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是件既容易又困難的事情。說簡單,大家對上課非常熟悉,每天都在進行著。說困難,課堂教學要成功也非輕而易舉的事。 一、上課的基本要求: (一)、教學目標明確。 1、教師在上課時要做到課時教學目標清晰明確,合理定位課時目標在整個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課程目標有機地融合到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行為中。 2、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注意區別課時目標和課程目標,教學目標應相對集中,不宜太多太雜,表述具體、可操作,讓學生清楚明白。 (二)、方法科學有效。 1、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學生的實際的自身的特點,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 2、合理使用多媒體。 3、倡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5、要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6、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應注重內涵和實際效果,避免形式化傾向。 7、善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緒,學會設問,鼓勵學生多提問,敢于對教師的講授提出不同的見解。 (三)、教學行為規范。 1、教師要做到儀表端莊,衣著得體,舉止大方;語言規范,語速適當,表達清晰;板書工整,條理清楚,書寫規范美觀。 2、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嚴禁在學生中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3、要按時上下課,嚴格按學校課表上課,不得擅自調課、停課,上課不得無故離開教室,上課期間不得使用手機,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 (四)、課后反思及時。 完成每課授課任務后,要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內容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從教學效果、個人體會以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簡要總結。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二、如何有效地上課。 對大方向有認識后,相信大家對課堂的具體操作更感興趣。下面來談談以“樸素,有效,關注,落實每一位學生”為主的有效地上課。我們關注的是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注學生學習行為,看學生到底掌握的怎么樣。 (一)、有效上課的基礎---有效備課。 要讓我們的課堂有效,教師首先要有效備課:備教材、備學生,注意單元知識的整合和前后聯系。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功在課前,利在課上。 (二)、有效上課的技巧。 1、有高度的熱情與責任感。 有人說:“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演員。”老師的投入激情是非常重要。進入課堂的狀態,用老師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我校許多老師在這方面也是典范,他們在聲情并茂地演繹課堂教學。 2、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教師是通過語言把知識傳給學生的,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教師的語言具備“六性”: 1)敘事說理、條理清楚、言之有據、全面周密、具有邏輯性。 2)描人狀物、有聲有色、情景逼真、細膩動人、具有形象性。 3)范讀談話、清真辭切、真摯感人、具有感染性。 4)借助手勢、穿插事例、比喻新穎、生動有趣、富有趣味性。 5)發音準確、吐字清晰、措詞恰當、寓意貼切、富有精確性。 6)舉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誘、富有啟發性。 另外,在語言表達外顯的處理上注意: A講課的語言:清楚流暢、精練樸實、通俗易懂、幽默風趣。 B講課的語調:要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否則語言平淡呆板,只能成為催眠曲,使學生昏昏欲睡。 C講課的語速:要適中。如果語速太快,學生反應不過來,所講的知識難以消化。教師語速要始終與學生的思維協調合拍。 D對重點內容應加重語氣并重復。 3、時間的分配應胸中有竹。 一節課中各部分內容大致需要多長時間,應心中有數,重點和難點需要的時間要長些,講的力度要深些,一定要主次分明突出重點。有的教師講課時,怕學生聽不懂,反反復復,把精講變成了繁講,到后來一看時間不多了,肯定就要刪減一些內容,“草率收兵”。 (三)、有效上課的標準。 我們認真備課,帶著激情走進課堂,用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課堂,時間的駕馭也恰當,那么,是否就成就了一節好課呢?一堂有效的課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1、有意義。 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再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再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的要求;再發展一步,在這個過程中他越來越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習學生會學到新東西,也就是說,它是一節扎實的課。 2、有效率。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面上而言,這堂課下來,對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有多少效率;我們的課堂內容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扎實,讓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能夠真正掌握。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么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也就是說,它是一節充實的課。(問題設計有張力) 3、有生成性。 這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好課來源于學生精彩的發言) 4、常態性。 課堂上有思維的碰撞、相應的討論,最后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地生成許多新的東西。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很多人幫你準備,然后才能上的課。這樣的課可稱為平實的課。 5、有待完善的課。 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為真實的課。 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象很容易,真正做到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一個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變得博大起來,也才能夠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最后,讓我們共勉:踏實地上課,奏響“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 ”的課堂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