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是什么?
臘肉,就是在冬天將肉類以鹽漬經風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是臘味的一種。
臘肉在中國南北均有出產,南方以腌臘豬肉較多,北方以腌牛肉為主。臘肉種類紛呈,同一品種,又因產地,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臘肉的分類
1、四川臘肉
四川臘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肴,屬于川菜系。
此菜外表顏色金黃,內里紅白分明,顏色鮮亮,誘人食欲。
臘肉一般由豬肉經過鹽浸漬數日,而后經過柏樹枝條樹葉熏烤和涼干的工序。其獨特的煙熏的香美味道令食客難以忘卻。
在四川有的地區將腌制好的肉直接高處風干,不經過煙熏,成品是風肉,其吃法和臘肉相同,肉質紅亮,咸鮮適度,并具煙香之味,酒飯均宜。
2、湖南臘肉
湖南臘肉歷史悠久,中外馳名。
制作全過程分備料,腌漬,熏制三步。
色彩紅亮,煙熏咸香,肥而不膩,鮮美異常。
湖南土家族自制臘肉
3、廣東臘肉
廣東臘肉是廣東一帶的漢族風味名菜,屬于粵菜系。
呈金黃色,味香鮮美。
把五花肉改成長40厘米、寬3.5厘米的長條形,放一盤中,用以上調料拌勻,腌一天后取出,在每條肉厚的一端,連皮帶肉斜刀拉一小口,將線繩穿過系上,掛于竹竿上,放置陽光下通風處,干后盛盆裝起,放在干燥處。
食用時洗凈塵土,用旺火蒸約25分鐘取出,斜刀切成片即可。
10款臘肉菜品
一、臘味合蒸
原料:
臘豬肉200克、肉清湯25克、臘雞肉200克、味精0.5克、臘鯉魚200克、熟豬油25克、白糖15克。
制作:
1、將臘肉、臘雞、臘魚用溫水洗凈,盛入缽瓦內上籠蒸熟取出。
2、臘雞去骨,臘肉去皮,臘魚去鱗;
3、臘肉切4厘米長、0.7厘米厚的片,臘雞、臘魚切成大小略同的條。
4、取瓷菜碗一只,將臘肉、臘雞、臘魚分別皮朝下整齊排放碗內,再放入熟豬油、白糖和調好味的肉清湯上籠蒸爛;
5、蒸20分鐘左右后取出翻扣在盤中即成。
二、干椒爆臘肉
主料:臘肉
輔料:紅椒圈、大蒜葉、姜蒜米、干椒節
調料:耗油、味精、雞精、香油、醬油、料酒
制作過程:
1、臘肉切成0.15厘米厚,2.5厘米寬的見方塊,紅辣椒 切圈、大蒜葉切段待用。
2、鍋下留底油,下入臘肉炸想后起鍋待用。
3、鍋底留底油,加入姜蒜干辣椒炒香加紅椒圈臘肉 炒香,調好味,加入大蒜葉料酒翻炒,淋入香油 出鍋裝盤。
制作關鍵:臘肉的改刀要均勻、肥瘦要搭配均勻
味型:熏香味濃、咸鮮香辣
三、糍粑炒臘肉
這道菜是陜南的特色,糍粑是用陜南的高粉質土豆,經過用榨汁機榨成汁,然后用電餅鐺煎出來的,口感酥脆,和臘肉一起炒,是香辣味的,口感酥脆的色澤金黃。
原料:陜南土豆、臘肉
調料:胡椒粉,面粉,陜南都吃,菜椒,蒜茸
制作:
1、將去皮的陜南高山土豆改刀成小粒,陜南高山土豆粉質含量特別高,以至于改刀的時候經常粘在刀上。
