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廣東路的箋扇業

在補充了福州路文化街的分支河南路、漢口路、廣東路后,老洋房系列的“九江路福州路”一文中總算可以見到整個福州路文化街全貌。包括非主流的鴻寶齋、兒童書局、萬象、廣智、廣益、龍虎、作新、群眾、有正、正言、言行、博古齋、蟑隱廬、抱經堂、修文堂、修綆堂(溫知書店)、藝苑真賞社、千頃堂、會文堂、中國通藝館、九華堂、九福堂。可以說,此文等于是福州路文化街大全,想找上海書業史的,幾乎都能在這找到線索。

美國人把望平街(福州路文化街)夸成與華爾街、唐寧街齊名的世界三大名街之一,中國那么多文化街只有福州路入其眼,是因為福州路代表著現代文化。當年百花齊放,現在我們常訂閱的報刊雜志如新聞報、解放報(申報改名)、文匯報、三聯生活周刊、萬象雜志,都起源于這里。故福州路在國際上名氣大過琉璃廠 


 

解放后,由于福州路各店全合并改造成國營,百花齊放氛圍少了許多,除外文書店古籍書店外,其他的同質化嚴重,沒了特色。近年,福州路開始利用文脈探索升級,如古籍書店舊址現藝術書坊頂樓讓賣筏扇的九華堂復業,古籍書店新址頂樓讓賣古書的博古齋復業,外文書店頂樓還引入日本著名動漫書店。文脈出特色 




廣東路河南中路口

河南中路97號 萃隆衣莊、榮寶齋

河南中路101號 李鼎和筆莊

河南中路121號 蔡同德

廣東路山東路口 九福堂昌記箋扇莊

(已拆,現廣東路233號河南中路99號 中國黃金)

清末,迎合書畫市場需求的書畫店和箋扇莊,主要集中在今河南中路、福州路、山東路一帶,先后出現的有九華堂、九福堂等數十家。其中以榮寶齋、朵云軒最負盛名。榮寶齋所在的河南路廣東路口成為最著名的市口,以后的廣東路古玩街也在這基礎上出現。

40年代末地圖,掃葉山房、榮寶齋、泠印社、周虎臣各占河南中路廣東路口一角,山東路口還有九福堂。

現文物業全并入了隔壁廣東路榮吉里沿街全排開出的文物商店,以及南京路的朵云軒。

清末,棋盤街廣東路河南路口,萃隆衣莊、同芳茶居

民國,萃隆衣莊

 

河南中路97號 榮寶齋

河南路廣東路口南側,是著名的箋扇業聚集地,也是廣東路古玩市場形成的基礎,二三十年代,這條著名的古玩一條街道上,占據廣東路口的第一個建筑,就是榮寶齋上海分店,現在的中國黃金正大門處。

榮寶齋是一家馳名中外的經營文房四寶的老字號店鋪,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歷史。榮寶齋坐落在北京市和平門外琉璃廠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高大仿古建筑。

1672年北京榮寶齋前身“松竹齋”南紙店的建立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1894年設立“松竹齋”連號“榮寶齋”,并增設“帖套作”機構,為后來木版水印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紙店的經營范圍主要是三部分:一是書畫用紙,以及各種扇面、裝裱好的喜壽屏聯等等;二是各種筆、墨、硯臺、墨盒、水盂、印泥、鎮尺、筆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訂購書畫篆刻家的商業作品,從中提成。

鴉片戰爭后,松竹齋難以維持。店主聘請廣交京師名士的莊虎臣為經理,1894年,將店名改為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并請當時著名的大書法家陸潤庠(清同治狀元)題寫了“榮寶齋”的大字匾額。

解放前,榮寶齋和朵云軒是當時上海規模較大的箋扇莊。

19571月榮寶齋(河南中路97)、朵云軒、九華堂、九福堂一道歸福州路424號上海圖書發行公司;1959年歸入榮寶齋,同年9月遷往南京東路422號;1961年元旦再度掛牌朵云軒至今。

