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與鼻竇炎,困擾的人太多了。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鼻腔被鼻中隔分為左右兩腔,以孔相通。前鼻孔通外界,鼻后孔通咽。還有一些小孔,對發音起共鳴作用,稱為鼻竇,包括額竇,篩竇,上頜竇,蝶竇。一個或多個鼻竇發炎稱為鼻竇炎。
鼻竇竇口分別與不同的頭部部位相通,發炎時會相互牽連。
比如上頜竇炎可引起面頰部痛。
額竇炎可引起前額部痛。
篩竇炎表現為額及兩眼之間疼痛或不適。
蝶竇炎的不適則在眼球深處,并向頭頂放射,有時伴發枕部疼痛。尤其患蝶竇炎時缺乏鼻塞、流涕等典型癥狀,常誤診為腦血管病變,神經性頭疼而使炎癥經久不愈。
鼻竇炎還表現為急性、慢性。慢性鼻竇炎多因急性的膿性鼻竇炎反復發作未治好所致。當六邪之老大風從鼻孔經咽入肺,把肺當成居住地,時間長了生熱化火,凝滯氣血,便會影響呼吸。
肺部受邪,升發清氣的功能減弱,鼻腔得不到肺氣通調,于是細菌繁殖引起發炎,尤其鼻竇各竇口相鄰,竇口小,更不利于炎性物質引流,以致存留繁殖,使各鼻竇之間相互感染而反復發病。
秋冬季易受風,更是鼻炎鼻竇炎的高發季。
表現為粘膜充血,鼻癢氣熱,流涕,或持續鼻塞,嗅覺遲鈍,甚至頭痛,眼不適等。
治宜清熱解毒,活血祛風,宣肺止咳通竅,并止頭眼之疼痛與不適。
中成藥千柏鼻炎片正具有此功能。
由千里光、卷柏、羌活、決明子、麻黃、川芎、白芷組成。
主藥千里光屬民間常藥,并不常見于醫生所開的處方中,但民間草藥在中成藥中所占的比例不小。比如治風濕的老鸛草膏,主藥是民間草藥老鸛草。治下焦濕熱的三金片,所含羊開口、積雪草等均是民間草藥。
如此受藥企的寵,當然是這些草藥們自己爭氣,有實打實的療效。
千里光↑↑性味苦寒,工作于肺、肝經。于肺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殺菌,是消炎良藥,治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等的佳藥。于肝經能帶走血中濁氣淤滯,令血液干凈清爽,間接令鼻粘膜清爽。可謂中藥中的抗生素。
其余六味藥,亦是各有所長,且將鼻炎引起的頭痛眼疾甚至咳嗽一并掃光。
卷柏辛平,工作于肝心經,主五臟邪氣,治咳逆哮喘。
羌活是頭痛要藥。性味辛苦溫,入膀胱、腎經。解表力佳,長于祛風寒,治亂竄之風引起的頭痛、風濕關節痛等癥效佳。
川芎↓↓與羌活一樣是頭痛要藥。其味辛能竄,溫性能通,在肝膽經行走,能將血中的氣也運行起來,祛風燥濕,破宿血,養新血,治風寒,肝火、瘀血等引起的頭痛。
頭為諸陽之會,唯風可達,羌活宣發風邪,兩者相使,可治風治血,引藥上行于腦,既治表證頭痛,亦療內傷頭風。
同時,川芎還以其行氣活血,治面上游風,淚出,涕唾等。
白芷亦是頭痛要藥。其性辛溫,活躍于肺脾胃經。肺主氣,脾喜燥并主肌和四肢,胃虛則筋脈不利。故而白芷內達脾胃以散濕,外利肺氣以升清,既走氣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能升陽升清氣。
跟在川芎后面屁顛顛的活血祛風行氣,一道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決明子是目赤腫痛要藥。性味甘苦咸,微寒。工作于肝、大腸經。可清熱泄降,治肝火上擾,或風熱上阻頭目所致目赤腫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等。
麻黃↑↑是宣肺、止咳平喘要藥。其性味辛溫、微苦。工作于肺、膀胱經。
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效。常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等。
諸藥相配,環環相扣,嚴絲合縫。由于性味苦寒的千里光用量較大,故整個方子偏寒,用于風熱犯肺,內郁化火,凝滯氣血所致的傷風鼻塞,時輕時重,鼻癢氣熱,流涕黃稠,或持續鼻塞,嗅覺遲鈍,急、慢性鼻炎,鼻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