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詞二首》 劉禹錫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名《秋詞二首》,“秋詞”,那么詩和詞有什么區(qū)別嗎?簡單地說,合于音樂的為詞,不合于音樂的為詩。或者更加簡單地說,詞就是歌詞,為音樂填的詞,可以唱的。據(jù)說這首兩首秋詞是劉禹錫剛剛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寫的,來看原詞: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賞析 劉禹錫說,自古以來,很多人遭逢秋天,就會發(fā)悲傷寂寥之感嘆。而我說秋日啊,勝過春天的早晨。
公元805年(永貞元年)八月,太子即位,是為唐憲宗“李純”。然后就發(fā)生了“八司馬事件”,卷入其中的劉禹錫被貶到了朗州。此時,劉禹錫34歲,正好是一個秋天,他被貶的境遇就如同遭遇秋天一般,然而劉禹錫是一個樂天派,也是一個不屈不撓的人。下面兩句,他就來解釋為什么“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字詞典故 “碧霄”:天空,青天。(道教中,天有九霄,乃是: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瑯霄,紫霄,大霄。)
賞析 劉禹錫說,萬里晴空中,有一只白鶴排云而上,于是便把詩情帶到了碧霄。
此時的劉禹錫從京城長安來到朗州,可能是感覺自己到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將會有更多的詩情畫意,任己發(fā)揮。所以便有了引著自己的詩情飛上萬里碧空的情懷。“排云上”,排除雜云而上,帶著迎難而上的勇氣,開辟出新的天地,新的世界。而這樣的新世界,對于劉禹錫來說就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世界,他在朗州的十年,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文學作品。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賞析 劉禹錫說,這里的山如此明朗,水如此干凈,夜里來了秋霜,一眼望去,有那么幾棵樹,深紅的樹冠里,透出了些許淺淺的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字詞典故 “清”:清涼,清爽。“嗾sou3”:唆使狗叫。
賞析 劉禹錫說,試著走上高樓,有一種清爽透入了我全身的骨頭。哪里會像春天的顏色那樣,唆使得讓人發(fā)狂。
“試上”,劉禹錫在夜里走上高樓,但不知道會不會太冷,結果卻是“清入骨”。這種“清”,可能是一種清寒滲入到他的骨頭里。也許是因為一種陌生感,抑或是月光,抑或是夜里的霜,抑或是秋風之寒,然而他感受到的卻只有“清”,一種清涼,一種清爽,秋天就是這樣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嗾sou3”, 這個字很少見,意思是唆使狗叫。大家看到這個字的意思會覺得很奇怪。不過還有一個詩人用過這個字,李賀在《公無出門》里有“嗾犬狺狺yin2相索索,舐shi4掌偏宜佩蘭客。”很顯然,李賀這是一首諷刺詩,“公出無門”啊。我摘抄一下人家對《公出無門》的評論:【詩人有感于社會的險惡現(xiàn)實,在《楚辭·招魂》的影響下寫下了此詩。公無出門:這是李賀從古樂府《公無渡河》化出的新題。題意是:你不要出門啊。】
雖然李賀比劉禹錫晚生19年,但他少時的詩就已經(jīng)有了名氣。不知道他的這首《公出無門》寫于何時,劉禹錫是否有借鑒機會。但是作為同期的詩人,使用這個“嗾”字的諷刺意味應該是一致的。
劉禹錫在最后一句,再次提到春天,評論卻是春色就像唆使狗一樣,使人發(fā)狂。結合李賀的《公出無門》,我以為劉禹錫這是在做一種比較,一個是長安,一個是朗州,長安那里固然像春天,可是各種誘惑有如春色一般,唆使著人如狗一般狂亂。抑或是在諷刺那些為了名利,而把他們貶到偏僻之地來的人。而朗州這個地方,其實很好啊!它有如秋天一般的讓人清爽,自由自在,我可以在這里縱情詩詞,鶴翔晴空。
可見劉禹錫被貶到朗州來并非完全沒有怨言,可是他卻能隨遇而安,自得其樂。這里,就是劉禹錫的“遠方”。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