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貼身肉搏”的家電“冤家”格力電器(000651.SZ)和美的集團(000333.SZ)再一次因同日發布財報撞車,而與此前雙方業績持續纏斗不同,這一次格力不管是營收和凈利潤等方面,美的終完敗格力,且連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持續叫板的小米集團(01810.HK)也以碾壓優勢將格力甩在了身后。
8月30日,格力、美的先后發布財報,2020年上半年格力營收695億元,凈利潤63.6億元,而美的營收則為1397億元,凈利潤139億元。美的營收、凈利均超過格力兩倍以上。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電器的“基本盤”空調業務營收也被美的反超。
財報顯示,格力上半年空調業務營收413.33億元,而美的上半年暖通空調業務營收640.3億。
雖然借助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帶貨思路,讓格力快速實現擁抱新零售,但僅靠董明珠持續的帶貨思路,似乎并不能從根本上挽救格力集團上半年的業績疲態。
最“難看”財報 格力凈利遭腰斬
“同比下降”是格力2020年半年報的總體基調。
格力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格力營收695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972億元的營收下滑28.57%,其中制造業收入467億元,同比下滑40.35%;凈利潤更是遭到“腰斬”,63.62億元的凈利同比下降53.73%;經營現金流也不容樂觀,由去年同期的164億正向現金流變為負向45億元,同比下降127.45%。
營收、凈利、現金流如同三個叉號,為格力這份財報打上了“不及格”的成績。
對于業績的下滑,格力解釋為“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防控隔離措施對暖通空調行業的生產、銷售活動均造成沖擊。”
實際上,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國內空調市場整體業績承壓。
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家用空調零售量同比下降14.3%、零售額同比下降26.9%;根據《暖通空調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中央空調市場同比下滑22%。
但問題在于,同樣受到疫情的沖擊,格力的下滑幅度卻遠超其他家電企業。
鰲頭財經整理對比多家公司財報發現,今年上半年美的營收、凈利分別為1390億元和139億元,同比下滑9.56%和8.29%;海爾電器上半年收入為350.7億元,同比下降5.1,公司股東應占期內溢利為13.35億元,同比下降27.3%。面對其他企業個位數的下降幅度,格力的跌幅有些“說不過去”。
“格力上半年業績下跌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其產品結構太過單一,空調收入占比總營收80%以上,面對市場環境變化時,抗風險能力就不強。”長期觀察家電行業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另一方面,家電行業價格戰的加劇也是格力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家電行業紛紛“以價換量”,其中格力電器價格降幅最為明顯。以空調為例,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格力、海爾和美的的空調線上價格分別下降了28.7%、25.1%和19.2%。
對于格力而言,唯一的好消息是其空調毛利仍在行業維持較高水平,數據顯示,目前格力空調產品毛利率為32.05%,美的則為24.20%。價格戰之下,格力空調產品在盈利能力上略勝一籌。
失守的基本盤?多元化仍未見成效
值得深思的是,格力賴以生存的“基本盤”空調產品已經失守,營收被美的超越。
據了解,1996年以來,格力電器一直是空調領域的霸主,但就今年上半年表現而言,“空調霸主”的稱號已經低調易位。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格力空調業務營收413.33億元,與去年同期783.25億元的收入相比下跌47.89%。反觀美的,其暖通空調業務今年上半年營收640.3億元,與去年同期714.39億元的數據相比小幅下滑了10.37%。
去年上半年,格力在空調業務的營收上超出美的近70億元,一年的時間角色易位,今年上半年美的的空調收入卻反超格力200億元以上,格力曾“引以為傲”的基本盤已經失守,美的正在加速占據格力曾經的市場。
