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靈姍 一周進步簽約作者
這是一篇懶人使用思維導圖指南,三分鐘上手方法和深入學習技巧都有,我總結了大概十幾本思維導圖的書籍和自己學習過程的經驗。
可以說,思維導圖給我生活帶來了很多變化,從最開始覺得神秘,到現在順其自然的使用,中間也摸索了很多。
內容略長,從我準備寫到完成打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想學的朋友一定要看完呀。
1.開篇:我的思維導圖使用場景
思維導圖遠沒有想象中的復雜,開始的時候,我總是糾結于形式和方法,想逼著自己畫出很好看的圖,后來熟練之后,反而越畫越簡潔。
工具就是拿來使用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①復習考試,來張知識要點圖
制作的書籍復習架構
打印出來的復習圖
②準備計劃,來張圖發散一下
2019計劃書單
③整理思路,來張圖捋一捋
語音寫作反思
④寫文章,來張圖列一下框架
之前讀書筆記文章的架構
⑤看文章學課程,畫圖總結
(圖太長了只放了一部分)
2.入門:只用四步,小白也能三分鐘上手思維導圖
大家可能看過很多篇思維導圖的文章,但是,如果問到有沒有自己主動使用過它,大部分答案都是——沒有。
經常是看完一篇文章之后,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卻遲遲沒有動手去畫。
原因歸根結底是是一個字。
上學時老師總教育我們,只看課本不做習題,很難取得好成績,對于思維導圖來說,只看理論知識,不動手也是不行的。
#01 為什么選擇思維導圖
(1)什么才算思維導圖
我們平常所說的思維導圖有以下三個特點,如開頭提到的幾個例子一樣。
一個明確的中心
以中心為基礎向四周發散分支
分支是由一個關鍵詞/圖形組成
也就是說,思維導圖是聚焦某個中心話題,逐步向外發散思路的工具。而其他一些概念圖、路線圖等圖形,不能稱為思維導圖,比如這樣的圖。
相對于一般的信息整理方式,思維導圖具有這樣的優勢:
1.圖形化
思維導圖的英文名稱叫做Mindmap,也就是“大腦的地圖”,它的功能是將大腦的思維可視化,讓處理圖像的腦區參與到工作中來,有效提高思考力和學習力。
2.直觀性
思維導圖能夠將大量的信息通過關鍵字和層次,濃縮為一張圖,使用者通過看一張圖,就能對邏輯結構和所有內容一目了然。
(2)思維導圖的使用場景
思維導圖的這些優勢,決定了它適合很多使用場景。
①用于「記憶內容」
對于大腦來說,簡潔的信息更利于記憶,思維導圖通過大量文字內容的提煉,閱讀一張圖,就能把握住記憶的要點。
結合豐富的顏色和圖畫,把原來只有文字的內容部分和圖像記憶關聯起來,當你回憶這張思維導圖的時候,就能順著圖像信息聯想到關鍵內容。
同時,心理學認為,人類在閱讀不完整的內容時,天生想要去把它給完整化,大腦會不自覺的補充信息進去。
由于思維導圖是由關鍵字的形式呈現的,我們會有一種想要去把各個知識點給補充完整的沖動,正是這樣的沖動,促進我們建立大腦中的記憶鏈接。
舉個例子,我們小時候每個人都被要求背誦的,朱自清的《春》。文章雖然不長,但是卻很難背。
如果我們把它整理成都是關鍵詞的思維導圖,看起來就沒有那么復雜了。
②「信息整合」和「筆記記錄」
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關鍵詞進行提取,在總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向自己提問,化被動吸收為主動思考,另一方面要進行整合聯想,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這種思考、分析、理解的過程,可以有效促進主動學習,非常適合進行信息整合和記錄筆記的場景。
我們會發現,聽過很多大咖分享,但內容沒過幾天就忘得一干二凈,后來我發現,如果聽的時候整理思維導圖,印象就會格外深刻。
因為思維導圖的形式會促進我們邊記錄邊思考,進而與知識框架產生互動。
③促進「創意思考」
大腦是發散性思維聯想機器,而思維導圖是發散性思維的外部表現,也就是說,它能夠聚焦中心問題,從一個思維出發點探求多種不同的答案,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啟動大腦活力,促進新點子的迸發。
舉個例子,現在請你盡可能多地寫出回形針的用法。
可能你最多可以寫出幾十種用法,而如果用思維導圖來進行發散呢,將曲別針分為重量、體積、長度、形狀、彈性等多個要素,然后再與我們的生活要素結合進行分析。
比如對于彈性要素,僅在教學這一方面,我們就可以發散出很多:在數學中,能夠制作1-9的數字和運算符號,進行無數次四則運算;在音樂中,可以創造樂譜;在化學中,可以拼成化學方程式;在物理中,可以用曲別針串聯起來導電.....
