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則行醒事,明則擇事而行。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沒學會東西,而是學了錯誤的知識。
做心理咨詢師,首先要讓自己快樂起來。
人是自然界一動物,就要服從自然界的規律--優勝劣汰。
我們只幫助那些我們幫得了的人。
溝通無技巧,只需真誠地傾聽與贊美。
溝通里最絕妙的問題是提問。提出問題,往往無需回答,問題已解決。
心理學家要為社會服務,要做與社會文化相吻合的學問。
“逃離痛苦、追求快樂”,是人做事的原始動力,也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背對太陽時,只轉頭沒用,只有轉身才能面對太陽。
不要給學生倒水,而要教會學生自己去找水。
所謂立地成佛,是指站在太陽底下,影子最小。
成長比成才更重要。成才是為了更快樂。
注意什么就會發現什么,關注什么什么就發展。(藥農進山滿眼是藥)
確立目標,盡早定下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標,并讓目標視覺化、行動化。
只“希望”而不“行動”,目標對于零。
“一定要”去“行動”達到目的。
有目標的人帶領無目標的人。
遇到不快樂的事,要學會三分鐘全忘掉。讓自己的快樂感染身邊的人。
接納自己負面的東西,“你就是你”,接納自己就是改變。
當負面的東西出現并將控制自己時,誠懇地告訴自己“那又怎樣呢?”瞬間負面的能量就會變成正性能量。
不可抗拒的屬于自己的東西,接受它、帶著它即可。
成功三秘訣:更成功人士走并幫其做事;跟成功人士合作;請成功人士幫助自己。
人生最悲哀的是不能重復,人生最燦爛的是不需要重復。
人的行為總是想要做自己,但精神與感覺卻想要做別人。
當你贊美別人比贊美自己更快樂時,自己就是最快樂的。
人成功的絕招是處理情緒、化解情緒,人生的終極目標是愉悅情緒。
人生的一切,當作任務時就成了事情,事情需要安排,要實踐則很難;
把任務養成一種習慣,則成了生活方式。
沒有完善的個人,只有完善的團隊。
你的敵人是老虎不可怕,可怕的你的隊友是豬。
要揚長避短,木桶理論,補完的桶也未必能多裝水,不如改作他用,比如做裝飾品、做珠寶容器。
人生來就有缺,是男人,就有不能做女人的缺。不接受身體缺陷的人痛苦、悲哀,如變性人、異性癖。
人站著吃飯,蹲下排泄。該站起時就堂堂正正做人;該蹲下時,就蹲下來示弱。因為我們只是人。
有只站著不蹲下的,那是神與菩薩。很慶幸,我是人,所以,我該站就站,該蹲就蹲。
快樂時給以擁抱,會記住快樂;悲傷時擁抱,只會是其依賴。
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在追求當下的快樂。
快樂在哪里?當下!每一個快樂的當下相加,就是快樂的人生。
所有的語言,自己聽到的最多;積極的語言,享受最多的仍是自己。
悲傷的語言易流行,頹廢的歌曲易傳唱。
別人贊美自己時,要大方地說兩個字“謝謝”。這是雙重的贊美,既給對方,又給自己。
豐富是大自然的法則。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你看到多少,你就只有多少。
帶什么面具,就有什么樣的情緒,就看到什么樣的東西。
人之所以會受傷,是處于角色中被比角色強大的人傷害了。
人生的許多東西是固化、遺傳下來的。
穿時尚服裝,唱流行歌曲,說時髦話語,均是受了群體無意識的暗示。
心理問題解決了,社會問題不解決,仍沒用。
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逃離痛苦,追求快樂。
想死的人都有準備期,最長達十年。所有問題都已想清楚。自殺者的動力點就是自殺本身。
得覺的最大功能是修身,而后讀人。
人看到缺陷是痛苦的,得覺就是讓人看到自己的燦爛之處。
見人只說積極向上的話語,陽光快樂是人的終極追求。
母愛只享受懷胎期的相聚。
付出的同時,享受奉獻的愉悅,這就是最偉大的愛。
母愛是為了分離,其他所有的愛都為了聚合。
格桑得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