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血淋淋的人祭,是商朝滅亡的原因嗎?
userphoto

2023.04.16 北京

關注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有愛好歷史的朋友跟我提起《翦商》這本書,說是讀這本書,給他們的震撼還是蠻大的。

我總結下來主要可能是這么幾個地方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個,《翦商》這本書揭示了中國上古史中一段血淋淋的歷史——我們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商朝存在大量的人祭活動,祭祀者把人當作牛羊一樣的犧牲品獻祭給神靈,十分血腥和殘忍。但奇怪的是,在現代考古發掘之前,周代及之后的三千多年,似乎沒人知道人祭的存在。是自然淡忘,還是人為鏟除?

第二個,關于《周易》,一直以來,我們都把它當作是一部算命的書。但是《剪商》的作者李碩認為《周易》主要不是用來占卜的,而是周文王寫的一本歷史書,大量記錄了商周鼎革時期的重要事件。如果這個解讀成立,那么算命先生們的飯碗可算是要被砸掉了。

另外,我個人還對一個話題比較感興趣——誰是姜太公。《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形象深入人心,牢牢占據世人的大腦。但其實,我們對真實的姜太公是一無所知——他是哪里人,怎么認識周文王,如何建功立業?史料實在太稀缺。《翦商》的腦洞很大,試圖還原姜子牙的生平,不容易,但故事很精彩。

我會分成三篇來分享我的讀書心得。

李碩是位腦洞很大的歷史學者,他是北大、清華科班出身,但不是學院派,路數介于專業研究和學術科普之間,既非當年明月,又非教授博導。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不想讀口水戲說,就很對胃口了。李碩十分勤奮,寫書一本接一本,而且興趣廣博,知識面極寬,剛寫完南北朝,突然又跳躍到春秋,旋即又在中亞侃侃而談。前陣子傳出消息,李碩突然重病在身,不知后續如何,真心祈禱此君能化險為夷。

早年殷墟發掘工地

首先說一下《翦商》這個書名,顧名思義,就是指周人翦除商朝,推翻商朝的統治。剪商這個說法呢,是出自《詩經.魯頌》中“后稷之孫,實維太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一句。意思是從周人的太王古公亶父帶著部族遷居岐山腳下,翦商大業就開始了。我們后世更多的是把翦商稱作武王伐紂。

講到武王伐紂、商朝滅亡的時候,紂王總是被千夫所指,世人說他如何荒淫無道,極端殘暴,搞得天怒人怨,人心都歸了周朝。周武王在朝歌的效區牧野一戰定乾,以少勝多,輕輕松松就推翻了商朝。在中國古人眼里,夏朝的桀和商朝的紂是兩個永世不得翻身的昏君,他們簡直壞得不能再壞了,是反面典型中的典型。

1.紂王蒙冤

那么紂王究竟干了哪些壞事讓人們記恨了幾千年呢?大家都讀過《封神演義》小說,或者看過電視劇是吧,這里面有很多描寫紂王如何殘暴的故事:比如,王叔比干因為犯顏直諫被紂王剖開胸膛挖出心肝;把不聽話的大臣綁到燒紅的銅柱上折磨致死,即所謂的炮烙之刑;囚禁西伯侯姬昌(周人是否以周為氏?不明),據說長達七年,還把他的長子伯邑考剁成肉泥分讓文王吃下;紂王跟別人打賭女子腹中胎兒性別,竟命人剖開孕婦肚子取出胎兒。

聽上去十分殘酷血腥,簡直駭人聽聞。那是不是《封神演義》作者為了烘托恐怖氣氛故意編造出來的呢?不是的,小說作者有他的依據。《尚書》的《泰誓》三篇是周武王在發動伐商戰役前的動員演說,武王歷數紂王的罪行,其中就包括“焚炙忠良,刳剔孕婦”、“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這樣的說法,“焚炙忠良”應該就是指炮烙之刑,“剖賢人之心”沒有明指受害者是誰,或許就是指比干。這些分明就是《封神演義》中酷刑的原型。

