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他的人,會反感他的牛逼哄哄、天馬行空;懂他的人,則頂禮膜拜,視他為畢生偶像。
看起來,這世界上就沒有他不會的事。他創辦美國最大的網上支付平臺Paypal,創辦全球最牛逼的電動汽車特斯拉,創辦人類歷史上第一家私人運營的火箭發射公司SpaseX,運載能力相當整個中國……
《紐約時報》稱他為“幾乎是世界上最成功、最重要的企業家。”支持這個觀點的論據俯拾即是:他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建立了 4 家獨角獸公司的人——PayPal、特斯拉、SpaseX 和 太陽能Solar City。
頂著巨大的爭議,今天,在全球幾十億人的關注下,我們再度認識了這個改寫歷史的男人。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30分,在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 LC-39A 發射工位上,人類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重型獵鷹(Falcon Heavy)成功在這里完成了首飛并完成一級火箭回收!這個曾經承載了“土星 5 號”火箭登月和“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首飛的發射位再次為自己的光榮傳統添上了傳奇的一筆。
發射現場
這一切,不光是一次火箭發射任務,更可以說,是馬斯克自導自演的一次“太空級”的大 Show。他還將他本人的一輛櫻桃紅色特斯拉 Roadster 跑車送入了地球—火星轉移軌道。
再沒有什么,能夠阻止 SpaceX 公司和這個名為馬斯克的男人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了。
特斯拉跑車鏡頭
助推器回收成功
在火箭發射的前一天,馬斯克還在 Twitter 不斷“刷屏”。先是推出一支最新的重型獵鷹概念片,配以 David Bowie 的《Life on Mars?》,可以說是十分應景。
隨后,他又大打情懷牌,隨手貼出了幾張頗具年代感的太空海報,隨圖配文更是簡單直接——“Mars Awaits”。
在發射現場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是派頭十足
然而,這個如今在媒體鏡頭前擺出一副好萊塢明星架勢的馬斯克,在五年前,就并非如此風光無限了,反而有些悲壯與心酸。
最近,關于他的一段五年前的采訪視頻火了。
這段6分鐘的視頻,用很多鏡頭和文字回顧了馬斯克在創辦特斯拉和 Space X 后所遭遇的唱衰和質疑,創業時的艱辛和絕望。
但是,當被問及為何(Space X)三次連續發射失敗卻沒考慮打包走人。馬斯克斬釘截鐵地回答:
“Never(決不)。我不知道什么叫放棄,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在這條眾人難以理解,并不為看好的路上,馬斯克不僅遭遇了許多普通人的質疑,就連自己偶像——首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最后一位登月者塞爾南也都對 Space X 發出批判聲音時。
談到這里,馬斯克,這位世人眼中不近人情的“鋼鐵俠”終于忍不住紅了眼眶。他哽咽著說:
這些人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真的很難。我希望他們能來這參觀,看看我們所做的工作,有多艱難。
主持人追問馬斯克:“是他們的事跡鼓舞了你去做這件事,對吧?”
馬斯克回答:“是的。”
主持人又補問:“他們在你前進的方向上扔石頭、百般阻撓……”
此時馬斯克的眼睛因為淚水在里面打轉而變得格外晶亮,他靠使勁抿嘴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但聲音卻無法控制地哽咽著回答道:“的確很艱難。”
2008 年是馬斯克口中 “生命里最灰暗的一年”。特斯拉持續虧損,而SpaceX 歷經幾次磨難成功發射后,難以小覷的財務危機隨之而來。還有離婚、員工離職、外界的嘲笑聲折磨著他。
與此同時,有如 “汽車真相” 網站開設 “特斯拉死亡倒計時” 欄目,像是看笑話般,等著特斯拉走向死亡,甚至曾出現一日內有 50 篇談論特斯拉如何滅亡的文章。有特斯拉內部員工爆料,稱特斯拉欺騙群眾,訂單現金全被揮霍一空…… 那一年,馬斯克感到自己淪為眾矢之的。
很明顯,馬斯克創業經歷絕非一帆風順,多少艱難困苦,只有他自己知曉。面對視頻中媒體的尖銳提問,他也罕見的在公眾面前數度哽咽,這位“鋼鐵俠”并非外界所想那樣無情強硬,他的內心柔軟而孤獨,這也與他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
“我永遠不想一個人”
1971年,伊隆·馬斯克出生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亞。
在生命中最初的約八年時光里,馬斯克雖然與他父母一起生活,但并沒有得到家長的關愛與陪伴,更多的時候,只是孤獨的以書為伴。
