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實驗室最新創作的《咖啡新零售:第四次咖啡革命》,由中信出版集團8月出版,現已于各渠道上架開售。
在8月4日舉行的「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方法發布2019」上,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以瑞幸咖啡的「數字化基因」為例,詮釋「年輕商業」前所未有的「規模、速度和影響力」,并現場宣布場景實驗室對「瑞幸咖啡方法論」長達一年的追蹤研究成果已結集出版。
《吳聲造物》今天的推送,便是吳聲為本書撰寫的序言,題為《第四次咖啡革命,數字時代的價值共贏》。與你分享。
· 文 |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 吳聲
咖啡,是新一輪消費分級中難得的共識品類。拼多多、微信、抖音、小紅書、淘寶、美團點評幾乎合力打開了咖啡作為生活方式的指數級增長空間。分享與打卡,標記和顏值,咖啡正在成為空間芯片,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意義。新零售讓咖啡品牌如虎添翼,瑞幸API開放平臺來勢洶洶,星巴克火速接入餓了么與盒馬鮮生。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再一次的咖啡產業變革的到來。
01
新咖啡產業變革的三重屬性
第一重屬性:零售的便利和易得。外賣配送和便利店網絡扮演了咖啡需求端的基礎設施角色,人找咖啡迭代為咖啡找人。這個進化過程中,咖啡門店的第三空間定位越來越被稀釋,數字化門店功能越來越突出,集中體現在門店作為前置倉的近場屬性和網絡密度,智慧門店運營的成本結構和體驗細節。
第二重屬性:供應鏈的效率和透明。咖啡豆的升級,工藝的迭代,從種植到存儲,從物流到制作,供應鏈的投入決定了擴張的效率,也決定了用戶交付的標準化,在任何場景都有穩定一致的體驗和預期。
第三重屬性:場景的流動和融合。咖啡是用戶消費的產品,更是用戶生產的內容。通過「咖啡+」不同場景的搭建與激活,在社交網絡上的展示成為時代底色。Monocle咖啡、HAY咖啡、梅賽德斯Me咖啡、古馳咖啡、悅詩風吟咖啡……品牌和IP通過咖啡作為場景接口與用戶完成交互的日常。
02
「第四次咖啡革命」的關鍵詞:數字化
在這三重屬性的表象之下,是數字化深耕的基礎設施土壤,數據成為理解第四次咖啡革命的基本單元。
迄今為止,咖啡商業完整經歷的3 次革命分別是以雀巢、麥斯威爾為代表的速溶咖啡,以星巴克、咖世家(Costa)為代表的連鎖咖啡,以及以藍瓶咖啡(Blue Bottle)為代表的精品咖啡。每一次浪潮都對應了咖啡產品化和渠道功能的定義。而以瑞幸咖啡為代表的新一輪咖啡產業革命,是生產要素的系統性重組和咖啡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重建,原點是數字化的用戶能力。
粗放式咖啡商業經由數字化的顆粒度成本降低,更是對用戶體驗的個性化滿足和供應鏈的集約化管理。在徹底數字化基礎上生長出來的咖啡新零售模式,所帶動的是包括成本、體驗和效率在內的整體商業系統優化。
由此帶來更低的價格、更穩定的品質、更個性化的體驗、更有效率的服務,都讓咖啡以更樸素的姿態,推動咖啡消費的剛需化、敏捷化,最終達到日?;?/p>
03
無限場景和咖啡平權
瑞幸創立之初,提出了「無限場景」的理念,要實現線上和線下,產品、價格和便利性的均衡整合,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購買方便的咖啡選擇。門店本質上是作為前置倉,以密度能力完成供應鏈效率的重要一環,并且成為實現無限場景的必要條件,以滿足用戶「隨時隨地」之需。
這種易獲得和性價比的特性,在很大意義上讓瑞幸成為中國的「咖啡平權者」。讓咖啡消費回到本身、回到日常,和全球信息對稱,價格對等,去掉咖啡的標簽溢價。從這個角度,我們更能理解為什么數字咖啡被稱為第四次咖啡革命:在智能互聯的技術環境和數字化基礎設施上,用咖啡普惠的價值觀,填補數字接管運營前無法被滿足的需求,擴容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和咖啡消費人群——數字咖啡的對手從來就是數字而非咖啡。
瑞幸19 個月的上市傳奇,是規則再定義,也是形勢使然。我讀錢治亞瑞幸宣言,平實中有實踐總結,樸素中見平權灼見,可以好不必貴,咖啡所見所得無須鄭重其事,數字時代所有對商業本真的回歸都要重新探索:數字門店抑或前置倉,可視化效率與透明供應鏈,成本和體驗的用戶感受,分享之于年輕人的生活剛需。相信那些突破舒適區的不習慣,才是一代人正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