所以紂王的罪行是否就此板上釘釘呢?很抱歉,不行。因為流世的《泰誓》三篇乃是偽作,是魏晉時期有人杜撰的版本。這個問題比較復雜,這里無法展開講,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尚書》的今古文問題。

比較可靠的是《尚書·牧誓》這篇,武王軍隊抵達牧野之后的一次演講,這里收集的紂王罪行就溫和得多:聽信婦人之言,大概是指妲己的枕邊風;不積極祭祀自己的祖先,言下之意,是指商朝的祖先已經倒向周人;排擠自家兄弟(大概是指箕子、微子),卻重用無恥之徒,任憑他們到處胡作非為。就這些,哪一條都對不上《封神演義》中的殘暴舉動。

《剪商》的作者李碩認為,剖心、刳腹可能是存在的,但未必是紂王的個人行為,它們的原型是人祭,這是商朝的國家行為。所以,商朝的滅亡不應該由紂王一個人來背鍋。

2.陰森的人祭

什么是人祭呢?就是指在祭祀祖先或者其他神靈的時候,把人當作犧牲品奉獻給祭祀對象。我們知道犧牲品一般專門是指牛羊豬等等動物。在我的老家,每年到了除夕、清明夜,都要準備一扇豬肉、一條草魚和一整只雞,擺在供桌上祭、祀土地等神靈。這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你能想象,在供桌上出現人肉嗎?在商朝,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他們把人作為供品。今天聽起來匪夷所思對不對。

商朝存在人祭傳統,這是有扎實的考古學依據的。《翦商》這本書里就大量引用了這樣的考古報告,讀起來讓人觸目驚心,因為商人處理人牲的辦法實在十分血腥,說得直接一點,就像屠宰牛羊一樣對待人牲。大家可以去讀一下《剪商》的原文,需要一點心理準備,跟讀秦明的探案小說一樣恐怖。

人祭跟殉葬不太一樣,殉葬就是陪葬,帝王或者貴族去世的時候,總要拉上最愛的妃嬪、使喚慣了的仆人一起進入墳墓,他們可以在西方世界繼續提供服務。人殉起碼是把陪葬的人當作人來進行安葬的,甚至一度被視為榮譽。秦穆公的時候,秦人還是熱衷人殉,一次穆公跟群臣飲酒,喝高了,彼此說要“生共此樂,死共此哀”。結果穆公去世的時候,真的就有177人從死,其中包括了子車氏的三位賢臣——奄息、仲行、針虎。秦人因此十分惋惜,作了一首詩以資諷喻,就是《詩經·秦風》里的《黃鳥》。

李碩根據考古報告認為,在二里頭的夏朝文明,偶爾會有人殉的墓葬出現,但應該沒有大規模的人祭行為。但是到了偃師商城、鄭州商城,也就是早中商朝時期,人祭的情況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到了晚商時期的殷墟,因為這里考古發掘得最為充分,被挖出的祭祀坑也是最多的。根據考古界的估計,在殷墟的王陵區的祭祀坑總數超過2500座,如果按照每個坑五個人牲來計算,人牲總計會超過12500人。另外一個統計人牲數量的辦法是通過占卜用的甲骨文,因為商人在祭祀之前必定會用龜甲進行占卜,所以留下了大量關于用多少犧牲品進行獻祭的記載。有學者統計,從盤庚遷都到殷,直到帝辛,也就是紂王滅國,這270多年間,王室官方至少用了人祭13052人,還有很多卜辭沒有記載具體的人牲數量,以及還有大量流落在外的甲骨片,所以實際的人牲數量還會更大。

除了官方的祭祀,商朝民間也在進行大規模的人祭。比如殷墟發掘出的大司空村,人祭的規模也相當大。如果把貴族們的祭祀用人牲數量也加上,人數就遠不止一萬三千多人了。

用人牲的祭祀坑

難怪李碩會在書里說,商朝的人祭現象,是一種國家行為。我們回到《封神演義》里的恐怖故事,王子比干被剖心,伯邑考被剁成肉醬,他們可能都是被當作人牲獻祭了。《翦商》的開頭詳細寫了一個商人貴族“墓葬”的發掘現場,后來才發現這是一個祭祀坑,被獻祭的除了大量奴隸,還有一名貴族,猜測是受到商王處罰,所以淪為人牲。因此,商人貴族被獻祭,并非不可能。至于伯邑考這樣的外族首領被獻祭,甲骨文卜辭中有不少的記載。

