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完整的小宇宙,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四季、五味等有相應的關系,五臟之間相互滋生、相互制約,共同維持人體小宇宙的穩定平衡狀態,寒暖燥濕平衡、臟腑平衡,人就不生病。
「五行學說」以相生相克論述五臟之間相互聯系、協調平衡關系。當五臟之間正常的生克制化調節受到破壞,就會出現相乘相侮的現象,也就是病理狀態。在臨床,用五行生克乘侮規律,不僅能說明疾病的轉變,了解病情的預后;而且能調理各臟腑功能,做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因此,養生必先調理五臟!
五行的簡易概念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天地間的萬事萬物不僅有陰陽,也各具五行的屬性。對于五行《尚書.洪范》有以下記載:「水曰潤下,火約炎上,木約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它的意思是說:
(1)木約曲直:指草樹植物蓬勃成長。物質界中,凡具生長、條達、舒暢特性者,皆曰木。在五行里,木則代表了向外運行的展放之氣。
(2)水曰潤下:水往下流。物質界中凡有滋潤、寒涼、閉藏特質者,皆曰水。在五行里,水代表了向下運行的下行之氣。
(3)金曰從革:革是變革之意,指可制作成各種器具、形狀的金屬。凡具金屬的收斂、沉降、肅殺的特性者,皆曰金。在五行里,金代表了向內運行的內收之氣。
(4)土爰稼穡:稼穡是指播種收谷,意指土地為萬物之母。物質界中,凡能滋養、孕育、受納、承載者,皆曰土。在五行里,土代表平衡穩定之氣。
五行生克的關系
五種氣的運行方式分別是向上、向下、向外、向內與穩定持平,而這種氣彼此之間具有一種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奇妙關系。
木生火:鉆木可取火或燒材可助火旺。
火生土:燒成灰燼者,終將變成塵土。
土生金:金礦開采于大地。
金生水:金屬熔化后變成液態如水。
水生木:水的滋養可使草木繁盛。
木克土:木樁可釘入大地建屋。
土克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水克火:水可熄火。
火克金:金遇火即熔。
金克木:刀斧可砍斷木材。
中醫五臟六腑指的是哪些器官?
中醫對于五臟六腑的定義與西醫不盡相同,西醫是以解剖學的角度,認定臟腑都是一個個明確存在的單一器官。而中醫卻視臟腑為一種生理功能的系統,這個系統可能同時承擔了西醫認定的好幾個器官所概括的功能。
肺:
西醫=肺臟
中醫=呼吸+氣的循環
使氣往體外散發或向內積聚,與大腸、皮膚、呼吸相關。
脾:
西醫=脾臟
中醫=消化吸收
吸收營養、運送養分,與口唇、四肢高度相關。
腎:
西醫=腎臟
中醫=生殖發育+水分調節
是免疫力、生命力的根源,與胃、耳、膀胱相關。
肝:
西醫=肝臟
中醫=造血作用+思考
與眼睛、指甲相關。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
當食物吃進身體以后,六腑扮演了消化、吸收與傳送的角色,其中需要的營養成分,就交由五臟轉換為精氣,并儲存在五臟里,不需要的則在肺、腎的協助下,透過六腑淘汰排泄出去。換言之,五臟六腑是一個協同合作的伙伴,五臟是大廚師父,負責烹調大菜,六腑則是小廚徒弟,負責洗洗切切等前置作業,以及洗鍋、倒垃圾等善后工作,而這二者是一個完整團隊,相互依賴缺一不可。
臟與腑互表里
特別要提的是,在臟腑的大團隊里,尚有小組分工,每組都各有一個臟與腑,兩兩相對,相互關聯,而被稱為「互為表里」。例如:心與小腸、肝與膽、肺與大腸、脾與胃、腎與膀胱,其中臟為在最深位置,因而稱為「里」,腑因位于相對較表淺位置,因而稱為「表」。
中醫發現,互為表里的臟腑之間都有經絡的聯結,導致他們有相互影響的關系。若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比喻,肝膽、脾胃是血親,而心與小腸、肺與大腸是姻親,姻親表面上看不出關系,實際上都是一家親。而且在實際病癥上也發現,有便秘的人,可能是肺氣的肅降發生了問題,只要提壺揭蓋,解決肺的問題,排便問題也會迎刃而解。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小腸有熱的人身上,病人可能在尿赤熱痛時,也同時出現了口舌生瘡的征兆,這就是小腸的熱上移于心了。
在五臟六腑里,唯一被落單的是三焦,三焦位于我們的胸腔與腹腔位置,若以橫膈膜與肚臍將胸腹腔區隔成為三個區塊,分別稱為上焦、中焦與下焦。上焦包含了心、肺;中焦則有肝、膽、脾、胃;而下焦則有腎、膀胱、小腸與大腸。
五臟與五行有什么關系呢?
將五臟的特性與五行的特質相對比之后,即可發現:
心主血脈:負責推動全身的血液循環,與火氣的欣欣向榮接近,而歸屬于火。
肺主呼吸:調節全身氣機、血液運行與津液代謝,與金氣的寧靜收斂特質類似,歸于金。
肝主疏泄:不喜壓抑,與木氣喜好展放的特質很像,而被歸于木。
脾主運化:負責消化水谷與水液,提供人體營養,與土氣的孕育特質相似,而被列為土。
腎藏精主水:負責排泄,及水分代謝,與水氣的潤下潛藏特質吻合,屬于水。
█ 五臟與五行相關對應表
五臟
心
肺
肝
脾
腎
五行
火
金
木
土
水
五竅
舌
鼻
目
口
耳
五華
面色
皮毛
手爪甲
唇
發
五體
脈
皮
筋
肉
骨
五志
喜
憂
怒
思
恐
五時
夏
秋
春
長夏(農歷六月)
冬
五色
紅
白
青
黃
黑
五味
苦
辛
酸
甘
咸
我們從這個表里,可以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這些項目就象是五臟散布在身體各處的窗口,五臟若有任何不對勁的時候,都會透過這些窗口發出訊號與征兆。大家可以練習從這些細微末節觀察五臟的內在變化。例如:雙目干澀、手指甲易斷裂,恐怕是肝出了問題;或是嘴唇易龜裂、睡眠時愛流口水,就是脾有了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