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從聯系母體的臍帶,接收來自媽媽所吸收的各種營養,但如果孕婦接觸到了毒素,當然也可能傳送給胎兒。因此,準媽媽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飲食和日常用品,預防各類環境影響胎兒的發育與健康。
懷孕后還可以使用指甲油、染發劑、化妝品或香水嗎?或是生病吃藥時,有哪些藥不能隨便亂服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哪些食物該少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塑料袋、寶特瓶、美耐皿等,對孕婦與胎兒有影響嗎?別急,讓我們一一道來。
1
食物類
懷孕時是“一人吃兩人補”,但孕婦要避免吃什么才不會影響胎兒成長發育呢?
魚類富含豐富的DHA及ω-3等營養素,但是水質污染及金屬、藥物殘留等事件時有所聞,讓許多孕婦不知該如何挑選魚類。深海大型魚易殘留甲基汞,甲基汞具有神經毒性,因此,建議孕婦減少攝取深海大魚,避免影響胎兒的大腦智力發展。
依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報告顯示,孕婦一周可吃2~3份的深海魚,包括鱈魚、鮭魚、小龍蝦、牡蠣、貝類等(一份等于4兩或是三個手指頭大小)。含汞較高的魚類如鯊魚、旗魚、鮪魚等則要減少食用。此外,許多人喜愛吃的大閘蟹內含的蟹膏或龍蝦的蝦膏,容易受到金屬鎘污染,鎘化合物為一級致癌物,除了具有腎毒性及骨頭毒性外,也是內分泌干擾素,因此建議孕婦少攝取蟹膏或蝦膏。
喝咖啡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提神醒腦、放松心情時都少不了咖啡。但依據美國研究指出,咖啡因會與腦部受體結合,影響腦部生理,且咖啡因可以通過胎盤從母體進入胎兒,因此,腦部正在發育的胎兒勢必會受到影響。孕婦若一天攝取超過200毫克,胎兒流產的概率比起未攝取咖啡因的孕婦要高出一倍以上。
長期喝咖啡是否對身體健康會有所傷害,到目前醫學上仍有許多爭論存在。含咖啡因食物除了咖啡,可樂、奶茶、紅茶、熱可可也都含有咖啡因,孕婦要飲用前可得多考慮一下。
咖啡因飲料與食品的含量:
虹吸式咖啡(約150ml):40~170毫克
滴漏式咖啡(約150ml):60~180毫克
速溶咖啡(約150ml):30~120毫克
紅茶(約150ml):22毫克
綠茶(約150ml):20毫克
可樂(約250ml):46毫克
牛奶巧克力(約100g):21毫克
2
個人藥品類
婦女就醫時應告知醫師是否正準備懷孕、已經懷孕或正在哺乳期間,以及有無服用慢性病藥物,醫師才能針對癥狀調整藥物,確保胎兒健康。
懷孕時的用藥安全分類,依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藥品分級,將藥物分為A、B、C、D、X等級:
A級:
在人體做過對照組研究顯示為安全藥物,傷害胎兒的可能性微小,不會導致胎兒畸形。
B級:
動物實驗中對胎兒無危險性,但未對孕婦做過對照研究,無法證明是否在懷孕初期與后期對胎兒有害。如普拿疼含的乙酰胺酚成分。
C級:
動物實驗已經顯示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如抗精神癥狀藥物。
D級:
對人類胎兒有害,但若評估對孕婦有利,可先不論胎兒危險性,如抗癲癇藥物。
X級:
動物與人體實驗都證明對胎兒有害,禁止孕婦服用,如抗青春痘A酸、降膽固醇藥物等。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認為5類分級仍不夠完善,只說明孕婦不能服用的藥物,因此從2015年6月開始進行藥物分級調整內容,新版會明列哪些藥物可能影響生育能力,以及哪些藥物不建議孕期或哺乳期間服用,讓用藥安全更完整 。
3
日常用品類