上海箋扇業,晚清時有戲鴉堂(拋球場路河南路)、生華堂(英界盆湯弄堍)、潤堂協記(寶善街中)、怡春堂(英大馬路拋球場)、九華堂寶記(拋球場中二號路南)、墨緣堂(廣東路棋盤街)、錦云堂(寶善街)、大吉廬(寶善街)、文華堂(拋球場北寧波路口)、九福堂昌記(帶鉤橋北寶善街口)、五云堂德記(盆湯弄寧波路口)、春華堂如記(拋球場)、錦潤堂老店(寶善街中市)、九裕堂(南市豆市街中)、錦云堂福記(五馬路)、天華成(新北門內大街中市)、生云堂、俞宏記、吉祥齋、柳春閣、老錦昌、王培記、上海西泠印社(寧波路浙江路口渭水坊)、壽春堂(山西路199號南京東路口)、古香室舜記(廣東路326)等。

可見《近代上海箋扇莊研究》一文,上海晚清箋扇業分布

(鏈接:http://www.docin.com/p-877111489.html?docfrom=rrela

 

 

其中,1900711日朵云軒在漢口路河南路口開張(即現漢口路200-210號公安機關服務中心、上海外灘花園酒店),主營開始時主營箋扇,后開展書畫藏品的收購。解放后,包括榮寶齋在內一箋扇業全部并入了朵云軒,并搬遷到南京東路上去了。

廣東路河南路口,榮寶齋,90年代曾為河南中路121號蔡同德廣東路店

從路口整幢紅色建筑看,解放前留下的這建筑是有點規模的商場。

現景,圖左萃隆衣莊現中國黃金,圖右同芳茶居現藍色招牌的餐廳是咬到魚

河南中路101號 李鼎和筆莊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成祖朱棣再遷于北京。文化中心的北遷,使力圖善價而沽的湖筆能工們駕起一葉扁舟,入京售筆。當時主修《永樂大典》的解縉等人,對陸穎、陸文寶、徐原珪、施廷用等人的佳制激賞不已,紛紛為之賦詩作文加以詠贊。其后,善璉筆工便逐漸散布于大江南北、京師通衢,雖離土而猶重遷,湖筆之名,世代不易。對有關文獻記載進行粗略統計,先后開肆外埠的湖筆名店計有:北京戴月軒、賀蓮青、李玉田;上海楊振華、李鼎和、周虎臣(一說屬宣筆)、茅春堂;蘇州貝松泉;揚州興散寺;天津虞永和等。源源輸出各擅絕技的筆工和各色等第的湖筆、筆胚,維系著毛穎絕技甲天下的勝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999f720102vowm.html

李鼎和筆莊,由善璉筆工李鼎和咸豐元年(1851年)赴上海創立。最初店址位于小東門內方浜路馬姚弄口,為最早進入上海的湖筆筆莊,光緒時即成為上海的著名商號。抗日戰爭爆發后,李鼎和筆莊從方浜路遷至河南路101號。

李鼎和筆以“鼎牌”為商標,其產品來源主要是設在家鄉善璉的自有筆作場,以及銷售善璉的其他作場產品,都為正宗湖筆,品質優良。

李鼎和商標“鼎”牌

李鼎和筆

鼎牌湖筆曾于民國18年(1929年)獲美國、菲律賓、馬尼拉國際狂歡節工商博覽會獎章,1930年獲國際博覽會獎章。李鼎和筆莊的產品遠銷國內外。

1918年經營最盛,產品遠銷日本、南洋各國。

1958年,李鼎和、周虎臣、楊振華等8家筆莊,合并成立老周虎臣筆廠。

1981年,李鼎和筆莊舊字號恢復,現歸屬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有限公司老周虎臣筆廠。

