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波叔的朋友圈,但怎么看怎么熟悉。
哪顆菠菜從來沒被吼過的?讓波叔看見你的雙手,必須讓你上墻!
剛開學沒多久,很多親媽都秒變后媽:
說好周五周六要完成作業,非得拖到周日晚上,吼!
別人家的孩子每次都能考一百分,我家孩子每次只有六十分,吼!
一寫作業就扭扭捏捏,寫作業五分鐘,上廁所倆小時,吼!
杭州有人做過調查,發現親媽吼娃的原因有很多,被老師投訴上課不認真、考試沒考好、早上賴床不肯起、愛玩手機打游戲……都是。
但是,最常見、最普遍的、最令人頭疼的原因是——
不!好!好!寫!作!業!
所以周日是家長們的“吼娃高峰”,一到周日,親子關系就破裂。
今年年初,成都一家教育機構在微信群發起30天戒吼活動,家長交30元入群,每天沒吼孩子的,在群上打個卡。打卡滿一個月,就可以拿回30元。
這些家長之中,有全職媽媽,也有職場媽媽;孩子最小的3歲,最大的有14歲;有獨生子女,也有非獨生子女。
3期活動下來,參加活動的150對家長,
沒有一個能拿回錢。
他們都表示:我控記不住我記己啊!
吼到嗓子冒煙
今天體檢去了,慢性咽炎,醫生問我,你是老師吧,以后記得保護嗓子!我尷尬地笑了笑,一個孩子我就嗓子冒煙了,40個……我肯定主動下崗!……陪做作業陪出高血壓,孩子一上學,我就去躺平了,休養生息一整天,就是為了晚上戰斗的時候中氣十足……
吼到身心疲憊
累死了,晚上回到自己家還要盯著他做作業背課文,事情一多,整個人就容易急躁。我常常一吼完就意識到不對,立刻給孩子道歉。
吼到孩子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說實話,我對我女兒期望值蠻高的,但是開學這么幾周,她在學校表現真的很一般。我問她是不是不會,也不是,她說忘記檢查了。
那天晚上我就忍不住吼了她幾句,結果她問我:“媽媽,我是不是親生的?”
人心肉長,媽媽們每次吼完孩子后,冷靜下來,其實也不好受。
但總是控制不住怒火——
平時工作已經很累,回來還要做家務,做完家務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
當媽式擇偶、守寡式婚姻、喪偶式教育,真心累啊。
作為婦女之友,波叔能不懂嗎?
懂,但是仍然堅決反對!
心理學家莫娜·舒爾說過: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這些孩子也將很難學習到積極的社交方式,難以融入集體、與人友好相處。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嚴厲和溫和,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當孩子的行為非常不正常、不規范、觸犯底線的行為,家長應該以嚴厲的態度加以干預;
如果只是小事,家長更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試著和孩子溝通,效果可能會更好。
如果什么都靠吼、靠打,最后得到的,只會是不斷的惡性循環。
更可氣的是,河東獅吼讓媽媽變成全家“公敵”:
老公進家門鞋一脫,坐下來就吃飯;筷子一扔,屁股一挪就開始打游戲。和老婆孩子零交流......
動不動還會引發妻子和婆婆的矛盾,爆發家庭戰爭。
要知道,對子女的教育,不僅是媽媽的事,更是父母兩個人的事情,是全家的事情。沒有你們的協助,媽媽承擔的壓力真的很大。
@歐妮虎牙:
剛才在娃姥姥家給娃洗澡,又吼娃了。
他又無辜,又任性。流著鼻涕,我還讓他自己爬出來澡盆出來撿汽車。
回家一路上心情一直都不好,不好不是因為他到了叛逆期,什么都說不。而是因為他剛才也并沒做錯什么,而我對他不耐煩而吼了他。
回到家,老公默默的說了好幾件事的處理方式,比如在路上讓抱抱,不試外套,不洗澡,不刷牙之類,為什么他能順利解決,而我卻不能順利處理。
幾分鐘后,老公拿出手機,播了潘瑋柏和蘇芮的《我想更懂你》。
然后我就泣不成聲了。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我們都懂。
我不喜歡大喊大叫的媽媽,我喜歡你溫柔地說話。
被吼大的我們
漸漸練成了內心堅硬的漢子
失去了撒嬌的能力
變得“不溫柔”
連“起床氣”都給吼沒了
每個中國孩子都傷不起啊。
但其實,懂事的孩子也很多,他們會理解媽媽的吼——
擔心我們的安全
會心生愧疚
以后長大就去賺錢,給爸爸媽媽換個車,換那種會自動抬垃圾箱的自動車,那樣爸爸媽媽就不累了。
孩子可以變得很懂事,前提是你要理解他們、信任他們。
我們經歷了人世的不易,學業的不順,工作的阻礙,愛情的受挫……種種壓力讓我們體會到,情緒是需要宣泄的。
懂得這個,也許需要時間。
但有的傷害可能已經無法彌補。
希望每個人都不會被自己的父母吼,也不會去吼自己的孩子。
希望每個人都能被溫柔對待。
今日心情 溫柔
你又不是河東獅,干嘛整天吼孩子?
點擊藍字,閱讀更多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