也因此,思維導圖是頭腦風暴的利器,先頭腦風暴發散出很多點子,在這個基礎上抽象出來,用思維導圖整理,進行重新排列和組合,尋找這些點子間新的聯系,再次激發新的方法。
#02 三分鐘畫出第一張思維導圖
在了解了基礎理論之后,很多時候我們會疑惑,要怎么開始畫思維導圖?很多人都是,想今天回去下個導圖軟件卻一直拖延,想開始手繪導圖,總告訴自己得等我準備好紙和筆。
我就是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的!我也是超級拖延本拖了,說說我最開始嘗試的一些方法,不管你是站著躺著還是坐著,都能開始畫圖。
(1)四步畫出手繪導圖
提到手繪,有很多人第一個要問到的問題就是:「我畫不好怎么辦?」。我可以明確的回答,畫畫不好沒關系,手繪導圖其實不需要什么繪畫技巧。
看完的我作品之后你就會知道了,我的畫圖水平大概有多爛(說多了都是淚)。
手繪導圖的優勢在于它非常自由,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整理思路,有其獨特的優勢。
相比較屏幕上固定的格式,繪制線條的過程有助于人提高注意力和參與感,同時,每張圖的都有所不同,更能激發我們的記憶。
第一步,準備好所需工具:白紙/筆記本、筆(盡量是多色的,沒有的話一支黑筆也可以)
第二步,將白紙或筆記本橫放,在正中央,寫下今天的中心主題,如果開心,還可以將文字聯想,畫上一個相關的圖形。
第三步,以中心主題為基礎,向外發散幾條主干分支,注意對分支的條數有一定的預期,方便安排排版。
第四步,將每個主干分支向外擴展,注意線條的流暢性,大膽去下筆。如果手頭有彩筆,盡量將一個分支采用一種顏色,增進對內容的記憶。
但是,手繪思維導圖也有一定的缺點。就是畫成之后難以修改,而且由于紙張限制,對于內容空間排版的要求較高。
(2)電腦軟件畫簡單導圖
電腦畫圖的優勢在于,能夠隨時修改內容,同時對于內容的承載量很大。另外,對于害怕畫圖的人,在電腦上排版也會更加美觀。
比較好用的思維導圖軟件有Xmind 8,XmindZen,Mindnode,百度腦圖等。如果你是高階玩家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軟件。
新手入門的話我推薦Xmind Zen,操作簡單,相對其他軟件他的顏值更高,同時更加輕量化,模板很豐富,也是我一直在使用的工具。
第一步,安裝并打開Xmind Zen軟件,在界面中選擇合適的模板。
第二步,寫上導圖的中心主題,并在圖標庫中選擇能反映主題的圖標。在這個示例中,我想列出是2019年的計劃書單,配上一本書本的圖標。
第三步,從中心主題發散思維,寫出導圖的一級分支。我把我的計劃書單分為時間管理類、成長類、經管類、文案類和筆記類,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分類。
第四步,由一級節點出發,仔細回顧手頭沒看的書,書單中想看的書,配合通過搜索的方式發現新書,將各個類別的書籍進行發散,也能進行隨時增減。
(3)懶人手機畫圖
什么,你說手頭沒有紙筆也沒有電腦?!我猜你現在正攤在床上。善良如我,還是給你們留了手機做思維導圖的方法(上哪里能找到我這樣的小可愛!)。
方法一,在手機上下載「Xmind思維導圖」APP,這是Xmind團隊開發的應用,對應PC端的Xmind。打開后會發現,里面會有模板供我們選擇,選中合適的模板新建導圖。
xmind界面
操作方法與電腦端類似,可以隨便加同級分支和下級分支,聯系、外框、概要、圖標等功能也都有。
xmind操作方法
方法二更加快捷,在微信中搜索叫做「思維導圖Nodes」的小程序,這是一個操作快捷,導出和分享方便的小工具。
nodes界面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適合進行簡單整理思路或作圖。
nodes操作方法
用一根手指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nodes操作演示
沒錯,是不是發現自己已經沒有理由不做圖了!現在就開始嘗試吧,曬出你的思維導圖,可能還會驚艷全場。
看到這里,初學者部分就結束啦,想學習高階用法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不許到這里就點個收藏就放下了,還要親手實踐 下方點贊呀)
3.進階:如何利用思維導圖讓大腦邏輯清晰?