河南路101號李鼎和的發票

1851年李鼎和筆莊創設時的舊址(上海方浜路馬姚弄),

現方浜中路148號興旺內衣,至今二樓一排木欄桿仍保留完好

“李鼎和筆墨莊同心一德守成信約”(家族成員辦店條約)

上海李鼎和筆莊。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清朝就兩次在國際上獲獎。專制湖筆,頗有自己特色,吳湖帆曾為題詞(臂隼牽盧縱長獵)以示欣賞。已和周虎臣聯合生產。

李鼎和筆莊,想必曉得的人不多,但是在文革以前的幾百年的文人墨客心中地位甚高。上海文人講,曹素功的墨,李鼎和的筆,可見李鼎和的筆是大大的有名。講起李鼎和的筆,是湖筆的代表,伊的成名在于選料頂真,做工考究。湖筆最擅長做羊毫,這個羊毛是一定要選用杭嘉湖地區所產的山羊毛才行。因為北方偏冷,山羊毛太軟,沒有鋒。而浙江的上虞、江蘇的無錫、江都、南通一帶的羊,春天吃草,冬天吃桑葉,格能喂養出來的羊毛含蛋白質多,又嫩又細,只有這種地方的羊毛才會有一段半透明的、有韌性的鋒穎,行話叫黑子。有鋒穎的毛筆才能寫出鋒韻。不光如此,他們選的山羊毛,只在山羊的頸、腋下的毛才能用,因為不容易摩擦損耗。一只羊大概也就4兩筆料。格能繁復的選料、講究的做工,可以用當地人盡皆知的一句白居易詩來概括:千萬毛中選一毫。

現并入了福州路290號周虎臣。

1922年湖州品陞齋李鼎和(毛筆)廣告箋

 

九福堂昌記箋扇莊

廣東路山東路口,九福堂舊址,現為中國黃金附屬建筑

九福堂昌記箋扇莊(帶鉤橋北寶善街街口)在山東路廣東路口。

帶鉤橋是洋涇浜上山東路末端的一座橋,這一路口地段因此以帶鉤橋。寶善街即廣東路的山東路河南路一帶。

九福堂箋扇莊創辦人是著名的黃楚九

黃楚九以中法藥房為基業,于1912年創辦新新舞臺,1913年創設“樓外樓”屋頂花園。同時又合資成立新業公司,租地建造“新世界”游樂場(今南京西路、西藏中路口)。“新世界”拆股后,又于1917年集資創辦中國最大的“大世界”游樂場。1918年又獨資創辦中華電影公司,1919年開辦日夜銀行,1920年合伙開辦“上海日夜物券交易所”等文化、金融企業。此外,黃還投資三星地產公司、福昌煙公司、九星煙公司、大昌煙廠、溫泉浴室、浴德池、蘿春閣茶館、黃隆泰茶葉店、九福堂箋扇莊、九福南貨店、麥司凱糖果店等大小工商企業100多家。1927年前后建造九福制藥廠,中法藥房制藥廠,在龍門路開設黃楚九醫院,向貧民施診舍藥。

民國上海九福堂出品扇箋。黃賓虹、陳曾壽雷峰夕照圖

《時報》民國19年,余姚黃楚九九福堂箋扇莊,其它新聞有上海慶源裕豐華隆停業,揚州錢業公會改組

余姚黃楚九九福堂箋扇莊,1930年在浙江路南京路北首開出新店

 

http://www.shufadajia.com/?act=app&appid=16&mid=4943&p=view

上海畫廊業發展格局溯源

1843年上海開埠成為國際商港后,外國資本大量輸入,資本主義工商業急遽增長,因太平天國戰事或其他戰亂來滬居住的官僚富商與日俱增,外國機構不斷涌入,來上海的各國人士不斷增加。這樣,以商業和近代機器工業為基礎,上海逐漸成為全國工商業的中心。經濟的發展,加上新市民階層的興起,他們對藝術品的消費量逐年增加,這些都吸引著各地的畫家向上海聚集,使上海逐漸取代揚州成為清代書畫市場的中心。

