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讀書答題 第 56 期
本期題目:
寶寶不時有兩聲咳,正確的是:
A.是有肺熱,可用板藍根清熱。
B.脾胃虛弱,牽連肺部,需立即健脾。
C.大多是外感夾滯。
D.一定是感冒沒斷根,無需理會,久而自愈。
E.可能是濕滯脾肺,從而形成虛火。
快去答題
下期公布正確答案和幸運名單哦!
答題格式:
▼
公眾號下方對話框發(fā)送
“讀書答題第56期 + 地區(qū) +
所在群編號 + 你的答案”
上期“讀書答題“的正確答案及獲得面診機會的讀者名單,見文末!
快過年了,許多家長在對寶寶的養(yǎng)護上都有些“放肆”,尤其在吃方面沒有平時那么謹慎了。
這里也提醒各位家長,歡慶新年的同時,務(wù)必替寶寶守好“喂養(yǎng)”關(guān)。
因為我發(fā)現(xiàn),最近找我面診的寶寶大多存在“積食”的情況。“草莓舌”寶寶的比例也比往常更多一些
我們一起來觀察這類寶寶的舌頭:
舌色偏紅
舌苔厚膩或舌苔薄、無舌苔
舌頭上有一顆顆小紅點,看起來像“草莓舌”
有經(jīng)驗的家長會知道這是體內(nèi)有熱的表現(xiàn)。但具體哪個癥狀對應(yīng),往往一知半解,剩下全靠猜。
這一猜,往往會導(dǎo)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這也是一些家長總覺得“幫寶寶調(diào)理身體很困難、不得要領(lǐng)”的原因。
家長要學會讀透舌頭,才能為下一步的調(diào)理指明方向。
① 看舌色
舌色偏紅,寶寶體質(zhì)偏陰虛
寶寶整個舌頭看上去紅紅的,很多情況下是因為陰虛:
絕大多數(shù)陰虛,是由于體內(nèi)津液不足,不能滋潤、也不能制約陽氣,從而引起的一系列證候。
這類寶寶主要表現(xiàn)為:舌紅少苔、手心足熱、盜汗、口燥咽干等。
發(fā)燒或剛退燒的寶寶會陰虛
這是因為“熱”會耗傷津液。這類寶寶就要把體內(nèi)缺失的水份補充回來。
不少家長甚至會發(fā)現(xiàn),寶寶原本很不愛喝水的,但因為消耗津液過多,嘴巴常常干干啞啞的,自己就會主動要水喝。
外在生活壓力也會導(dǎo)致寶寶陰虛
比如說,家長給寶寶報太多補習班、課業(yè)壓力太大、常遭家人呵斥等等。
情志呵護不到位,寶寶的肝火過于旺盛,就會導(dǎo)致陰虛。
細看這類寶寶的唇口,會發(fā)現(xiàn)周圍微微泛青色,這是肝木失衡的表現(xiàn)。
因此家長在用食療方調(diào)理陰虛的同時,不要忘了情志呵護,給寶寶疏肝氣。
積久化熱形成陰虛
剛開始積食的時候,寶寶的體質(zhì)多為虛寒,這個時候舌苔就是白厚膩的——越積食,身體越虛寒,舌苔就越厚膩。
而積食久了之后,原本因為積食而造成的厚膩舌苔,會隨著積滯的程度而變黃、減少、或接近于無舌苔。
? 劃重點:
寶寶舌苔厚膩、發(fā)黃、少舌苔,都是有積食的表現(xiàn),更是體內(nèi)有熱的表現(xiàn)。只是程度不同,舌苔表現(xiàn)不同。
寶寶一旦積久化熱,也容易形成陰虛體質(zhì)。
許教授小課堂
對于陰虛寶寶,家長可以用生地、沙參、麥冬、石斛等能夠滋陰生津的中藥材,給孩子煲粥水喝。平時還可以喝點酸梅湯酸甘化陰。
但是不是補充了津液,寶寶的陰虛體質(zhì)就能馬上好轉(zhuǎn)呢?未必。
② 觀舌象
張嘴草莓舌,體內(nèi)必有熱
寶寶正常的舌頭是舌體淡紅、舌苔薄白的。
如果看到寶寶的舌頭上充滿了小紅點,用手去摸還能感到有些刺手,就是體內(nèi)有熱的重要表現(xiàn)。
人的舌頭上布滿了淡紅色、凸起的舌菌狀乳頭。寶寶身體健康的時候,它們的色澤比較均勻,血管鮮紅、血管周圍淡紅。
當舌菌狀乳頭增生、充血膨起的時候,寶寶的舌頭看起來就會像草莓一樣,中醫(yī)稱這些不正常的小紅點為“星點”或“芒刺”。
舌象能體現(xiàn)胃氣、病邪深淺。
草莓舌的出現(xiàn),證明寶寶腸道內(nèi)有“垃圾”堆積,是內(nèi)熱的表現(xiàn)。熱邪越盛,芒刺越多。這在臨床中醫(yī)中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積食舌象。
實熱
寶寶吃了超出自己身體消化能力的食物,食物不僅不能生化成營養(yǎng)物質(zhì),還會成為“垃圾”積滯在體內(nèi),久而久之成為實熱。
虛熱
而剛才也說,寶寶舌紅多是陰虛體,脾胃運化功能不利,會導(dǎo)致體內(nèi)津液匱乏。
我們可以將之想象為一塊久旱的沙漠,因為缺乏水份而干涸炎熱。這股“熱”就是虛熱。
