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繁殖母牛要想獲得較好的效益,就必須擁有較高的繁殖率才可以。然而養牛過程中不少母牛繁殖率都較低,根本達不到一年生產一胎,甚至有些母牛需要兩年才能生產一胎。母牛繁殖率低主要有5大因素,下面逐一給大家講解一下!
1、品種因素
國內牛種繁殖率一般都較高,飼養管理好的情況下一年一胎問題不大。引進大型肉牛品種一般繁殖率都較低,同等飼養管理條件下,西門塔爾牛、夏洛萊牛產犢間隔時間要高于國內牛種。
國內牛種產后2個月內一般可出現發情,低代雜交肉牛產后3~4個月內可出現發情,高代雜交肉牛或引進肉牛產后6個月內發情便屬正常范圍。
母牛產后2個月未發情,在無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可注射促排卵藥物。用藥后第一次發情多數不準,可選擇第二次發情時再進行配種。
2、公牛因素
公牛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如年老體衰、精力不足或患有疾病等,都會影響配種率。當牛群出現多例配種問題時,應當考慮公牛是否出現問題,需要對公牛精液質量進行檢查。
大型繁育場用于配種的公牛,在配種期前必須做精液質量檢查和布病檢測。中小繁育場無精液質量檢查的條件下可不做,但布病檢測一定要做。無試管凝集或虎紅平板檢測技術的情況下,可采用布病快速檢測試紙進行檢測。
3、疾病因素
母牛在患有生殖系統炎癥或布病等疾病時,便會影響發情與配種。許多母牛長時間不發情或發情后配種率低,在排除其他因素外應當考慮疾病問題。
母牛在生產過后,特別是出現難產、胎衣不下時,一定要對母牛進行注射消炎藥物防治發生炎癥。嚴重者還應進行子宮清洗,往子宮內灌入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部分母牛經治療后可正常發情配種,對于治療效果較差的母牛建議做淘汰處理。
母牛患布病時,除可出現流產外,還容易發生發情慢、配種困難、早產及產弱犢、胎衣不下等問題。當母牛有流產、早產及產弱犢時必須進行布病檢測,或者有條件的繁育場定期進行布病檢測。對于布病母牛直接做淘汰處理,無任何治療價值。
4、年齡及飼養管理因素
母牛初配、年老體弱以及飼養管理不當,都可影響母牛繁殖率。
母牛出配時可出現發情異常,造成配種率低,一般不需要刻意治療。喂一些中藥類促排卵藥物,如蛋雞用增蛋散便可,繁育場應注重對后備母牛的培育,定期對年老體弱母牛進行淘汰,一般不進行治療。
飼養管理不當,造成母牛過肥、過廋、微量元素缺乏以及運動不足等問題時,都可出現發情困難或配種率低等問題。繁殖母牛一定要注意飼料多元化并添加母牛專用預混料,使其營養更均衡。同時注意精飼料喂量,使母牛保持在中等稍微偏上膘情即可。母牛圈舍要預留一定活動場地,天氣好時讓其多運動、多曬太陽。
5、人為因素
配種時間的把握、人工授精操作不當等問題,均屬于認為因素。
配種時間的把握。母牛一般在發情后10~12小時出現排卵,卵子排出后8~12小時內具有受精能力。一般情況下在排卵前4~6小時,也就是發情后4~8小時,配種受胎率率最高。不過現實中并不一定能第一時間觀察到母牛發情,養牛戶可選擇多次配種。即觀察到發情后2小時內配種一次間隔4~6小時再次配種一次,也可以選擇早晚兩次配種。
人工授精操作不當。凍精的選擇與解凍,以及人工輸精時深度掌握等問題。建議大家跟著有經驗的人工授精師傅,進行學習一段時間再自行操作。
母牛一年一胎可以獲得較好的效益,然而間隔時間長效益便會降低更多,當兩年一胎時便可出現賠錢。一定要預防以上5因素提高母牛繁殖率,養牛戶才可以獲得較好的效益。
學習養牛技術,咨詢牛病難題,了解最新肉牛價格動態,歡迎關注“快樂養牛”微信公眾號:kuaileyang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