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你最想擁有什么力量?
在這個非常時期,相信大多數朋友都會回答3個字:免疫力。
一場突然其來的病毒,讓“免疫力”這個原本不痛不癢的醫學詞匯,成了人人都想擁有的“金鑰匙”!
想要擁有它,首先就得了解它。
什么是“免疫力”?
現代醫學的專業解釋:
免疫力是指人體自身的防御機制,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
簡單說,就是“人體對抗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的能力”。
為什么重點說傳染病?因為《說文解字》里有講:疫,民皆疾也。意思就是急性傳染病、流行病。
你看,雖然傳統中醫里沒有“免疫力”這個詞,但中華民族傳承至今,我們的祖先一直在為“免疫”而努力奮斗著。
如果非要在中醫的字典里找一個與之對等的詞匯,那應該就是“正氣”。
中醫常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身體的正氣足了,細菌、病毒等“邪氣”就不敢來侵擾。“扶正祛邪”也是對抗一切疾病最有效的途徑。
免疫力就像“金鐘罩鐵布衫”,能在關鍵時候保護我們不受細菌、病毒的侵襲。
那么,我們的免疫力從哪兒來呢?
西醫臨床研究發現,免疫力主要源于胸腺、腎上腺、肝臟、闌尾等。
而在中醫看來,決定正氣強弱的有兩個因素:一、先天的腎氣,二、后天的脾胃之氣。
稍微懂點中醫的人,應該都聽過兩句話:“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一個先天,一個后天,構成了人之精氣神的全部。
同樣的環境,同樣的生活習慣,為什么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卻能輕松保持健康?這就是差異。先天腎氣足、后天脾胃之氣強健的人,身體素質好,抗病能力就強。
先天和后天哪個更重要?
很早之前有一句歌詞:“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先天的條件是父母給的,從你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基本就固定了。我們更能把握的則是后天的脾胃之氣。
先天不足的,后天努力奮斗可以彌補。先天充足的,后天不珍惜,肆意揮霍浪費,時間長了家底兒也就空了。
也就是說,提高正氣,首先就得養護好脾胃。
其實,我們的祖先是很有智慧的。他們在劃分五行時,為什么把脾胃劃歸于土,因為土居中央、生萬物,土強健了,萬物就生機勃勃。
這也說明,人體作為一臺精密運作的機器,脾胃就是這個機器的“核心系統”。脾胃養護好,五臟六腑的正氣都有了保障。
所以《黃帝內經》說: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
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轉,皆依賴于脾胃輸送的水谷精微。五臟之精氣能否達到全身,也賴借脾胃之氣的輸布。
脾氣強健、胃氣不絕,能吃能喝能正常排泄,人就有足夠的正氣去對抗“邪氣”。臨床上很多重癥病人一旦不能吃不能喝,也就回天乏力了,這在中醫上就叫“胃氣已絕”。
就拿這次的肺炎疫情來說,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胃養護好了,就能提升肺的抗病能力。
北京中醫醫院的劉清泉老師親赴武漢一線參與患者診療,他就提出,治療上應以使用芳香化濁避穢藥物為主,注意呵護脾胃,恢復脾胃的升降。
“免疫力”的生命周期,跟我們的身體基本是一致的。從一出生,我們從媽媽的母乳中獲得了第一份免疫力,隨著年齡增長不斷上升,30歲左右達到頂峰。然后隨著人體精力下降、包括免疫力在內的各項機能逐步下降、并且進入衰退期。
雖然我們無法扭轉免疫力的大趨勢。但每一階段的免疫力都可以通過特定手段提升。比如:一、充足的睡眠;二、均衡的飲食;三、適量的運動。
這3個方法很簡單,但很少人能做到,而且也需要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非常時期,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方法可以快速夯實免疫力呢?
當然有,那就是灸療!
《備急千金要方》中有這樣一段話:“凡宦游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
雖然,孫思邈沒有說明“兩三處灸之”到底是哪兩三處,但明確了灸可防瘴癘溫瘧毒氣。
北京中醫藥大學趙百孝教授在《艾灸防治疫疾的歷史與現狀 》中指出:“在我國的傳統醫療中,艾灸在防治瘟疫中起著 舉足輕重的作用,被歷代醫家所青睞。”
前幾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接受央視訪談中也專門提出:艾灸可以提升人體免疫力,有效預防此次疫情傳播。
根據歷代古籍醫書記載,灸療的確可以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具體怎么灸?一是燃燒空氣消毒,在家里燃燒艾葉、蒼術給居家消毒防疫。另一種就是灸療穴位增強免疫力,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預防時疫,提高抵抗力,可以灸這三組穴位:
1、腎俞、命門:這兩處穴位,可以溫補腎陽,彌補先天的腎氣不足。腎氣一足抵抗力就上來了。
2、氣海、關元:氣海是“人體生氣之海”,關元是“人體陰陽元氣的關藏”,灸這兩個穴位可扶正氣、祛邪氣。
3、足三里:足三里是調養脾胃的要穴。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脾穴胃之氣強健了,免疫力肯定差不了。
需要注意,35歲以下、腸胃功能旺盛,陽氣充足的人,灸足三里可能會上火。可在十宣穴放血,或強制灸一灸十指(趾)尖,貫通末梢經脈、疏通一下灸火之氣。
灸療之所以能起作用,不僅是熱力能刺激穴位,灸材中的有效成分也會通過呼吸道、皮膚毛孔,被人體吸收。
另外,有人曾經對灸療的光譜做了實驗對比,純艾灸紅外線輻射3.5cm 左右,隔物灸或藥物灸能7.5CM左右。所以,無論從穿透力還是有效力上看,藥物灸都要更勝一籌。
總之一句話,關鍵時刻,拼的都是免疫力。無論任何時代,一種新型疾病或病毒的誕生,我們對它都是未知的。當時當世的治療起到的也只是輔助作用。真正能幫你扛過去的就是你自己的“免疫力”、“正氣”。
有人說,停下來是為了更好的出發。是的,在這個特殊時期,上帝之手為整個民族按下“暫停鍵”,或許正是希望我們靜下來修煉自己的“免疫力”。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心靈的。
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帶著更大的勇氣,去迎接瞬息萬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