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有“取蜀將帥不利”之言,縱觀歷朝歷代,如岑彭、來歙、朱齡石、尉遲迥、李繼岌、郭崇韜、康延孝、傅友德、廖永忠、豪格、張廣泗等,皆立功于川蜀,然而,似乎為某種神秘力量左右,又仿佛歷史魔咒一般,俱不克全終。單說三國,劉備取蜀,軍師龐德中箭陣亡,而曹魏伐蜀,主將、監軍、及一班部將皆不克令終,死于非命。如此詭異,令人遐想無邊。以下為三國末年,曹魏十位取蜀將帥之結局。
1.許儀
許儀是安微亳州人,武衛將軍許褚之子。襲牟鄉侯,拜牙門將,從鎮西將軍鐘會伐蜀。作為前部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鐘會乘馬過橋,不料馬蹄陷入橋洞,勃然變色,不念其父之功,不顧諸將求情。將許儀斬首示眾,以肅軍令,三軍眾將,莫不駭然。
未曾出師,先斬大將,確實于軍不利,是以曹魏平蜀諸將帥,鮮有令終。
2.鐘會
鐘會
鐘會是河南長葛人,太傅鐘鐘繇少子。博學多才,精練策數。淮南平叛,屢出奇策,時人比之西漢留侯張良,為權臣司馬昭倚重。以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為伐蜀主帥。伐蜀期間,兼并諸葛緒所部,陷害鄧艾使其檻車收押。及功成師克,獨統大軍,威震西土。自以功名蓋世絕代,不復為人之下。聯合降將姜維,矯詔討伐司馬昭,進欲直取洛陽,退欲據蜀自立。可惜三軍歸心難固,謀泄事敗,為監軍衛瓘、部將胡烈攻殺,死于亂軍之中,時年四十。
3.鄧艾
鄧女
鄧艾是河南新野人,有將帥之略。久在關右,抵御姜維,數有功績,官至征西將軍。伐蜀之役,以偏師偷渡陰平,直取成都,迫使劉禪君臣出降,立下不世之功。自以勛庸蓋世,矜功伐能。成都受降,擅承封拜,所為不法。為鐘會、衛瓘、胡烈誣告悖逆,因此遭司馬昭猜忌。故變畔猝發,有詔檻車收押,及衛瓘平息鐘會之亂,遣護軍田續追斬鄧艾父子于綿竹。
4.鄧忠
鄧忠
鄧忠是河南新野人,征西將軍鄧艾之子,以蔭封惠唐亭侯。參與伐蜀之戰,于綿竹大破諸葛瞻、張遵。蜀亡,被人構陷,父子被監軍衛瓘收押,檻車押往洛陽。鐘會作亂被殺,鄧艾部將欲追回鄧艾,監軍衛瓘遣護軍田續追斬,鄧忠父子并部將師纂皆遇害于綿竹西。
5.師纂
師纂
師纂初為司馬昭主簿,出為征西將軍鄧艾司馬。伐蜀之役,從鄧艾奇襲陰平,與鄧忠大破諸葛瞻、張遵,進軍至雒城。蜀漢滅亡,領益陽州刺史,與鐘會、胡烈上書告發鄧艾所為悖逆。及鐘會作亂,事敗身死,監軍衛瓘遣護軍田續追斬鄧艾于綿竹西,鄧忠、師纂一并遇害。師纂為人性急少恩,身死之日,體無完膚。
6.衛瓘
衛瓘
衛瓘是山西夏縣人,貞靜有名理,有文武干略。伐蜀之役,主將鐘會、鄧艾跋扈,自取誅夷。衛瓘獨收成勛,全師回朝。自以雖運智謀,無搴旗斬將之效,歸功眾將。出為方岳鎮北方。東降烏桓、西間力微,威震朔塞。出將入相,位極人臣,于耄耋之年,得罪皇后賈南風,被故吏榮晦公報私仇,屠殺衛瓘滿門,子孫九人一起遇害。
7.牽弘
牽弘是河北武邑人,雁門太守牽招之子,猛毅有父風,隸鄧艾帳下,抵御姜維北伐,參與平蜀之役,以功遷蜀郡太守、振威護軍。歷揚州刺史,遷涼州刺史,值北地胡人攻掠金城,牽弘出兵討伐,因羌戎反叛,被困青山,兵敗身死。
8.胡烈
胡烈
胡烈是甘肅鎮原人,車騎將軍胡遵之子。伐蜀之役,隸屬鐘會帳下。鐘會作亂,胡烈聯合監軍衛瓘,挑動軍士對抗,使其子胡淵攻殺鐘會,其功甚大。晉朝建立,遷秦州刺史,綏邊乏才,治戎無術,失羌戎之和,引發秦涼之變。胡烈率軍討伐鮮卑禿發樹機能,兵敗被困萬斛堆,矢盡力竭,以身殉難,時年五十一。
9.胡淵
胡淵是甘肅鎮原人,秦州刺史胡烈之子。從父伐蜀,鐘會作亂,扣押胡烈等諸將,胡淵率兵救父,擊殺鐘會,論功為首。至西晉八王之亂,胡淵依附于趙王司馬倫,與齊王司馬冏交鋒,屢次獲勝。后來三王合兵,司馬倫覆亡,胡淵為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束手歸降后被誅殺。
10.楊欣
楊欣為鄧艾部將,歷任天水、金城太守,從鄧艾抵御姜維北伐,屢建軍功。伐蜀之戰,與王欣、牽弘直逼姜維營寨,追至強川口,大破蜀軍。從鄧艾奇襲陰平,所部之兵,以逼江油之勢,以功封侯。晉朝建立,遷涼州刺史,因失羌戎之和,與鮮卑若羅拔戰于武威,兵敗身死。
以上十將,許儀、鐘會、鄧艾、鄧忠、師纂身死于前;胡烈、牽弘、楊欣、胡淵、衛瓘命殞于后。取蜀將帥不利,由此可見一斑,并非空穴來風,危言聳聽。難道是歷史魔咒或巧合,天道玄遠高深,自非凡人莫知,一切只能臆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