那么紂王是不是歷代商王中人祭最瘋狂的君主呢?不是的。根據《殷商史》兩位作者的統計,用人牲數量最多的是武丁,他是盤庚遷殷之后的第四位商王,明確的人牲數量達到了九千多人,占比超過13052人的三分之二。而末代的帝乙和帝辛,帝辛就是紂王,明確的人牲數量加起來也就是104人。所以,紂王絕對不是最殘暴的商王。我們的史書總是把諸多罪惡加在末代君王身上。

人祭不是商人的發明,著名考古學家李濟就認為,商人的這種人祭行為,是他們在跟早期蘇美爾人接觸中學習而來。蘇美爾人就是通常所講的兩河文明,老家在如今伊拉克的美索不達米亞。當然,這個話題爭議很大,也很敏感。

希臘人也有人祭行為,他們會提前物色犧牲品,把他們養上一年,好吃好喝招待他們,在獻祭日那天舉行盛大的儀式,把獻祭的對象帶到懸崖邊,一把推下去。希臘人認為他們的罪惡將隨之被帶走,瘟疫、災難不會再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南美的阿茲特克和瑪雅人也有制度化的人祭行為,比如讓人牲不停游泳,不準靠岸,直到精力耗盡淹死。這些都被西班牙殖民者詳細記錄下來。

3.亡國之兆

商人是十分相信鬼神的,尤其崇拜自己的祖先,認為我們這個世界是由他們主宰的,所以要進行大量的占卜和祭祀,來祈求神靈啟示,尋求祖先保佑。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就研究過商朝王室是如何祭祀歷代先王的。商朝的王死后都有一個謚號,末尾都帶有一個干日,比如上面提到的盤庚、武丁、帝乙、帝辛等,是所謂日名。紂王的本名是受,紂是同音字,他的日名是帝辛。關于日名,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認為它是商王的出生日,另一種認為是去世那天。但是不管是何種解釋,商人是根據每位先王的干日進行輪流祭祀的。比如只在丁日祭祀帶丁的日名的先王。

據董作賓的研究,商人祭祀祖先的方式一共有五種,用這五種方式把祖先都祭祀一遍,需要350天時間,差不多就是一年。所以商代的祭祖儀式幾乎天天在舉行。如果都用人牲的話,數量確實是比較龐大的,恐怕遠遠不止目前發現的這些。

那么人祭究竟是不是導致商朝滅亡的主要因素呢,這點并沒有確定的結論。導致紂王迅速兵敗的未必是人心向背,而是類似明朝那樣腹背受敵——東南的淮夷叛亂牽扯了商朝兵力,周人則看準時機,一戰定乾坤。

但是人祭一定是個不容忽視的亡國因素。根據研究,人牲的來源主要是非商人族群。商人這樣殘酷對待異族同胞,怎能不激起他們持久的仇恨。

4.再造中華

但是奇怪的是,對于這樣殘酷的習俗和制度,殷亡之后三千年來,竟沒有人提及,更不用說嚴厲批判。你看秦朝滅亡后,從漢代,一直到宋代,總有人在喋喋不休寫“過秦論”。而商人的罪惡,除了一句“殷鑒未遠”之外,再也沒人細究過。

所以周代之后,人祭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煙消云散了,后人對此似乎毫無記憶。到了春秋晚期,孔子對于陶甬陪葬的風俗都已恨之入骨了,無法容忍,更何況人殉和人祭。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記憶斷層呢?