常有家長問我如何區(qū)分寶寶實熱和虛熱。實際上,“草莓舌”寶寶的熱,多多少少是虛實夾雜的——并不是“非實即虛”這么簡單。
一種情況是先有實熱再有虛熱:
寶寶積食久了,脾胃就會怠工;脾胃一怠工,運化津液的能力就弱了,身體就有虛熱。
另一種情況是先有虛熱再有實熱:
寶寶脾胃虛弱,無法正常運化、疏布津液,很容易造成積食,形成實熱。
那么在調(diào)理上,我們就不能僅僅是消食、清熱或滋陰了。
實熱、虛熱夾雜
調(diào)理順序要分清楚
步驟①:先消積食
實熱、虛熱夾雜的寶寶,需要先消食導(dǎo)滯,而不是急著清熱、滋陰。
我常說的三星湯、保濟口服液、保和口服液等都比較適合寶寶服用。
有的醫(yī)生會在清積食藥方中再加5g蒲公英,稍稍替寶寶清熱降火,這是沒問題的。但家長千萬不要擅自給寶寶大肆清熱。
寶寶雖有熱,但根本體質(zhì)仍是虛寒的,再加上這類寶寶的脾胃已經(jīng)非常虛弱了,不把握好清熱的分寸,會加大脾胃的負累。
好比說,小兒七星茶偏涼性,家長可以給寶寶適量喝,起到消積化熱的功效,但千萬不要當成保健品常喝。
步驟②:再滋陰補脾
消化好了,吃進肚子的東西不會積滯在體內(nèi),這個時候就能幫寶寶滋陰補脾了。
具體怎么判斷消化好不好,還是用我常說的“10秒消化判斷法”:
舌苔正常了,是淡紅薄白苔
沒有口氣,或口氣清新
大便順暢了,不再像一開始那么干硬或先軟后硬
睡眠質(zhì)量變好了,熟睡時的小動作少了
……
這時,家長就可以開始替寶寶通過食療法滋陰補津了。
注意,剛開始的時候,建議寶寶只喝湯不吃渣,湯水也稍微煮稀一點。
許尤佳教授 推薦
滋陰補脾食療方
蓮藕燜黃鱔
材料:
蓮藕150g,黃鱔100g,生姜3g。
做法:
材料各自下鍋炒熱,一起入鍋,加約5碗水小火悶燉15分鐘即可。
功效:
補脾益氣,補血生津。
適用年齡:
3歲以上消化好、無病痛時用。蠶豆病可以用。
石斛麥冬茶
材料:
麥冬5g,石斛5g。
做法:
材料放入杯中,開水沖泡,加蓋等10分鐘即可飲用。可沖泡3劑,每日1次,連服1~3天。
功效:
疏清虛熱、補益脾胃、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
適用年齡:
3歲以上辨證合適用。蠶豆病可以用。
小兒酸梅湯
材料:
烏梅1個,麥冬10g,陳皮1g,冰糖少量。
做法:
烏梅、麥冬、陳皮下鍋,加約5碗水;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熬煮半小時,加冰糖涼化后即可。1~2周給寶寶喝一次。
功效:
滋陰益氣,解渴生津,清心除煩,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適用年齡:
1歲以上可飲用。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寶寶有積滯了,但津液堵塞在某個部位,導(dǎo)致局部津液不足。
這時,在滋陰補脾的同時,還要繼續(xù)服用清積熱的藥物,只是把量酌減一些。
總有家長和我說,這些辨證這么復(fù)雜,判斷和調(diào)理都交給醫(yī)生不就好了嗎?
但通過今天的推送我們能發(fā)現(xiàn),寶寶的體質(zhì)和身體狀況,會隨著調(diào)理的進程、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等多方面原因不斷變化。
醫(yī)生能在每次面診的時候了解寶寶的情況,但不可能時時刻刻關(guān)注到你寶寶具體的情況和變化。
因此我還是懇切建議家長多多學習。畢竟,沒人比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寶寶。
▼ 每天一節(jié)消化課 ▼
本期推送就到這兒啦!
“讀書答題”上期正確答案
▼
55
讀書答題 第 55 期
本期題目:
寶寶舌頭紅點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脾開竅于口,寶寶口舌紅是積熱。
B.證明寶寶氣色好,身體健康。
C.根本原因是寶寶脾虛導(dǎo)致的。
D.需要給寶寶大補脾胃。
E.應(yīng)多吃涼性食物清熱降火。
正確答案:AC
讀書答題第55期 獲得面診機會的
幸運讀者名單
▼
廣州:
非廣州:
注意:
已獲獎的答題者,同一月內(nèi)不重復(fù)上榜(即每人每月最多可獲得1次讀書答題面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