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種植秋季露地甘藍?種植秋季露地甘藍如何管理?秋季甘藍露地栽培步驟是怎么樣?以下耕種幫種植網就作簡單介紹,供網友們參考。
一、秋季露地種植甘藍特點
在山東省及黃淮海地區秋季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水適中,晝夜溫差較大,很適合甘藍生長。秋季栽培容易獲取穩產高產。為了豐富冬、春蔬菜種類,適當發展一部分秋甘藍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在秋甘藍栽培中,管理的主要環節是搞好育苗,其他田間管理比較簡單易行。
二、秋甘藍品種選擇
準備進行冬季貯藏的甘藍,應選用抗病、豐產、品質好、耐貯藏的中晚熟品種或晚熟品種,如京豐1號、中甘8號、秋豐等。管理得當,一般畝產可以達到5000~6000千克。如選用比較耐熱、抗病、豐產的中熟或早熟品種,可于7月上中旬播種,于9月底至10月中下旬收獲,供應市場。較好的中熟品種有秦甘70、西園8號、夏光等。
三、秋甘藍育苗
甘藍的幼苗生長緩慢,苗期較長,為便于管理,大都進行育苗。播種期山東各地一般為6月底至7月下旬;中晚熟和晚熟品種的播種期,不應晚于7月10日,播種過晚,生長期不足,葉球不緊實。由于秋甘藍播種時正值炎熱多雨的夏季,因而要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塊作育苗畦,不宜在地勢低洼或前茬是甘藍類蔬菜的地塊育苗。選地后,按每畝5000千克施入腐熟、搗細的優質圈肥,耕翻耙平,做成寬1.5米的半高畦,畦面寬1.2米,溝寬30厘米、溝深10厘米,畦長不宜超過20米。做畦時,可留出部分細土備作覆土。
播種時,畦面澆小水潤透,水滲后將種子均勻撒播。一個2米×1.2米的畦用種量75~100克。播后覆1~1.5厘米厚的細土。雨季播種,種子怕“雨拍”,最好根據天氣預報和天氣情況,掌握不在大雨前播種。播種后1~2天內如果有雨,可在畦面上覆蓋薄葦簾或干草,雨后撤除。播種后如果天氣無雨,應1~2天澆一水,可輪流澆畦面和溝,保持畦面濕潤,利于出苗。出苗后,于第一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第一次間苗,苗距2~3厘米,并結合間作清除雜草。有菜青蟲、跳甲等危害時,可噴1000倍液辛硫磷,或2000倍液速滅殺丁等藥劑防治。幼苗2~3片真葉期,進行第2次間苗,苗距5~6厘米。間苗拔草后,可適當追施少量氮素化肥,促苗生長。在整個苗期,天氣無雨時應及時澆水,大雨后則要及時排水。
四、秋甘藍定植前準備工作
秋季栽培甘藍多采用中晚熟和晚熟品種,生長期長,產量高。為使甘藍葉球長得緊實,應選擇肥沃的土地栽植。前茬作物騰茬后,畝施優質圈肥5000千克,混施過磷酸鈣40~50千克,或生物有機肥400千克。圈肥不足時,可在做畦后施。施肥、整地后做1~1.5米寬的平畦。如果8月上旬畦做好后,可在畦埂上按寬30~35厘米的穴距,點種矮生菜豆,每穴播5~6粒種子。畦埂上也可以點種秋蘿卜,或栽苤藍。
五、甘藍苗移栽定植
甘藍夏季育苗時,溫度高,幼苗生長較慢,當生有6~7片真葉時定植,約需40天。中晚熟品種和晚熟品種的定植期,最晚不要遲于8月20日。定植時間宜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避免中午高溫,秧苗葉片失水萎蔫。起苗時,要盡量少傷根,能帶土坨更好。栽植深度宜淺,淺栽易發根,覆土深度與秧苗在育苗畦的深度相同即可。栽植密度,中熟品種每畝4000~4500株,中晚熟品種2400~2600株。同一品種,如定植早,地力肥,株數可少些;反之,株數可稍多些。
甘藍定植后隨即澆水。如果發現秧苗心葉被泥淤住,翌日清晨可噴清水沖凈心葉上的泥土,下午再澆一小水。天氣無雨時,定植后的第3天下午或第4天上午再澆一水。澆過3水,幼苗緩苗生長后可進行中耕。
六、秋甘藍田間管理技術
甘藍第1次追肥在緩苗后進行,畝施硫酸銨10~15千克。澆1~2水后,進行一次淺中耕。第1次追肥后10~15天,進行第2次追肥,可畝施硫酸銨15千克,并澆水,促蓮座葉生長。天氣無雨時,5~6天后再澆一水。進行第3次中耕后,5~7天不澆水,適當蹲苗。球葉開始抱合后,進行一次大追肥,可畝施氮、磷、鉀復合肥25~30千克,或沖施腐熟的人糞尿700~800千克。此后,早熟或中熟品種一般不再追肥,但應及時澆水,保持畦面濕潤。中晚熟和晚熟品種在大追肥后15~20天,還應再追一次肥,每畝可隨水沖施硫酸銨10~15千克,促進結球緊實。
甘藍緩苗后到結球前,遇大雨要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在此期間,如有菜青蟲、菜螟等害蟲危害,要及時防治。
早、中熟甘藍品種在葉球基本緊實后,需及時收獲,供應市場。甘藍的耐寒性強,用于冬季貯藏的甘藍,收獲期多在“小雪”以后,過早收獲,不利于冬季貯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