塑膠用品是我們平常最常接觸到的生活必需品,從裝食物的容器如美耐皿、塑料袋、便當盒,或裝飲料的寶特瓶、手搖杯都是塑膠用品。雖然方便,然而錯誤的使用方式,會使材質內的有毒物質溶出并累積在體內,胎兒長時間曝露在這些有毒物質中,會影響智力發展與干擾內分泌,甚至影響日后的學習及生理發育,孕婦不可不慎。
挑選時,不妨看一下塑膠容器底部或杯蓋上的三角符號,是屬于編號1至7號的哪一種塑膠材質。了解產品材質屬性后,再去注意其安全性與耐熱度,才不致將容器毒素溶解在食物中吃下肚。顏宗海醫師列舉出各類使用塑膠容器不當時易溶出的毒素,提醒民眾與孕婦都要謹慎使用:
當塑膠制品底部為回收辨識碼1號及3號時,就要特別注意這兩種材質遇熱超過60℃~70℃就可能會釋出塑化劑。
1號由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制成,市面上眾多寶特瓶都是此類材質,如礦泉水、汽水等。當寶特瓶持續曝曬在大太陽底下,就可能釋出微量塑化劑。即便購買時寶特瓶是被儲存于正確溫度,但無法保證在運輸過程中不接觸到較高溫度,導致塑化劑釋出。
3號材質為聚氯乙烯(PVC),常見于保鮮膜、雨衣、少數塑膠杯、漱口水瓶等塑膠制品,PVC聚氯乙烯本身沒有毒素,但若遇高溫就可能釋出塑化劑。此外,PVC制造的保鮮膜要避免接觸熱食,以免高溫讓塑化劑釋出,進而污染到食物。
6號材質為聚苯乙烯(PS)制成,耐熱程度只達70℃~90℃,常見于保麗龍容器,且不耐酸、不耐酒精,過熱易釋放出苯乙烯致癌物質。建議避免使用保麗龍容器來裝高溫食物或飲料。
7號材質屬于其他類(OTHERS),包括美耐皿、ABS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壓克力)、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等都屬于此類。
其中的美耐皿材質,是三聚氰胺與甲醛聚合后壓制成日常所見的幼兒餐具、碗盤等,雖號稱可耐熱110℃以上,但事實上,如果裝盛40℃以上的熱湯,會釋出微量的三聚氰胺,溫度越高,釋出量越高,長期使用,可能提高罹患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的風險,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建議美耐皿容器應避免用來微波加熱或蒸煮食物,也不要盛裝高溫、酸性食物,同時要注意只要有刮痕就不要使用。
另外,聚碳酸酯(PC)材質制成的塑膠水瓶,當遇到高溫時,可能產生雙酚A毒素;若發現有刮痕,建議就不要使用。最好還是使用不銹鋼或玻璃材質的水瓶。
4
個人美妝類
大多數人都會在意盛裝食物的餐具和水壺是否為安全無毒材質,但經常忽略皮膚吸收的毒素也會影響人體激素或引起過敏、皮膚炎反應等。因此,孕媽要謹慎挑選化妝品、洗發精、沐浴乳、染發劑等。
洗發精、沐浴乳、化妝品、香水等都含有香精,需要靠大量定香劑來穩定香味,常用鄰苯二甲酸酯類作為定香劑,而鄰苯二甲酸酯類則屬于塑化劑的一種,會干擾內分泌。太香、發泡越多的洗發精或沐浴乳含的塑化劑越多,可能會通過呼吸與皮膚吸收到人體,雖然塑化劑的半衰期短,大多可于24小時內排出體外,但如果長期使用含有塑化劑的用品,還是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目前染發劑多為氧化性染劑對苯二胺,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另外,雖然對苯二胺未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致癌物(目前為第三級),但國外少數研究團隊還是觀察到對苯二胺在動物實驗中會增加癌癥的風險。染發時若頭皮有傷口,則對苯二胺可能會通過傷口進入人體,因此染發時最好避免染到發根,且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傷害,建議孕婦不要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