八歲時,父母離婚,一起生活的父親苛刻易怒,用馬斯克的話來講,“你所能想到的幾乎所有邪惡的事情,他都做過。”馬斯克試過所有方法,威脅、辯論,想讓父親改變,但沒辦法,情況只會更糟。
家庭破碎已經給小馬斯克的童年蒙上了陰影,而校園生活更是令他的成長之路更加黑暗,他在15歲之前一直飽受校園霸凌之苦,會受幫派追捕,甚至被混混打暈。
8 歲的馬斯克
對于年少時的痛苦遭遇,馬斯克始終沒有完全釋懷,在很多年后接受采訪時,記者在他微閃的目光和顫動的嘴唇中還可以看出,談到親情和感情,情緒的滔天巨浪都撼動著他心內的墻垣。
可能就是這種巨大的不安全感,令他產生了對于人類滅絕和孤獨的恐懼。
6歲的時候,一個夜里,突然停電,房間里漆黑,沒有蠟燭,也沒有手電。這個男孩子在床上,嚇得尖叫。“我永遠不想一個人。”
由此我們得知,一定有這條創傷紐帶中的某一環,是塑造馬斯克世界觀的關鍵——要創造而非毀滅、有用而非有害、保衛世界而非制造邪惡。
與此同時,外界的不幸讓馬斯克沉迷并專注于自己的科幻世界、技術世界里,也使他能以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方式更清楚地看待事物,“我讀了很多科幻小說,對于天空非常地向往,飛往外星球和發現外星人讓我著迷。”
“一邊嚼著玻璃,一邊凝視死亡的深淵”
1995年,24歲的馬斯克從斯坦福退學,創立了Zip2——最早的城市黃頁。
1999年3月份,馬斯克聯合創建了X.com,也即后來著名的支付平臺Paypal。兩年后,eBay花15億美元股票購買PayPal,馬斯克從中獲得1.65億美元的巨大回報。他用這筆錢支撐SolarCity、SpaceX和特斯拉的發展。
2003年,為了證明電動車的潛力,他創立特斯拉公司。但很多人認為,電動車速度太慢、跑不遠、外型又丑,跟高爾夫球車沒兩樣。為了改變人們的印象,他開發出了特斯拉Roadster,一款速度快、跑得遠、造型拉風的電動跑車。
Roadster面世后,又有人說,「就算做得出昂貴的限量跑車,你們有本事做真正的量產汽車嗎?」于是,他又就推出四門房車Model S,證明給大家看。
但沒有人知道,為了實現他的這些證明,以及與對燃油車十分狂熱的時代作斗爭,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2007年,特斯拉正處于首款產品發布上市前夕,可突如其來的美國次貸金融危機,讓特斯拉面臨資金短缺及員工離職雙重打擊,以至于馬斯克一度精神崩潰。“只有兩三個人留了下來。我沒想過我會精神崩潰,但真的崩潰了。”馬斯克說。
全世界都對馬斯克充滿了敵意。
普通用戶接受采訪時則表示“電動汽車在很多方面行不通,那種對電動汽車的宗教信仰終將會破產”;
電視臺主持人會煽風點火的說“華爾街將特斯拉列為最不可能成功的企業,買特斯拉股票就是浪費錢,甚至不應該用特斯拉的車”;
政客們則會說“那些花了900億美元的人,本可以投資風能及太陽能等更有意義領域,但是卻選擇了馬斯克這個失敗者”。
但是讓他們失望了,馬斯克超強融資能力才讓特斯拉在全球經濟危機中堅持了下來。并用事實證明,所有質疑他的人都錯了。
2008年,特斯拉推出首款運動型超跑Roadster,同時還說服戴姆勒7000萬美元收購特斯拉10%股份。
2010年,在美國能源部4.65億低息貸款的扶持下,特斯拉成功上市。
2013年,借助豪華轎跑車Model S的成功,特斯拉第一季度實現首次盈利,隨后市值突破100億美元,由此成為純電動汽車行業獨角獸企業。
2016年,發布 Model 3 的時候,馬斯克正經情場失意,分手使他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悲傷,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頹廢的狀態,但一想到還有這么多人要依靠自己,他也無法容忍自己繼續這么下去了。員工看到了領袖的力量,為了解決產能問題,馬斯克天天正襟危于工廠“前線”,幾周以來連夜加班,甚至直至周日凌晨2點都在工廠忙活。他督促那里的工程師,差不多用了四個星期干了二三十年的活。
這一切都歸功于馬斯克自己不拋棄不放棄的不懈努力,那些年,他親任CEO,和員工一起沒日沒夜的工作,放下尊嚴向朋友求援,慘到沒錢給女朋友萊莉買一份像樣的圣誕禮物。
多年以后,馬斯克把這段經歷形容為“一邊嚼著玻璃,一邊凝視死亡的深淵”。他的女友萊莉則稱馬斯克當時“看起來就像個行走的僵尸”,好像隨時會突發心臟病死去。
如今,特斯拉成立14年,馬斯克掌握特斯拉也有13年了,在這些年里,缺錢、缺人、缺技術的生死關頭已經出現了多次。這家公司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代名詞,市場認同了馬斯克的理想,自2010年IPO以來,特斯拉給早期股東帶來了1000%的回報。
但是曾經邁過的坑一言難盡,即將面對的坎兒仍然無窮。仔細回顧和感悟馬斯克經歷過的“九死一生”,才能明白造新能源車有多么不易,絕非擁有毅力和信心就能完成,更不可能靠PPT造車的夢想去實現……
“我不知道什么叫放棄,除非我死去”
2001年,馬斯克跟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說:“提到為什么我們還沒有登陸火星?因為既然在1969年就登陸了月球,那現在也應該快登陸火星了。”