2、蒸熟的陜南臘肉改刀成薄片,這種臘肉是用當地的黑毛豬加工制作而成,改刀的時候就能看到擠壓出來的油脂,非常誘人。
3、將土豆粒入榨汁機內,加適量清水,榨成汁水,倒入盆內,再用細密漏過濾一下,淘洗干凈,把土豆所含的粉質去除干凈,留渣待用,入盆內,調入鹽、胡椒粉,加面粉,攪拌均勻,面粉要分多次加入,防止面粉成團,加入面粉可以增加土豆渣的粘性,再加入適量的清水,調成糊待用。
4、抹底油的電餅鐺加熱至60℃,倒入調好的土豆糊,用鏟子攤平,攤成3—4毫米的薄餅,待薄餅表面鼓起氣泡,蓋上蓋子,小火炕至定型,再用鏟子鏟開四周,使底部與電餅鐺分離,防止糊鍋,炕的時候四周要淋適量色拉油,炕至底面呈金黃色,用鏟子分成小塊,翻過來炕另一面。
5、改刀成薄片的臘肉入鍋內大火焯一下水,起鍋,瀝干水分待用。
6、凈鍋內加色拉油,大火加熱至七成,倒入糍粑塊,大火浸炸至表皮酥脆、呈金黃色,倒入菜椒塊,拉一下油,起鍋待用。
7、蔥花、姜片入有底油的鍋內,煸炒出香味,下入陜南豆豉,炒勻炒香,加陜南臘肉,淋少許色拉油,翻炒均勻,倒入糍粑塊和菜椒,加香蔥段,盛有蒜茸的碼斗內加少許清水,調入雞精、白糖、雞粉,烹蒜水,大火爆炒入味,炒勻炒香,起鍋,盛入盤內,稍擺一下盤,即可上桌。
四、蘿卜干炒臘肉
食材:
蘿卜干、臘肉、食鹽、蒜、干辣椒、生抽、老抽、香油、植物油、水、白糖、辣椒油
做法:
1、蒜切粒,尖椒和干辣椒斜切成段。
2、臘肉切成片,青蒜洗凈后斜切成段。
3、將臘肉用熱水泡10分鐘左右,瀝干水分待用。
4、將蘿卜干用水泡半小時左右。
5、瀝干水分后靜置一會兒,讓表面水分變干后切成段。
6、鍋入植物油,加入臘肉片用中火煸出一些油脂,并煸出香味。
7、加入干辣椒段和蒜粒炒香。
8、加入蘿卜干、生抽、老抽、水、白糖、鹽翻炒幾分鐘,加入青蒜段炒勻。
9、最后加入紅尖椒段,淋入辣椒油和香油炒勻即可出鍋 。
五、臘魚臘肉蒸臘八豆
原料:
臘肉250克,臘魚250克,臘鴨150克,油尖椒50克,臘八豆150克,蒸熟的豆豉15克。
調料:
色拉油750克,干椒末10克,雞精6克,料酒10克,蔥花2克。
制法:
1、臘肉、臘鴨洗凈,上籠大火蒸50分鐘,切成0.2厘米厚的片。
2、臘魚去鱗,砍成2.5厘米見方的塊,溫水泡30分鐘,瀝干水分。
3、鍋中放油燒至七成熱,將臘魚小火炸至皮酥,倒入漏勺瀝油,同肉、鴨一起放入蒸碗。鍋中留油燒五成熱,將臘八豆中火煸至金黃,放干椒末大火煸香,倒入蒸碗撒上雞精、料酒,上籠大火蒸40分鐘,取出倒扣入盤中。
4、鍋放底油燒至六成熱,下入油尖椒和黑豆豉大火翻炒1分鐘,倒入盤上,撒蔥花上桌。
特點:三種臘味合蒸,臘肉油滲透到魚、鴨、豆中,香辣味濃鮮美。
六、豆角干臘肉
原料:臘肉一塊,干豆角100G,干紅椒適量,姜小塊,蔥二根,料酒一勺,油鹽適量
做法:
1. 備好所需材料,臘肉洗干凈后用水煮十分鐘去咸味,干豆角洗凈后用水泡發;
2. 煮好的臘肉切小塊,蔥切開蔥白和蔥葉,姜切小片,泡好的干豆角切小段;
3. 熱鍋少油下臘肉煸炒至出油,加姜片,干紅椒,蔥白段和料酒炒均;