在上海藝術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專門以兜售書畫金石古玩為職業的中間商,晚清咸豐、同治、光緒年間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據葛元煦《滬游雜記》載錄,一些專門以兜售書畫金石古玩為職業的“掮客”活動十分頻繁,并且時有發生美術作品的買主拿到的買品,與原先通過掮客向美術家預訂的訂件原樣要求不符的情況,因而引起與掮客之間的糾紛。這些中間商其實扮演著今天藝術市場中經紀人的角色。創立于光緒年間的飛丹閣是一個書畫家俱樂部性質的團體,設有書畫買賣部,經售書畫家作品,或替書畫家代購收藏品。活動于1911年至1926年間的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幾乎每天晚上有掮客到館里兜售美術作品或為買主向書畫篆刻家預訂作品。題襟館本身實際上亦兼有中間商性質,外地來滬賣字、畫、印而未定居的書畫篆刻家,一般由題襟館代訂潤格和介紹作品銷路。

同時,還出現了迎合書畫市場需求的書畫店和箋扇莊,主要集中在今河南中路、福州路、山東路一帶,先后出現的有九華堂、九福堂等數十家,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創辦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10)年的朵云軒。這些箋扇莊的經營方式大致有三種:一種是店家主動兜攬生意,覓尋大小書畫家作品,張掛于店堂和櫥窗,售后按1/10收利。20世紀30年代南京路上的王星記扇莊,每天都由店里派專人外出與大小書畫家聯絡,兜攬書畫件。另一種是店主雇傭畫家為其繪制箋扇作品,以謀取利潤。任伯年初來滬時曾一度受雇于古香室,虛谷亦曾專為九華堂畫過箋扇。還有一種是書畫掮客與箋扇莊之間的倒賣生意。

美術展覽是藝術家的藝術作品與觀眾的一種交流載體,藝術作品通過展覽會進行展銷,因此,展覽會是藝術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清宣統元年(1909年)1月,蘇州教育會勸學所主辦各學堂成績展覽(圖畫、課卷、手工)開始,美術展覽在上海成為一種新的文化藝術活動形式和藝術交易形式而盛行,各種美術展覽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這些美術作品展覽,多半是由書畫店和箋扇莊等中間商來承辦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些書畫店和箋扇莊承擔起了一定的畫廊功能,是上海畫廊產生的萌芽。

另外,由于聚焦在上海從事中國書畫篆刻和西洋美術的藝術家人數眾多,需要舉辦美術作品展覽的數量很多,出現了專門提供美術展覽的場所。如坐落在西藏路的寧波旅瀘同鄉會大樓,三樓、四樓、五樓均設畫廳,從193688日起舉辦過美術展覽189次。坐落在成都路470號南京路口的中國畫苑,自194398日舉辦現代名人書畫展覽起,共辦過154次各種美術展覽。坐落在西藏路近金陵路的青年會大樓,底層和二樓均設有畫廳,自192354日舉行錢化佛畫佛展覽起,前后辦過51次美術展覽。坐落在貴州路的湖社畫廊,自19321015日舉辦劉海粟歐游作品展覽會起,共辦過57次各種美術展覽。還有國貨公司畫廳、大風畫廊、上海畫廊、永安公司畫廳等,亦辦過許多美術展覽。

畫家們也走出文人書齋,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吸收新文化素養,反映時代意識,主動與商業和民間藝術接近,使筆墨和內容上努力符合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的審美趣味,雅俗共賞,此形成了“海上畫派”。這些畫家或組成書畫團體,如上所述的題襟館等,或依靠這些中間商或書畫店、箋扇莊,出售自己的作品。或者通過舉辦展覽銷售,在展覽過程中,每件作品都標注有價格以便消費者購買,表現出很強的市場意識和自我經營意識。

