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A處理:媽媽趕緊跑過來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連個杯子都拿不住?!备猩跽唔樖纸o孩子一巴掌。
B處理:媽媽趕緊過來,和氣中有些責備地對孩子說:“孩子,沒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凈好嗎?”
結果:
A的是,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氣,事情一團 糟,孩子學會通過發(fā)脾氣、打人解決問題。
B的是,孩子得到的諒解,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興的把桌子擦干凈。孩子學會寬容。
事例二:孩子考試不及格。
A處理:媽媽非常不滿意地說:你看你,考這么點分,你也不嫌丟人?你看誰誰,人家怎么就能 考一百?你笨死了!氣死我了?!?nbsp;更有甚者使勁踢孩子幾腳。
B處理:媽媽看了孩子一眼,耐心地說:“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么,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后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p>
結果:
A的是,孩子心情壞到了極點,心里想:“我完了,我這么笨,學不好了,再怎么學也學不好?!?/p>
B的是,孩子認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要努力,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我一定行?!?/p>
事例三:孩子寫作業(yè)磨,該睡覺了,作業(yè)沒寫完。 (孩子作業(yè)多,孩子沒磨,不在此列)。
A處理:媽媽大發(fā)雷霆,說“你氣死我了,怎么又沒寫完,我一會兒不看著都不行,快點寫!我看著你。”
B處理:媽媽嚴肅而平靜地對孩子說:“孩子,寫作業(yè)是你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沒寫完不準寫了,該睡覺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 師解釋吧?!?/p>
結果:
A的是,孩子并不著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寫不完有我媽呢?!?/p>
B的是,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后悔,心里想:“這下完了,怎么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yè)得快點了,不然還得挨批?!?/p>
事例四:孩子作業(yè)寫得潦草。
A處理:媽媽很生氣,說“怎么寫的這么亂,你就不能寫好點?”脾氣大的會三把兩把把孩子作業(yè)撕了。
B處理:媽媽不滿意,堅定地說:“這樣潦草是不行的,你懂嗎?”孩子此時,一般都會有些自責之心,會點點頭。媽媽接著說,“那應該怎么辦呢?”孩子可能說“下次一定認真點”或“我再重寫一遍”等,這時,媽媽要視情況加以適當的引導。
結果:
A的是,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B的是,孩子自己覺得不對,難為情,想去改正。
事例五:孩子呆在客廳里看電視。
A處理:媽媽看著孩子看電視不學習,很不滿意,把孩子轟回自己的書房寫作業(yè),但是,自己仍然在有滋有味的看。
B處理:媽媽看著孩子看電視不學習,就走過來說,“別看電視了,媽媽有事情要做,你也要寫作業(yè)去?!苯Y果,母親把電視關掉了。
結果:
A的是,孩子雖然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但是,心思還留在電視里,心里嘀咕著很不滿意,大人自己能看,小孩子為什么不能看?
B的是,孩子停止了看電視,大人也不在看電視,也就心里踏實地看書學習去了。
事例六:孩子要求媽媽給買件名牌的鞋子。
A處理:媽媽聽到孩子的班級里的同學,都穿這種鞋子,就說“咱孩子差啥呀?明天媽媽也給你買一雙”。
B處理:媽媽聽了孩子的要求,皺著眉頭說,“別人家的孩子在家里喜歡做家務,上課很積極發(fā)言,你去學習了嗎?”媽媽看到孩子有些不服氣,就接著說“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重來不在物質享受上攀比的。你愿意做個優(yōu)秀的孩子?還是做一個普通的孩子?”