4. 倒入干豆角,煸炒至豆角吸油斷生,調少許鹽提味,最后放蔥葉炒均即可。
七、折耳根炒臘肉
主輔料:
折耳根250克,臘肉150克,蒜苗段、干辣椒各10克。
調料:
辣椒油、白糖、陳醋各2克,雞精、精鹽、東古醬油、料酒、姜片、蒜片各3克,色拉油1千克。
制作:
1. 將折耳根去除老根切成5厘米長小段,臘肉切片過水去除鹽分備用;
2. 將鍋洗凈上火,倒入色拉油燒至120度,放入折耳根過油斷生,下臘肉過油起鍋濾油備用;
3. 鍋內留底油燒至120度,加入干辣椒、姜蒜片炒香,將濾油備用的折耳根與臘肉進鍋翻炒,再放入精鹽、雞精、白糖、蒜苗段、東古醬油、料酒,噴入陳醋,淋入辣椒油起鍋裝盤即可。
特點:煙香軟糯。
八、折耳根炒臘肉
原料:
南瓜1個、剩米飯1碗、臘肉一塊、臘腸(香腸)1根
步驟:
1、南瓜去掉頭尾的蒂部,挖去內部的籽,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2、臘腸、臘肉清洗干凈,切成片狀備用。
3、將米飯填滿南瓜盅,上面鋪上臘腸、臘肉。
4、蓋保鮮膜,放蒸鍋里大火30分鐘至南瓜熟爛。
小貼士:
1、這是一個解決剩米飯很好的方法,當然也可以換成紫米、糯米、八寶米等。
2、臘肉、臘腸可以用香腸代替,不吃肉的童鞋用面筋、豆腐也可以。
3、蓋保鮮膜可以防止蒸的時候進入太多水汽,影響米飯清爽口感。
九、洋芋粑粑炒臘肉
制作人:王碧波
80克臘肉6元錢,6兩土豆1元錢,如果按照傳統思路炒制,這道菜頂多賣到28元一份。但是我們結合本地特色,將土豆磨碎后煎成土豆餅,再用來炒制,個性的做法、新穎的配伍,讓這道菜多賣了10元錢。
制作方法:
1.土豆300克去皮,切成細條,放入絞肉機內充分絞碎,加入雞蛋1個、生粉20克、鹽3克、清水30克攪拌均勻。
2.不粘鍋內放入色拉油50克,放入調好的土豆糊,小火煎成厚0.2厘米的薄餅,取出放涼,切成長、寬各為5厘米大塊。
3.臘肉80克切成厚0.3厘米的片,放入沸水中焯透,撈出控水再入燒至四成熱的色拉油中滑油。
4.鍋內留底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末、姜末各5克,干辣椒段8克爆香,下入臘肉,中火炒至肉開始打卷,放入洋芋粑粑、紅椒片5克,大火翻勻,用鹽、味精各2克,胡椒粉1克調味,出鍋裝盤。
點評:
臘肉的處理方法有點復雜,建議大家在制作前先將臘肉放入熱的淘米水中反復刮洗,去掉肥油后放入冷水鍋中,大火燒開,改小火慢慢煮,直至用筷子可以插透表皮,撈出來蒸制,時間一般控制在40分鐘。
十、洋芋粑粑炒臘肉
原料:
臘肉、窩頭、蒜片、干辣椒、青椒、鹽、糖、小蔥、芝麻、食用油
做法:
1、窩頭切片,放進油里干炸,待雙面焦黃時撈出淋干;
2、鍋內倒入少許油,放入蒜片爆出蒜香味時,放進干辣椒,倒入切好的臘肉,來回翻炒,大概2分鐘后放進炸好的窩頭和青椒,依照個人口味放入鹽、糖。
3、出鍋前撒上小蔥、芝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