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為什么總是到處受氣?鬼谷子:因為不識人心,不會搞關系!
總會有人感慨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顯然傳統江湖已然遠去,但職場卻近在眼前,或許我們可以稍微調整下:馬上復工了,相信讓大家頭疼的并不是工作內容,而是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隔壁的“滅絕師太”不知道又要耍什么花招,小團體“玄冥二老”不知道又要耍什么手段。我們不是張無忌,沒有九陽神功護體,所以總是不斷的被同事們“萬箭穿心”,總是到處受氣。鬼谷道友趙鵬問:阿信,我在公司里三年了,老領導把什么臟活累活都讓我做。看在領導的份上我也只好一一笑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我還是懂的。可其他同事居然也厚顏無恥的指使我干這干那,看在同事情分上,我也只好義務幫忙。可是每年的年終獎都跟我沒關系。同事們也還總是背后指指點點。最可惡的就是我們領導了,他還大言不慚的跟我“商量”,想把他的心腹,一個啥都不懂的小姑娘提拔做我領導。很多朋友會認為老實人在職場吃不開,要么是跟智力、能力和學歷有關系,要么就是跟咱們的“封建糟粕”有關系。其實不然,比如快手的創始人宿華,清華大學畢業,就職于頂級科技公司谷歌。那么他在職場境遇如何呢?下面引述一下宿華的原話:“我的技術很好,作為工程師,很多團隊找我,從寫網頁服務器、做機器學習系統到進行大規模并行計算,只要你需要,我都能辦到,那時候我好像是消防隊員到處幫人滅火,但現實很骨感,因為我的精力被分散了,所以到評職級的時候升不了職,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宿華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高智商、高學歷的人在職場上也有玩不轉的時候。職場關系確實是讓人最頭疼的事情。其實宿華還算好的,有些人因為能力強,業績好也會招致非議和刁難。如果你是個老實人,如果沒有神功護體,那么你在職場幾乎也只有被算計的命了。必須承認,今天沒有解讀歷史人物的環節,為啥呢?其實阿信有去認真的查資料,最終得到了如下的內容:我先是想起荀彧,接著想起岳飛,但其實都不算,他們是為自己的信仰和忠義而獻身。隨即,我發現了一個老實人的真相。歷史上的老實人,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出現在歷史書上,他們早就被埋沒在了歷史的海洋里。就好比職場上的各位老實人,根本不可能出現“升職加薪”的榜單上一樣,注定被埋沒。阿信更是發現很多創業者都是職場失意者,由于實在受不了烏煙瘴氣的職場環境,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腳底抹油,溜之大吉。宿華解脫了,重新做了人生規劃,創立快手,走上了人生巔峰。可是還有很多朋友必須要在職場打拼,因此,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呢?今天我們來聊兩件事,攏共兩個關鍵詞,第一個是“知人”,第二個是“關系”,或許能對你即將開始的職場生涯有所幫助。什么是老實人?顧名思義就是忠誠老實,就如鬼谷子說的“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是,老實人缺乏真知灼見,所以缺乏知人的能力。有朋友會疑惑了,難道高學歷、高智商的人也缺乏真知灼見嗎?其實鬼谷子說的很清楚,是特指知人的真知灼見。很多朋友的業務能力、專業技能或許很好,但是他們的專業是對事,而不是對人。人在職場有三大技能,第一是業務技能,第二是知人技能,第三是關系技能,三者缺一不可。可是很多朋友偏科的嚴重,對后兩者幾乎一無所知。要知道,職場之所以叫職場,正是因為后兩者的存在。事實上,阿信曾親身見識過,有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依然對人性一無所知,依然對人情世故一無所知,他們的人生也可想而知了。這類人在職場上,被人欺負時通常是躲,躲本來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一躲就是一輩子。他們也會悔恨,可是時光不會倒流。老實人可以繼續老實,但是心里必須要清楚,老實不是錯,不能知人才是錯。正因為不能知人,所以我們才會把別人想的太過美好。說到知人,到底為什么要知人?孫武有這么一句話“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陶弘景在注解這句話時說“知誰不如,然后行之也”。老子怎么說的?知人者智。很顯然,阿信比不上各位“子”們,不過我的說法很通俗:一聲嘆息,如果職場環境實在太過惡劣,不如“走為上計”吧。當然了,我們很多朋友會心有不甘。那么這時候怎么辦呢?如果鬼谷子遇到這樣的問題,他會怎么做呢?首先我們翻譯鬼谷子給老實人的一句教誨: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凡事都存在內楗,向來是與人結交的根本。在白話文領域里,阿信翻譯最好的,沒有之一。什么是內楗呢?其實就是搞關系。事實上鬼谷子也教了我們一些搞關系的方法。對于老實人而言,主要有四種方法:道德、黨友、金錢、采邑。如果你讀《戰國策》,你會發現這四種方法幾乎囊括了縱橫家搞關系的所有手法。所以老實人在搞關系時候,對有些人要講道德感化,對有些人要結死黨抱團,對有些人要用金錢收買,對有些人要用利益交換。如何應用具體對策呢?這是建立在“知人”基礎上的。只有知人,才能用對方法,如鬼谷子說的“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知道對方的真實意圖,才能用對正確的方法。最后,希望各位道友能夠多花時間學習“知人技能”和“關系技能”,不可偏科,畢竟:人在職場,老實不是錯,不知人心才是錯,不會搞關系才是錯。注:本文引用宿華《提升每個人獨特的幸福感》一文中的自述部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