在我們最開始接觸思維導圖的時候,我們難免會畫出這樣的圖:
密密麻麻都是字
結構層級不明晰
憑感覺畫圖的懵懂小白與邏輯清晰的思維導圖高手,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答案是「結構化」和「關鍵字」。
這兩點決定了最終思維導圖的呈現質量,層次關系可以減輕思維壓力的,關鍵詞幫助減輕理解壓力。
思維導圖的一大特點就是「直觀性」,它能夠將大量的信息通過關鍵字和結構層次,濃縮為一張圖,讓使用者對內容一目了然。
繪制過程就是對自己大腦內容的梳理過程,好的結構不僅能讓導圖層次明確,更能讓思路邏輯清晰。而恰當的關鍵詞提取,能更好地幫助回憶,也讓導圖內容簡潔。
# 01 三個方法讓你結構清晰
我們應用思維導圖的場景,按照整理內容的類別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做「信息整合」,整理別人已有的內容,比如讀書/文章筆記、學習記錄等,另一類是做「創意思考」,梳理自己的思路內容,比如問題分析、創意發散等。
(1)信息整合時如何提取結構
對于有清晰結構的文章/書籍,直接提取小標題/章節標題作為第一級分支。但是有時候,文章的邏輯結構卻沒有那么直觀。
還是舉朱自清《春》這篇文章的例子,這是小時候的我覺得超級難背的文章,雖然不長,但是乍一看,寫的內容很散,提取不到中間的邏輯框架。
《春》原文
這樣的文章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首先,用一句話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內容,問自己“這一段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提取信息要點。
之后,判斷要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了解每一自然段的作用,判斷每一個要點屬于哪個層級,找到主從關系,進而為文章劃分結構。
《春》的結構層次
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個層級的關鍵詞,必須具有相同的邏輯屬性。比如,“描繪人們的狀態”,和“描繪大自然的狀態”這兩個要點,就直接不能和盼春、尋春一個層級,需要再向上提取,得到“繪春”這個分支結構。
《春》的思維導圖
也就是說,在分層級的時候,注意“同一層級,同一邏輯”這一點。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將“冬瓜、西葫蘆、香蕉、菠蘿、西瓜、紅薯、花生、西紅柿、青椒、辣椒”這些詞來分類,你能想出幾類分類方式呢?
最經常想到的就是分為蔬菜、水果兩個類別,你也可以按照生長方式來分,就像這樣。
分類方式
還可以按照顏色分,“紅色、黃色、綠色等等”,分類方式可以有多種,但是都要遵循“同一層級,同一邏輯”的原則。就像如果把香蕉分類進蔬菜這個類別中,是不合適的。
(2)創意思考時如何提取結構
思維導圖是聚焦某個中心話題,逐步向外發散思路的一種工具。在創意思考的過程中,對于要解決的難題,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層層拆分,就能夠完成把復雜的問題拆分解決的過程。
實際上,每一層級都是在回答上一層級提出的問題,而回答的方式就是拆分再拆分,通過向自己不斷提問向外發散。
舉個例子,你想繪制關于3-5年目標規劃的思維導圖,這聽起來很宏觀,很難下手。先列出腦海中想到的幾個:我要賺100萬,我要脫單,我要減肥10斤,我要月薪3萬,我要考下造價師.....
可能你會寫出很多個,認真觀察這些目標,是不是有些可以歸為一類?比如賺100萬、月薪3萬、造價師這些可以歸在工作方面,我要脫單歸到家庭方面,減肥10斤是健康方面。
發散再到聚攏
那么,我們就有了方向,把目標規劃這個大問題拆分為:生活、學習、工作、健康等多個方面,問題就變得簡單了。
接下來針對某個方面深入分析,再次拆分,比如生活分為家庭生活、旅行游玩興趣愛好等,最終得到具體目標。
(3)注意這幾點會讓你的結構更完美
①最理想的一級分支數目是4-6組
人的短期記憶一次只能容納五到九個物品、概念、數字,如果只有4-6組,記憶起來更加輕松,大腦也更容易接受。
②整體層級最好小于4層
整體層級如果太多,內容就會過于拖沓,反而對大腦造成負擔。這樣的情況也說明,對內容不夠熟悉了解。如果層級過多,那么需要回頭梳理一下導圖的內容。
③控制一張圖的均衡
在畫圖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對某個關鍵詞有新的想法,那么在這張圖上做個標注,另外畫出一張小導圖來進行分析,避免出現某一部分過于繁重,顧此失彼。
#02 不要再用無意義的關鍵詞
思維導圖創始人托尼·博贊曾經在他的第一本著作《大腦使用手冊》里面提到,一般人記筆記會有幾種錯誤做法:
在思維導圖中,關鍵詞的選擇影響到整張導圖的簡潔程度和信息表達能力。
對于大腦來說,簡潔的信息更利于記憶,如果每一個線條上都寫一長串字,自然會限制我們大腦的思考。
同時,心理學認為,人類在閱讀不完整的內容時,會有一種想要去把各個知識點給補充完整的沖動,如果關鍵詞概括能力不夠,在回顧的時候也難以回憶起當時的思路。
那么,如何選擇關鍵詞呢?