這些書畫店、箋扇莊以及承辦美術展覽的公司,為上海畫廊業的發展提供了范本,對今天上海畫廊業發展格局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

而畫家們組成的書畫團體,其實相當于今天的藝術家工作室,清末的飛丹閣是由書畫家殷寶(紀平)的父親創辦的,設有書畫買賣部、書畫家集會室(內設有筆、墨、紙、硯和書畫桌等)和專供書畫家借宿的住宿部。

 

 

漢口路河南路口 公泰照相館

河南中路331號 九華堂裕記、厚記

(已拆,現漢口路266號 申聞大廈

上海第一家華人照相館

清咸豐二年(1852年),外商赫爾曼·哈斯本德在福州路隆泰洋行開設拍攝銀版肖像的照相館。咸豐七年(1857年)前后,上海道臺衙門會計羅元佑在漢口路開設公泰照相館,是上海第一家華人照相館,技術高于外商,價格合理,聲名鵲起。

早在19世紀50年代,上海就有照相館了。不過“公泰”、“蘇三新”、“宜昌”、“三興”、“華興”、“寶記”、“麗珠”這些招牌都沒能傳到現在。那時還發明了“照片著色”,運用繪畫技術使單調的黑白照片有了靈動的色彩。方法大抵分為兩種,一種是水色,一種是油色,前者用水彩顏料,后者用油畫顏料。這樣一來,人們個個都紅光滿面,唇紅齒白了。

漢口路266號 申聞大廈

河南中路331號 九華堂裕記、厚記

九華堂裕記、厚記的書

九華堂開設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甲寅年(1914)重分股份后,分為“厚記”“寶記”兩家。該店在海內外書畫界、收藏界頗負盛名,所代理書畫家均屬當時名家大家。吳昌碩在“筆墨生涯”賬本中,亦分別記以“九華。寶記”或“九華。厚記”。

九華堂裕記(河南中路331號,現中國黃金)、厚記的書

201110月,老上海“九華堂”在福州路上藝術書坊(原古籍書店舊址)的三樓舊店新開,給上海文化街增加一個亮點。不久前,著名記者鄭重先生、名印家朱曉東兄同去蘇州拜訪了1937年到上海九華堂當學徒的名畫家郁文華老前輩。

郁老說:九華堂全稱叫“九華堂箋扇莊”,后來老板弟兄分家,九華堂分為兩家,一家叫裕記,一家叫寶記。他所在的,叫“九華堂寶記箋扇莊”,店招記得是譚澤闿寫的,老板叫王周基,店在河南路336號,裕記就在馬路斜對面的河南路331號。

史料記載:“老上海箋扇莊先后出現有九華堂、九福堂等數十家。創辦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的朵云軒名氣最大,后與北京榮寶齋齊名。”舊時,九華堂業主黃錦棠熱情收攬大畫家任伯年的作品并在九華堂竭力推出,任伯年稱黃錦棠為“三哥”。清光緒十年春,任伯年作《白戰圖軸》題款云:“……甲申人日大雪,錦棠三哥顧我乃贈之,頤。”

舊籍《滬游雜記》清人葛元煦撰,卷二,《箋扇》配有一幅“九華堂扇莊”老畫片,書中寫:箋扇鋪制備五色箋紙、楹聯,各式時樣紈執扇、顏料、耿絹、雕翎,代乞時人書畫……滬上名印家陳茗屋說:“民國19年葉露園的堂兄葉黎青從上海九華堂扇莊里花了28塊銀洋錢買來一方壽山白芙蓉印石,當時白芙蓉印石極珍貴,僅次于田黃石,當時一個銀行職工的月收入只有八塊銀元。后請趙叔孺刻‘月上簃’三字。從前,上海及各地來滬書畫家,能在九華堂等箋扇莊訂潤鬻藝,即可躋身海上藝壇。”

