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易經起源可參考《易傳·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欲讀懂《易經》,太極陰陽文化是必要的基礎。
翻開易經先看目錄,不要急著看正文。
不用細看,易經的目錄卦序都來自于孔子著的《易傳·卦序傳》。仔細看不難看出,目錄中六十四卦兩兩成一組。
從表中可以看出,三十二組卦可以分為三類。一、卦象六爻完全相反,古稱“錯卦”。比如乾-坤、頤-大過、坎-離、中孚-小過。這樣的卦自身對稱(旋轉180°還是自身),每個卦單獨表示一個意思,我稱之為八極卦(象)。
二、卦象各爻取反且卦組對稱,古稱“綜卦”。比如泰卦各爻取反是否卦,泰卦旋轉180°同樣為否卦。這樣的卦組共有四組否-泰、隨-蠱、漸-歸妹、既濟-未濟。我把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卦組稱之為一個象。比如否極泰來、既濟未濟,這樣的象在易經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故我稱之為四節象。
三、其余的四十八卦,根據錯綜關系可以分二十四象,比如屯取綜卦為蒙卦、蒙卦取錯卦為革卦、革卦取綜卦為鼎卦、鼎卦取錯卦為屯卦,故屯-蒙-革-鼎為一個象。
我們也可以根據此原理進行裝卦,打開太極圖,畫一條任意經過中心的直線,直線兩邊所得陰陽都是相反的(因為太極圖中心對稱)。因此八卦裝成肯定是兩兩成錯卦的。比如伏羲八卦,乾-坤、坎-離、兌-艮、巽-震兩兩六爻相反互為錯卦。
認真讀完此篇文章,想必大家對于易經六十四卦之間的關系有了清晰明確的脈絡。欲了解更多請參考本人大作《周易新解-易經三十六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