于是,他就創立了Space X,為了減少太空旅行的開支,同時改進火箭技術,因為火箭技術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根本沒取得什么進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火箭技術還退步了,因為將物質送入軌道需要花費的成本更高了。
但Space X 從創立之初,就很不順利。
2006年、2007年、2008年,獵鷹一號火箭連續三次發射失敗。幾乎燒光了馬斯克投入的所有的錢。
馬斯克賣掉了房子、私人飛機,以及F2跑車。
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8年9月28日,獵鷹一號第四次發射終于獲得了成功。Space X 也因此從NASA拿到16億美元的大訂單,活了下來。
對于和全人類生命、生活相關的事業,他始終充滿希望,并且一再的堅持。也許,真的只有死亡,才能讓他停下來。
活出7倍于常人的人生
在解決人類生存和可持續能源的問題上,特斯拉和SpaceX對馬斯克還遠遠不夠。
他認為,應當盡可能廣泛涉獵各個科目,很多創新發明都是跨學科的成果,知識儲備越來越龐大,所以必須能夠融會貫通。有人精通一個領域,而不了解其他領域,如果能把不同領域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才有機會創造出超常成果。
于是,2011年,40歲的他又宣布打造新一代交通工具“超級高鐵”—Hyperloop,再度引導交通革命的浪潮。
2017年7月的一次實際測試中,超級高鐵在時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最高時速達到320公里每小時。想象把你放在一個膠囊里,嗖一下,從管道里噴到海對岸。被淡定地“彈”出去,可能就是未來你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交通方式的最好寫照。
馬斯克還帶來了繼“超級高鐵”之后的“超級隧道”項目Tunnels,通過挖隧道來解決路面的堵車問題。
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個瘋狂項目的視頻——
2016年年底,特斯拉宣布完成對太陽能服務商Solarcity的26億美元的收購,打算“上房揭瓦”。生產出的產品于2017年年中開始投產,比普通屋頂結實又漂亮,還嵌入了效率最高的光伏電池。
硅谷有個有趣的估算,馬斯克正在活出常人7X的人生。
馬斯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樣評價馬斯克。
“如果你沒有偶像,Elon Musk(伊隆·馬斯克)就是你的首選。”
?紐約時報稱他為“幾乎是世界上最成功、最重要的企業家。”支持這個觀點的論據俯拾即是:他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建立了 4 家獨角獸公司的人——PayPal、特斯拉、SpaseX 和 Solar City。
程苓峰在公眾號盧泓言發表的《馬斯克的孤獨》一文中這樣來描述這位優秀的創業者:
如果汽車一直消耗石油,污染會越嚴重,石油會耗盡,搶奪石油的戰爭會一直不斷,于是馬斯克做了電動車。
如果電力一直依靠石油煤炭甚至核能這些自然資源,它們可能有枯竭的一天,并且地球在升溫,臭氧層在變稀薄,于是馬斯克做了太陽能電池。
如果人類的貪婪和科技一直纏在一起膨脹下去,最終把地球毀掉,人類必需在外太空生存,于是馬斯克做了火箭發射。
如果人類作為一個文明要繁衍下去,必需有一個最低的規模比如100萬人,于是馬斯克實現了火箭的回收再用以及成本的數量級的下降,這樣才可能把100萬人送到火星。
這是馬斯克的不同之處。他不喜歡做順水推舟的事,他喜歡做絕地求生的事。粗粗回顧馬斯克的歷史,不難看出,他是極少的真正負責任的創業者。
他關心人類無路可走的那一天有沒有奇跡發生。
馬斯克明白,人類一直都在玩溫水煮青蛙的游戲,如果有只青蛙說,明天的水跟今天的水溫度差不多,后天也差不多,我們會很舒服的泡澡。那這只青蛙容易獲得大家的好感。
如果有只青蛙說,水溫每天都在升高,很多天后,它會到100度,那時候我們都死了,所以我們現在就要離開溫暖的水,在我們還沒有被水燙到失去彈跳能力之前,跳出去。這只青蛙會激起不滿的情緒,因為你打擾了他們的慣性的懶散。
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在出席TED演講大會時所說過這樣的話:
“如果我死了,寧愿將數十億財產捐給像馬斯克這樣的資本家來改變世界,也不愿將錢捐給慈善組織。”
因為馬斯克,就是那個能夠從這個游戲里跳出來的人,他具有終極思維。他拋棄安逸舒適的生活與人們的普遍認同,與艱難和憂患相伴,為的卻是替全世界的人謀求出路。
他成就自己,他精彩,他絢爛,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更愛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