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犯困的謠言
關于吃飯后犯困,一種廣為流傳的解釋是:吃完飯后,為了消化,進入胃腸道的血液會增加,就相應減少了大腦血液的供應,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引起犯困。
但實際上,最新研究表明,大腦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它的能量供應受到嚴格的控制,處于最高優先級。吃飯這點小事,基本不會引起大腦的供血量變化。
真正的原因是,血糖水平的變化。
吃飯后,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轉化為葡萄糖,升高血糖水平。接著,人體大量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而胰島素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色氨酸,在大腦內形成5羥色胺,然后變成褪黑素。
褪黑素是促進睡眠的激素,自然就會引發犯困。
這對我們精力管理的飲食啟發就是,少吃升糖速度快的食物,比如米飯、面食、白面包、含糖飲料等。
或者先吃菜,后吃飯,也可以降低升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