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髖關節會突然出現“咔”的一聲,雖然可能沒有疼痛,但是經常這樣“咔咔”地彈響,總感覺在標識著自己的與眾不同,也擔心是否預警著某種疾病或損傷,例如關節積液或韌帶撕裂等。
這極可能是彈響髖綜合征所致。簡稱彈響髖,那么彈響髖是病嗎?
什么是彈響髖綜合征?
彈響髖綜合征往往是由于髖關節周圍的肌肉緊張和過度使用所致,多見于運動員如跑友、田徑運動員、芭蕾舞演員、足球運動員等。
關節彈響的分類
如果沒有疼痛或其他不適,跑友是無需擔心的。
一般情況下,關節彈響可分成兩種:
生理性彈響,
病理性彈響。
關節僅出現彈響聲,但活動不受限,沒有疼痛和腫脹,是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生理性彈響。這種生理性彈響一般是由于氣體逃逸和關節摩擦產生。
如果在關節出現彈響聲的時候,關節出現活動受限、疼痛或紅腫,則屬于病理性彈響。
也就是說,生理性的彈響髖不是病。而病理性彈響髖出現時會伴隨著髖關節的疼痛或其他不適感。
所以跑友在運動時,髖關節出現彈響,并不一定表示關節出問題了。
如果在彈響的同時伴隨著疼痛或不適感,跑友應停止跑步,并進行緊急處理:
減少運動量,冰敷疼痛部位。
遵醫囑服用消炎藥,以減輕不適。
調整運動計劃,避免重復屈伸髖關節的運動。例如用游泳代替跑步。
如果經過以上方法,疼痛感無法緩解或者出現加劇情況,請及時前往醫院檢查。
一般情況下,通過康復運動穩定和調整髖關節,以達到緩解彈響髖綜合征癥狀的效果。
康復運動介紹
通過一系列的康復運動,拉伸并強化髖關節肌肉,以穩定和調整髖關節。
在疼痛可承受的范圍內進行拉伸運動,可舒緩髖關節周圍肌肉緊張,促進炎癥的恢復。
1、梨狀肌伸展運動
雙腿伸直坐于地面,兩臂撐在身后;
直立腰背部,右腿跨過左腿并屈膝;
左手抱膝并向左牽拉,直到右側臀部有拉伸感;
保持該動作30秒,放松身體返回原位;
左腿重復以上動作;
每天2組。
注意:如果疼痛度較高,可減少用力,并在動作之間稍作休息。
2、髂脛束拉伸運動
仰臥,雙腳伸直;
抬起傷腿,用彈力帶勾住傷腳腳尖,保持膝關節挺直;
傷腿偏向另一側,直到感覺受腿的大腿外側有拉伸感;
保持動作15-30秒。
放松,返回起始位置。
每天3組,每組10次。
3、股四頭肌拉伸運動
單腿站立,屈膝,
一手握住腳踝,盡量使腳跟貼近臀部。
深呼吸,保持拉伸10-15秒。
注意:
如果站立時會疼痛,可側臥或趴著做此動作。
拉伸目的不是讓腳后跟接觸臀部,而是讓大腿肌肉逐漸伸展。
如果你還不能在伸展時抓住腳踝,可以嘗試使用毛巾繞著腳踝,抓住兩端。
4、腘繩肌拉伸運動
仰臥,
雙手抱住大腿,大腿盡量伸直,保持10秒。
每天5次,每次10秒。
注意:
做此運動時跑者應在疼痛可承受的范圍內進行。
當跑友做此動作無疼痛感至少3天時,跑友可進行下一個動作。
通過強化運動,強化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穩定髖關節。
1、蚌形伸展運動
側臥收腹,手臂枕于頭下;
大腿與身體呈45度,膝蓋彎曲90度;
提起上面的膝蓋,保持踝關節并攏 (呈蚌形);
返回起始位置。
重復5次。
注意:
做此運動時速度要均勻,盆骨及腰部不要晃動;
如果疼痛度較高,可在動作之間進行休息。
2、拱橋運動
仰臥屈膝;
逐漸抬起大腿、臀部、腰背;
然后慢慢放下腰背、臀部、大腿,回到起始位置;
每天3組,每組8次。
注意:在疼痛可承受范圍內增加每組練習次數。隨著臀肌和小腿肌肉的加強,可慢慢換成單腿拱橋運動。
綜上所述,運動時出現彈響髖,但并無疼痛癥狀,跑友無需過多地擔憂,注意跑步前后做好熱身和拉伸運動。
如果髖關節在發出彈響聲并伴隨著疼痛,跑友可按照以上的介紹進行處理或及時就醫。
你可能想知道的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