首先,商人和周人之間存在著文化斷層,讓人祭制度難以為繼。

傳統上,我們想象中的夏商周三代是直線傳承的,夏之后是商,商之后是周,同一個主體族群,只是換了領導集團,就像后世的王朝更替。但是,由考古學家復原的上古史卻不是這樣,上古中國不是一脈相承,而是滿天星斗,不同族群共生共存,不存在絕對主導的文明力量。上古所謂帝王,僅僅是部落之間的共主而已。夏、商、周分屬不同族群,各自自己的人文淵源,并且在時間上是平行發展的。夏朝時有商周族群,商朝時也仍然有夏周族群,到周朝時則逐漸融合。這就好比后世的蒙古、契丹和女真金人之間的關系,先是契丹占據主導,再換成女真,最終被蒙古人一統天下。

所以商人有商人的習俗和傳統,周人也有周人自己的,他們并不熱衷于搞人祭人殉。后世考古挖掘的周人墓葬中很少有發現殉人葬,更不用說是人祭坑,而且不管是先周的周人,還是周代的周人都是如此。前面講過,秦人直到穆公的時候還在流行殉人葬,他們跟商人十分相似,甚至連車馬殉的規制也跟商人一樣,馬和車是擺成使用狀態連在一起入葬的。而周人的車馬殉則是車和馬分為兩個坑,以閑置的狀態安葬。這是因為秦人實則是一支東夷部落,跟商人關系密切,是廣泛意義上的殷遺民。周初武庚祿父及三監叛亂時,秦人先祖部落也參與其中,戰后被周人遷徙到西部戍邊。

盡管周人沒有人祭人殉傳統,但不代表他們沒機會去學習。事實上,從周文王努力學習占卜技術這點看,他們恐怕并不排斥商人的這套鬼神信仰,甚至深以為然。

就在武王克商之后不久,發生了一件讓孟子扼腕嘆息的事情。這件事情記錄在《逸周書·世俘解》中,這篇文章被認為就是真正的《尚書·武成》。后世流行的《武成》則是一篇偽作。大家還記得孟子那句“盡信書不如不讀書”名言吧,說的就是這篇《武成》的讀后感。《武成》或稱《世俘》詳細記錄了武王克商后舉辦慶功大典的事跡,里面寫到了周人效仿起商人,用了大量的俘虜作為人牲,獻祭神靈和自己的先祖。所以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除了戰斗中大量死傷之外,還有很多的商人死在了祭祀現場。這讓孟子有點不能接受——文武革命既然是以至仁伐至不仁,怎么會出現血流漂杵的事情呢?所以他不信,不全信。

孟子不信,是因為他不清楚商朝的事情。《翦商》作者李碩認為,周公執政后,系統性銷毀了商朝人祭的證據,造成了后世的記憶斷層。

在周公旦的領導下,周人一方面大規模毀壞商人的祭祀現場,不再使用,也不讓后人有機會去觀摩學習;另一方面,把記載人祭的檔案文獻也一并銷毀,讓文獻不足征,后人也無從了解這些殷禮。這雙管齊下就徹底禁絕了人祭這種血腥的傳統。

于是人文主義之花開始盛放,華夏文明迎來新生。人祭是一種不把人當人的陰森文化,而周公創制的周禮,則是仁政,以人為本。幾百年后的孔子格外遵崇這套文質彬彬的禮制。李碩大膽推測,也許孔子在整理上古典籍的時候發現了周公的這番苦心,所以十分執著地扛起人文主義的大旗。

周朝開啟了此后三千年的中國,直到今天,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內核可以說仍然是周人。這就好比西方人,總也脫不去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精神底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翦商》|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收藏從神到人:翦商,中國神權的落幕
李碩與他筆下的商:《翦商》成為暢銷圖書的背后
當人祭成為全民性的宗教現象
姬發兄長死因:殷墟揭開殘酷一幕,難怪姬昌會謀劃“翦商”
《翦商》一:若沒有考古,我們可能無法觸及上古時代的殘酷與血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秀山| 邯郸县| 曲沃县| 焦作市| 浏阳市| 东平县| 巩留县| 青河县| 治县。| 沂水县| 郴州市| 临夏县| 达尔| 黔南| 三都| 永仁县| 莎车县| 稷山县| 宝鸡市| 乌兰县| 清水县| 山阳县| 华亭县| 麟游县| 镇平县| 三明市| 松溪县| 左云县| 孟村| 东兰县| 会昌县| 连平县| 临颍县| 七台河市| 昔阳县| 鹤庆县| 无为县| 平陆县| 惠东县| 肇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