更為關鍵的是,在多元化產品上美的更具有優勢。
對比美的財報發現,從主營產品構成來看,美的業務分為暖通空調、消費電器和機器人及自動化三部分,三部分所占營收比分別為46.06%、38.14%和6.85%,其各版塊所占總營收比與去年也大致持平。
而格力電器主營產品則分為空調、生活電器、智能裝備、其他主營和其他業務五部分,各部分所占營收比分別為59.48%、3.19%、0.3%、8.56%和28.47%。數據可看出,格力生活電器與智能裝備營收之和占比之和仍不及空調業務零頭,產品依賴嚴重的問題未得到根本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格力空調營收占總營收比有所下降,與去年81.53%的數據相比下降了47.89%,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其多元化發展取得成效。
但實際上,空調業務所占總營收比的下降來源于“其他主營”和“其他業務”占比的上升。格力方面表示,占總營收比28.47%的“其他主營”為大宗原材料集采銷售,換言之,此項收入為格力對原材料進行集中采購,再銷售給上游配套供應商的“差價”。
而對于占總營收比從去年同期1.06%躍升到今年8.56%的“其他業務”,財報中未有更多披露,鰲頭財經就此聯系格力并發送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時未得到任何回復。
“就今年財報而言,目前生活電器和智能裝備產品營收在其總營收占比仍只有約3.49%,基本宣告其多元化失敗。也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消費者對于格力的品牌認知仍未改變,在大多數消費者看來,格力就是賣空調的,海爾就是賣冰箱的,消費認知的思維定式也導致了格力多元化難以獲得市場。”前述觀察人士表示。
尾大不掉的經銷商 新零售遇阻
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追趕讓格力來不及喘息,長久以來,格力線上渠道的落后一直飽受詬病,特別是疫情沖擊,線下渠道一度停滯,也倒逼著格力加速向線上渠道轉型。然而在轉型的過程中,如何平衡龐大的線下經銷商們的利益,是轉型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格力向線上轉型最為直觀的變化是董明珠開始帶貨了。
今年4月24日,董明珠現身抖音直播間首次為自家產品帶貨,然而最終效果卻并不理想,數據顯示最終交易額僅為23.25萬元。
變化發生在一個月后,5月10日,董明珠在快手直播實現3.1億的成交額,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
鰲頭財經統計發現,截至目前董明珠進行的五場帶貨直播總交易額超178.23億元。換言之,今年上半年董明珠一人貢獻了格力總收入的四分之一。
直播帶貨讓格力嘗到了線上渠道的“甜頭”,格力也在財報中表示,2020年“格力董明珠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零售模式,公司穩步推進銷售渠道和內部管理變革,繼續實施積極的促銷政策。
然而依靠個人影響力驅動的業績能否長久?另一方面,發展線上渠道也引起了格力經銷商們的不滿。
此前有媒體報道,部分格力經銷商被要求在直播時下單沖量,直播間低于線下渠道的商品價格也引起了經銷商們的不滿。鰲頭財經就相關信息向格力求證,但截至發稿時仍未得到回復。
據了解,目前格力在全國擁有27家銷售公司、3萬多家終端網點,在轉型線上的過程中,龐大的經銷商網絡顯得尾大不掉,轉型面臨阻力。從財報變化也可看出,線下經銷商逐漸被“邊緣化”。
以格力旗下河南銷售公司河南盛世欣興格力貿易有限公司為例,鰲頭財經整理財報發現,2018年上半年格力與其關聯交易金額為52.85億元,2019年上半年則為51.2億元,基本與上面持平,到了今年上半年其關聯交易額則驟降至8.6億元。
董明珠曾表示,“新零售要讓格力3萬家專賣店的經銷商改變過去的思維、服務理念、服務行為,跟上這個時代。”然而經銷商們卻并不買賬,今年7月,由格力核心代理商組成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完成減持計劃,共減持公司股份4288.1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71%。
在另一方面,美的早已完成線上渠道布局,美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年美的家用空調線上份額為36.5%,排名第一,微波爐、壓力鍋等多類家用電器線上份額也都占據第一的位置。今年上半年,美的全網銷售規模超過 430 億元,同比增幅達到 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