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蘭·金吉奇,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已故總理。1952年,他出生于波斯尼亞一個軍官家庭。父親從小對他管教很嚴,態度簡單粗暴,造成了金吉奇強烈的叛逆性格。在貝爾格萊德讀大學期間,他敢于抗議“南聯邦'將鐵托宣布為終身總統,并著手組建學生運動組織,結果被校方開除。之后,金吉奇跑到西德進行研究生學習,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
(佐蘭·金吉奇)
1980年鐵托去世后,“南聯邦'陷入群龍無首、各自為陣的局面。80年代末期,西方民主思潮以及民族極端主義肆意泛濫,在這種情況下,金吉奇積極從事政治活動,并于1989年參與創建民主黨,靠著靈活善變,很快成為民主黨的掌門人。1991年,“南聯邦'接連發生重大事變,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相繼宣布獨立。1992年4月,塞爾維亞共和國同黑山共和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
在米洛舍維奇執政塞爾維亞共和國期間,金吉奇一直是作為反對派人士出現的。1996年,金吉奇參與競選貝爾格萊德市市長,但米洛舍維奇政府宣布他的勝利無效,金吉奇于是鼓動反對派人士,領導了為期近三個月的街頭抗議活動,時間之長、程度之激烈震撼了歐洲。迫于國內外壓力,米洛舍維奇被迫妥協,承認金吉奇就任貝爾格萊德市的市長。從此,金吉奇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米洛舍維奇被引渡海牙國家法庭)
因為科索沃問題,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與美國交惡。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情況下,開始對南聯盟實施空中打擊。在北約轟炸南聯盟期間,金吉奇沒有譴責北約,而是離開轟炸中的貝爾格萊德,躲到相對平靜的黑山共和國,大罵南聯盟政府失策。在轟炸結束不久,他又不合時宜地同美國國務卿會見,深受戰火之苦的南聯盟人民對他強烈不滿,在民眾中聲望跌到谷底。
2000年,戰后南聯盟進行總統大選,作為南聯盟規模最大、組織最嚴密的反對黨,金吉奇的民主黨有望獲勝,但他自知人望不高,于是退居幕后,支持反對派盟友科什圖尼察與米洛舍維奇競爭總統職位。經過激烈角逐,科什圖尼察最終打敗了米洛舍維奇。科什圖尼察出任總統后,投桃報李,任命金吉奇為塞爾維亞共和國內閣總理。然而執政以來,兩人圍繞權力一直齟齬不斷。
(金吉奇葬禮)
米洛舍維奇倒臺后,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斷要求南聯盟將其引渡到海牙法庭,科什圖尼察頂住壓力拒絕引渡,但金吉奇的態度非常強硬,暗中同美國進行交易,在引渡問題上非常賣力。2001年4月1日,金吉奇指揮警察,在一場短暫的對峙之后逮捕了米洛舍維奇,并不顧南聯盟總統和法院反對,擅自把米洛舍維奇強行綁架到海牙,接受國際法庭的審判。
交出米洛舍維奇后,西方國家對金吉奇親睞有加,塞爾維亞立即獲得一筆國際援助金。在外國勢力支持下,與科什圖尼察的權力之爭也逐見分曉。2003年2月4日,南聯盟重定新憲法,改國號為塞爾維亞和黑山。3月3日,科什圖尼察被迫交出總統權力。至此,金吉奇成為塞黑舉足輕重的頭號人物。然而,金吉奇享受這種權力的時間卻只有九天。12日中午12時45分,金吉奇在政府大院內遭遇暗殺,因傷重搶救無效身亡,享年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