九華堂里名人書畫最吃香的是“三吳一馮”,篆刻當時掛牌的有陳巨來和方介堪等先生。竹刻家金西厓的竹刻扇骨很暢銷。忽憶昔時鄭逸梅老師曾給我看一把舊時在九華堂買進的名家書畫成扇,扇骨包漿滑潤光亮,一面刻著留青竹刻松鼠葡萄,葡萄圓潤,藤蔓清疏,小松鼠盤踞在葡萄上,背上絲毛刻得纖細靈活,真是精絕之藝!另一面刻著唐詩佳句,陽文雕工亦巧,刻款:金西厓。名畫家江寒汀來上海后,就在九華堂、朵云軒等箋扇裝池店里結識了畫家高野侯、汪仲山等,并參與豫園書畫善會活動。趙云壑當年作畫賣錢,寫了潤例單交九華堂、朵云軒、錦云堂、天寶齋等代為收件。虛谷亦曾專為九華堂畫過箋扇。1947年夏天郭沫若先生“郭沫若鬻字例”在上海發布,由九華堂、榮寶齋、西泠印社等幾家箋扇莊接件。收藏家朱心佩(冰庵)是上海九華堂南紙店的股東,書畫名家鄭午昌的兒女親家。朱心佩曾請眾海派畫家為其繪制《盤廬教化圖》,一人繪一卷,由其統一裝裱題簽,再請名賢題跋唱和,此乃往日雅事也。筆者曾在老上海有正書局老板狄平子后裔、古玩藏家何立平兄家里看到多件扇面上有狄平子書法手跡,舊包裝紙袋上印著“九華堂箋扇莊”。舊時,狄平子同九華堂很熟,某日店老板對狄先生說,有位朋友家里有人生病,急需用錢,有幾方名家之印要出讓,你要看看嗎?狄說好啊,次日,那位朋友送來一包舊物,狄平子打開一看是十幾方舊印章,有明、清印家的刻面邊款,石頭有壽山老白芙蓉、杜陵坑、還有幾只溫潤微透的黃色方章,一個個裝舊錦盒里,來人索要黃金若干,狄平子很喜歡,馬上叫賬房先生過來付錢,后來拿到家里仔細一看,大開心!那幾只黃印章竟然全是壽山田黃石,有黃金黃、雞油黃等品種,紅筋蘿卜紋很清晰,只是石皮全被磨光了,這是狄平子九華堂里揀漏的軼事。

 

漢口路河南中路口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19/07/26366174_584243861.shtml

河南中路308號 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上海立信會計賬冊紙品公司

河南中路324號 美華利南號(現上海醫藥進出口公司)

河南中路328號 上海利群書報聯合發行所(現上海亞洲皮鞋門市部)

河南中路336號 九華堂寶記箋扇莊(現人立)

河南中路308號上海立信會計賬冊紙品公司,隔壁為漢口路洋房,隔壁藍招牌是上海醫藥,再隔壁黃招牌是亞洲皮鞋。

紅白相間的轉角弧形墻,和寧波路美豐大樓很相似

漢口路口的立信,隔壁藍色招牌是河南中路324號上海醫藥進出口公司,即當年的美華利舊址。

立信內景

立信會計出版社原名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是一家出版會計、財經類圖書,印制會計用品的專業出版社。由我國已故著名會計專家、教育家潘序倫先生與生活書店鄒韜奮先生創辦于1941年。

立信會計出版社堅持以繁榮會計財經圖書出版事業為宗旨,堅持以潘序倫先生提出的”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二十四字為訓導,出版了大量深受大眾歡迎的會計財經類圖書,聲譽名揚海內外。

立信會計出版社是全國唯一的一家以“會計”命名的專業出版社,194161日由被譽為中國現代會計之父的潘序倫博士與出版家鄒韜奮先生主持的生活書店集資創辦于重慶,1945年遷至上海,地址在河南中路339號一幢五開間三層樓房,自此以上海的為總店,重慶為分店。

