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蔬菜水果,奶類和大豆以及豆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居民蔬菜攝入量逐年下降,水果、大豆、奶類攝入量仍然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此類膳食的應用價值和對健康的意義。不同顏色蔬菜水果,營養(yǎng)價值有什么差異呢?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主要組成部分,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1/2;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克的水果,果汁不能代替新鮮的水果。
為什么說新鮮蔬菜樣樣好?新鮮蔬菜是營養(yǎng)的寶庫,含有維生素、礦物質(zhì)、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和植物化學物質(zhì)。蔬菜是β-胡蘿卜素、維生素C、葉酸、鈣、鎂、鉀的良好來源,新鮮蔬菜一般含水量為65%-95%,能量低,一般每100克都低于30千卡。蔬菜種類很多,每類蔬菜都各有各的營養(yǎng)特點,嫩莖、葉、花菜類蔬菜,例如油菜,菠菜,西蘭花,富含β胡蘿卜素、維生素C,葉酸,礦物質(zhì),一般深色蔬菜中,β-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含量都比較高,而且還有更多的植物化學物質(zhì)。受光合作用的影響,葉類蔬菜的維生素C含量一般高于根莖部和瓜菜類,其他的維生素含量也高于根莖部和瓜菜類。十字花科的蔬菜,例如甘藍,菜花,卷心菜等富含植物化學物質(zhì)。
研究表明:增加蔬菜攝入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在我國,上海對13.48萬中老年居民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蔬菜攝入量男性從每天144克增加到每天583克的時候,女性從每天120克增加到每天576克的時候,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分別降低36%和16%。在不同種類的蔬菜中,深色的葉菜,十字花科蔬菜的作用最為顯著。
日常膳食要講究葷素搭配,保障餐餐有蔬菜,建議成年人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的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對于三口之家來說,一般全天每天需要購買1-1.5kg的新鮮蔬菜,并分配在一日三餐中,中晚餐時每餐至少有兩個蔬菜的菜品,在單位食堂就餐時選擇的蔬菜也應占全部食物的一半。
為什么說深色蔬菜好處多?根據(jù)顏色深淺,蔬菜可分為深色蔬菜和淺色蔬菜,深色蔬菜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和紫紅色蔬菜,具有營養(yǎng)優(yōu)勢,尤其是富含β-胡蘿卜素是我國居民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此外,深色蔬菜中還含有其他多種色素物質(zhì),例如葉綠素、葉黃素、番茄紅素,花青素等,以及其中的芳香物質(zhì),它們賦予蔬菜特殊的豐富的色彩、風味和香氣,有促進食欲的作用,并呈現(xiàn)一些特殊的生理活性。所以建議,多攝入深色蔬菜應占到蔬菜總攝入量的一半以上。
為什么說水果最好天天有?水果可口給人帶來愉悅,多數(shù)新鮮水果水分含85%-90%,富含維生素C,鉀,鎂和膳食纖維,這里的膳食纖維主要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等。夏天和秋天是水果最豐富的季節(jié),不同水果甜度或營養(yǎng)素含量有所不同,多種多樣,當季時令水果是挑選和購買水果的基本原則。紅色和黃色水果(如芒果、柑橘、木瓜、山楂、沙棘、杏、刺梨)中β-胡蘿卜素含量較高;棗類(鮮棗、酸棗)、柑橘類(橘、柑、橙、柚)和漿果類(獼猴桃、沙棘、黑加侖、草莓、刺梨)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鱷梨、香蕉、棗、紅果、龍眼等的鉀含量較高。成熟水果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一般比未成熟的水果高。水果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糖,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這些水果能量較高,需要控制飲食能量攝入的人,最好選擇含糖量比較低的水果。一個三口之家一周應該采購4-5kg的水果,選擇新鮮應季的水果,變換購買種類,有小孩的家庭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吃水果的興趣,家長可以將水果放在餐桌上,以身作則,讓水果成為飯前飯后必需的食物,注意培養(yǎng)兒童對水果的興趣,通過講述植物或水果神奇故事、擺盤做成不同造型來吸引孩子,從而增加水果的攝入量。常見的水果制品有果汁、水果罐頭、果脯、干果等,果汁是由水果經(jīng)壓榨去掉殘渣制成,但這些加工過程會使水果中的營養(yǎng)成分,例如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有一定量的損失。果脯是將新鮮水果糖漬而成,維生素損失較多,含糖量較高。干果是將新鮮水果脫水而成,維生素有較多的損失。用水果汁代替水果,對兒童健康也不利,除了糖分攝入增多,還容易使兒童牙齒缺乏鍛煉,面部肌肉力量變?nèi)?,應從小養(yǎng)成愛吃水果的習慣。
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裝點餐桌,幫助愉悅心情。平衡的膳食應該做到每日一個水果,餐餐有蔬菜。以上就是為大家?guī)淼囊恍I養(yǎng)小知識,你學會了嗎?總之要想保證免疫力,合理營養(yǎng)是基石。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更多詳情請閱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第一部分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中的“推薦三多吃蔬果、奶類、大豆”。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為您分享如何正確的選擇并食用蔬果、奶類和大豆,歡迎繼續(xù)收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