結果:
A的是,孩子歡歡喜喜的穿著自己新鞋子去炫耀,覺得穿上新鞋子真爽。
B的是,孩子有些不高興,但還是無奈的聽從了大人的安排。時間長了,這種物質的要求少了起來,因為,他知道:自己物質上的攀比,是不會得到支持的。
事例七:爸爸準備出差
A處理:爸爸臨走之前,對自己妻子說:“我要出差十天,出差期間,你要把咱兒子照顧好?!?/p>
B處理:爸爸臨走之前,對自己的兒子說:“兒子,老爸要出差十天,你就是家里的男子漢了,要幫我把媽媽照顧好喲”
結果:
A的是,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顧,但孩子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
B的是,孩子馬上有一種責任感,以為,自己長大了,應該好好的照顧媽媽,孝心和愛心油然而生。
事例八:孩子見人不打招呼,沒禮貌。
A處理:當眾訓孩子:“你怎么沒禮貌?連問好都不會,我平時是咋教你的, 沒出息?!?/p>
B處理:給孩子臺階下,說:“我孩子有點不好靦腆,慢慢就好了,他平時也挺有禮貌的?!迸e個他有禮貌的例子。
結果:
A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受損傷,自卑感油然而生?;蚴歉拥膱?zhí)拗,不在乎。
B的是,孩子發(fā)現自己不妥,心想:“這次沒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讓父母失望啊?!?/p>
事例九:孩子的襪子臟了。
A處理:媽媽見狀說:“把襪子脫下來,我來給你洗?!?/p>
B處理:媽媽見狀,和孩子商量說:“孩子,你把自己的襪子洗了,好嗎?媽媽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媽媽的襪子也洗了啊?謝謝孩子啊?!?/p>
結果:
A的是,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認為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正常,反正他們也不累。
B的是,孩子受到尊重,洗襪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關心一下爸爸媽媽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員啊,他們越來越老了?!?/p>
事例十:孩子問了個問題,大人不會。
A處理:媽媽顯得很不耐煩,說:“別瞎問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點啥?!?/p>
B處理:媽媽很高興,也很有耐心,說:“咱孩子真的愛學習,一下子把媽媽都難住了,來,我和你一起去查查資料,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結果:
A的是,孩子心里想:“哎,真沒勁,總說學習學習,煩死了,不問就不問?!睆拇?,遇到難題一 概略過,不求甚解。
B的是,孩子心里很高興,以后遇到問題一定鍥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事例十一:孩子早上不起床。
A處理:媽媽很火,說:“你怎么還不起?要遲到了!”有的還要順手打兩巴掌,手忙腳亂地給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B處理:母親顯得很平靜地說:“孩子,我就叫你一次, 如果你不起,就會遲到,會挨批,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處理好。”孩子沒及時起床,沒吃早飯,還遲到了。
結果:
A的是,下次依舊,叫多次都不起,賴在床上。
B的是,下次一叫就起床。
事例十二:男孩子從外面回來,渾身臟兮兮的
A處理:母親看到孩子這個樣子很氣惱,說:“你怎么這么頑皮?什么時候才能夠懂事呀”
B處理:母親看到孩子這個樣子,說:“兒子,把臟衣服脫下來,自己把它泡在水盆里,等下媽媽教你洗衣服”
結果:
A的是,孩子覺得頑皮是一個壞事情。
B的是,孩子覺得頑皮之后,要做更好的善后處理,才是一個好男子漢的所為。
事例十三:孩子走在上學的路上
A處理:媽媽告訴孩子,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要闖紅燈,并帶頭執(zhí)行。她看著孩子自己背著沉重的書包無動于衷。
B處理:媽媽拉著孩子的手,幫孩子把沉重的書包跨在自己的身上
結果:
A的是,自己的書包自己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規(guī)則和遵守規(guī)則。
B的是,跟在媽媽身邊走,書包背在媽媽身上覺得很正常。長大以后,媽媽如果不把自己送到大學去,孩子自己就覺得媽媽做的不對,沒有給自己照顧好。
事例十四:大人做錯事了。
A處理:強詞奪理或明知故犯。
B處理:承認并改進自己的錯誤。
結果:
A的是,孩子心里想:“憑啥你犯錯誤就不承認呢?嗯,當大人好,有錯也不挨批。”
B的是,孩子以后做錯事了,主動道歉,覺得理所應當。
事例十五:家長會老師告狀,家長挨老師批評了。
A處理:一回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對孩子又打又罵。
B處理:回到家里,先觀察一下孩子,自己冷靜一下,考慮好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然后,心平氣和的與孩子做談話,力求能夠聽清孩子、聽懂孩子,也要讓孩子聽清自己、聽懂自己。
結果:
A的是,孩子要么學會暴力, 要么膽小,要么學會撒謊。親子之間關系緊張、戒備、不相互信賴。
B的是,親子之間信賴,能夠很好的溝通。
事例十六:孩子的日常生活。
A處理:家長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當當的,什么都不用孩子自己操心。
B處理: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結果:
A的是,孩子自己什么都不會做,被照顧長大,成了一個寄生蟲。
B的是,有了更多的責任感,而且生活能力得到提高。
事例十七:為孩子的未來準備好了一切。
A處理:家長為了這個孩子的未來操碎了心,把孩子將來的房子什么的,都早早的提前準備好,還告訴孩子,你不用操心,爸媽已經準備好了。
B處理:家長告訴孩子:你今后的路還很長,很多事情都需要你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和克服。
結果:
A的是,孩子依靠老子,奮斗精神降低,奮斗的樂趣降低。
B的是,孩子想著自立、自強,有強烈的奮斗精神,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奮斗樂趣。
事例十八:對孩子無償的愛。
A處理:家長非常的愛孩子,無怨無悔的愛孩子,一如既往的愛孩子,沒有索取的愛孩子。
B處理:家長有條件的要求孩子對自己付出的愛,給予補償。如,和孩子說,“兒子今天媽媽很累,你能幫幫媽媽嗎?”如,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給予一個條件限制,孩子達到了,才能夠得到滿足。經常的和孩子交流:“孩子,爸媽很愛你,你愛爸媽嗎?”等
結果:
A的是,孩子以為媽媽愛自己是應該的,誰讓你把他生下來了。
B的是,覺得被愛是幸福的,愛別人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