河南中路339號時期的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發票,1948

河南中路339號時期的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發票,1953

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珠算速記法

立信會計出版社堅持以繁榮會計財經專業的教育、學術園地作為自己的辦社宗旨和圖書出版特色,堅持以潘序倫先生倡導的“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勿忘立信,當必有成”二十四字為訓導。立信人,以誠信為上。為發展中國會計學理論,引進國外優秀會計學著作,推動會計工作,培養會計人才而辛勤耕耘;立信書,以質量為重。潘序倫先生策劃出版的“立信會計叢書”、“立信財經叢書”七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并形成立信圖書嚴謹、樸實、求新、操作性強的品牌特色。“經濟新論文叢”、“經濟學者文庫”、“會計學者文庫”、“財務與會計前沿文叢”,作者視野開闊,思想敏銳,見解獨到,受國家決策層、學術界、經濟界和出版界的廣泛好評。“立信財務管理叢書”、“立信金融叢書”、“現代企業管理叢書”、“現代經營管理系列”、“新編經濟學教程系列”、“最新財會系列叢書”、“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程系列”、

歷史沿革

立信創始人潘序倫先生是我國近代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會計專家、教育家。潘序倫老先生一生是為我國會計事業奮斗的一生。

潘序倫先生,1893年生于江蘇宜興。1921年從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后,赴美留學,先后獲得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在留學時就選定會計專業為終生職業。1924年,他懷著“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愿望,學成回國。

回國后的兩年內,潘序倫先生應聘擔任了國立上海商科大學教務主任兼會計系主任,暨南大學商學院院長。在教學和研究工作中,他大力引進和傳授西方先進的會計知識和技術。

1927年元月,潘序倫先生創辦會計師事務所,他借用《論語》中“民無信不立”之意,將其定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以公正服務、建立信用為宗旨。他在業務活動中講究信譽和公道的原則,加上他的文字、外語功底堅實,中西學兼擅,無論在承辦會計和工商業的申請、咨詢,還是受托申辯訴訟時,大多說理詳盡,效率質量皆佳,因而他的事務所很快聲譽鵲起,工作人員逐步增加,所址多次搬遷擴大。從1937年開始,潘序倫先生先后在桂林、重慶、南京、廣州、天津等地設立分所。

潘序倫先生根據自己從事會計師的體驗,深感中國會計人才之匱乏和推廣新式會計之緊迫。出于這種認識,他在設立事務所不久,就開始會計教育活動,從1928年開始,他先后創辦了立信會計補習學校、函授學校、專科學校和高級職業學校,向社會輸送了數以萬計的會計人才。真可謂:“立信,立天下之信;潘序倫全力辦學,十萬弟子,桃李芬芳。”

1937年,潘序倫先生正式創立了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后因日寇入侵,上海淪陷,他赴抗日后方,在一無辦學經費、二無校舍的困境下,到處奔波,向社會募集經費,為會計教育事業歷經艱辛。抗戰勝利后,重返上海,集資籌建了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新校舍。解放后,在他的關心下,立信繼續為上海和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財會人才。

1941年,由于太平洋戰爭爆發,潘序倫先生從商務印書館收回了《立信會計叢書》的版權和紙型,與生活書店合作籌資,同年6月成立了“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除了出版發行《立信會計叢書》外,還印刷賬簿、表單,滿足了工商業之急需。以后,該社還在桂林設立了分社,在成都、貴陽、昆明、西安等城市設立了特約經銷處。

立信會計教科書:成本會計,1941年版,立信商標

抗戰勝利后,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從重慶遷往上海,業務更加發展,自己設立了印刷廠,在南京、天津、廣州增設了分社,特約經銷處遍及全國各大城市,并向港澳、南洋群島一帶推銷書籍。后香港自行成立了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新編出版叢書二十余種。 到1956年初,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結束為止,先后出版發行各種會計書籍不下一百五六十種,其中由潘老著作、翻譯和主編的約有三四十種。潘老說過:“如果說我對我國會計學術有所貢獻的話,當以編輯出版立信會計叢書為最。”

楊紀琬先生曾深情地說:“無論立信會計事務所、立信會計學校和立信會計叢書,在我國會計工作、會計教育和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史中,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章。”潘序倫先生親手創立的“立信會計事業永存中國會計發展史冊,

潘老先生為發展立信會計事業含辛茹苦所做的貢獻,也永遠銘記在同行們的心中。

1986年立信會計出版社恢復辦社,由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主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此后的20多年來,立信會計出版社迎來了改革開放之后的新的發展。2003年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升級為本科院校,立信會計出版社的發展歷程也展開了新的一頁,立信版圖書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立信會計的牌譽日益響亮,立信圖書深受讀者青睞,其中《新編會計學原理—基礎會計》一書的銷售量累計已經超過200萬冊。[2]

美華利第二發行所,位于河南路近漢口路口,為發行總部,初名美華利南號

美華利鐘表眼鏡店是上海鐘表行業的老字號,1876年開設于河南路324號近三馬路(漢口路)(百業上冊圖2,現立信專賣店所在大樓),業主系寧波人孫廷源。民國后,“美華利”在上海開設多家分號,開始兼營眼鏡。

 

河南中路328號 上海利群書報聯合發行所(現亞洲皮鞋)

文光書店、萬葉書店、新群出版社、正風出版社、天下圖書公司和建中出版社等6家出版單位,經葉以群出面于1946年秋組織的聯營機構。經理汪允安,所址在河南中路328號。除發行6家出版的圖書外,還經常銷售各種進步書刊,并和各地進步同業交換書刊發行。利群書報聯合發行所成立后,受到國民黨當局的注意,派特務幾次到上海市書業公會查問“利群”的資金來源以及經理汪允安的背景。“利群”被迫關閉了門市部,汪允安撤離上海,經理工作請文光書店經理陸夢生代理。19481010日,“利群”遭到國民黨特務搜查,所有進入書店的人員一一加以扣押,當天共被捕14人,包括“利群”書店的全體職工。文光書店因與“利群”在一起辦公,故也同時被封。“利群事件”牽連到黃河書店和海燕書店兩家,同時被查封,先后被捕達140余人。

現景,河南路路328號亞洲皮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e84f920101k7xc.html

河南中路336號 九華堂寶記箋扇莊(現人立)

現人立服飾河南路店,也是家成立于1956年的老字號

“九華堂”扇莊

九華堂開設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甲寅年(1914)重分股份后,分為“厚記”“寶記”兩家。該店在海內外書畫界、收藏界頗負盛名,所代理書畫家均屬當時名家大家。吳昌碩在“筆墨生涯”賬本中,亦分別記以“九華。寶記”或“九華。厚記”。

九華堂全稱叫“九華堂箋扇莊”,后來老板弟兄分家,九華堂分為兩家,一家叫裕記,一家叫寶記。他所在的,叫“九華堂寶記箋扇莊”,店招記得是譚澤闿寫的,老板叫王周基,店在河南路336號,裕記就在馬路斜對面的河南路331號。

九華堂寶記名箋等二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11)河南中路531
上海文物博物館志28
長樂路434弄在明坊
榮寶齋花卉畫譜【珍藏版】
上海散步(組圖)六十二
上海最早的石庫門建筑群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金秀| 城固县| 青龙| 类乌齐县| 临泽县| 岑溪市| 临湘市| 赞皇县| 山丹县| 宁武县| 海南省| 徐州市| 石棉县| 房产| 武义县| 富源县| 濉溪县| 万山特区| 金平| 虹口区| 静安区| 临泉县| 宝山区| 仁寿县| 吐鲁番市| 阳高县| 安国市| 启东市| 文成县| 凉城县| 林周县| 眉山市| 都昌县| 正镶白旗| 乐平市| 穆棱市| 嘉义市| 龙陵县| 深泽县|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