首先是「詞性」,名詞為主,動詞次之,輔以必要的修飾詞。簡單來說,只要不影響意思,修飾詞、連接詞和部分名詞動詞都可以刪除。
其次是「字數」,一般來說思維導圖的關鍵字由二到五個字組成,再長就會變成句子。
最后就是使用具有「明確含義」的詞,能夠讓你聯想到特定場景/語句的詞,作為關鍵詞。
下面用一張圖總結一下關鍵詞的常見出現位置,在閱讀內容的時候留意這些信息,對提取關鍵詞很有幫助。
關鍵詞的常見位置
判斷一個關鍵詞是否必要的簡單準則就是:刪掉這些語詞,如果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就可以刪除,如果會產生疑義,就得保留。
舉個例子,還是《春》里面的一段話: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這段話銜接的關鍵是幾個動詞,分別描述草和人的動態,因為是散文,所以用了很多修飾。但是,修飾詞完全可以依靠關鍵詞進行聯想,這樣精簡后整體內容顯得更加清晰。
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結構化與關鍵詞的提取方法,之前你可能已經看過許多別人繪制的思維導圖,但在閱讀的時候并不能理解到內容的重點。
這是因為思維導圖需要自己動手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每個人的習慣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把別人整理一次的知識裝進腦袋里自然很難理解,親手畫圖不但復習了一遍知識,也是對腦中信息的二次整理。
4.進階:如何畫出生動形象的思維導圖?
推開思維導圖的大門,里面還有更多精彩的玩法,下面的部分我們來說說如何調動感官,讓思維導圖的內容更加生動。
( 堅持住,最后一部分了!! )
首先來看兩張圖,這兩張圖,你更喜歡哪一張呢?
圖片來源:暖乎乎
圖片來源:暖乎乎
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一張,盡管實際上這兩張圖的內容與方向類似。那么,第一張圖為什么會比第二張圖更受歡迎呢?
這得從我們大腦的小習慣說起。兩張圖相比較,第一張圖在色彩和圖像化上取得了領先,而我們的大腦,恰恰喜歡這兩點。
對于大腦來說,視覺是它與外界接觸的第一重要感官,也是強化大腦思考回路的重要方式。
初高中時,班上很會念書的同學們,都會用兩種顏色以上的原子筆來畫重點、寫筆記。光是在課本上用各種不同的顏色畫線,或是用各種不同的顏色寫筆記,就足以讓學習讀書的過程變得更加快樂高效。
美國暢銷書 《Color for Impact》中提到,使用顏色可以縮短82%的信息搜尋時間、提升70%的理解力、60%的記憶力。
而色彩豐富的思維導圖正是擅用這個大腦的特點,色彩可以帶來樂趣,色彩帶來的感官刺激讓人印象深刻。
視覺能接觸到的另一種形式是圖像化,在畫圖形內容的時候,充分調動了我們的感官與聯想能力,能夠創造出一個記憶痕跡,將視覺和文字語意鏈接起來,因此更容易讓人回憶。
看到文字,腦中出現了畫面,運用到視覺記憶能力;思考文字或是思考用什么樣的圖像時,我們會在內心出現一些自我對話的聲音,運用到聽覺記憶能力;動手寫字跟畫圖,運用到動覺記憶能力。
越多種感官加入,輔助記憶的效果越好。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才能讓思維導圖”色彩與圖形齊飛,好看兼實用一體“呢?
# 01 活學活用色彩并不難
(1)手繪準備多種顏色的筆
推薦使用四色原子筆,這種筆方便隨身攜帶,以四種顏色區分類別及表達感受,能夠用于關鍵詞的書寫和線條的繪制。
還有推薦四種顏色以上的水彩筆。思維導圖主干與支干線條需要做粗細的區分,以顯示出層級變化。水彩筆筆觸較粗,方便直接做主干線條的繪制。
多色水彩筆
用水彩筆繪制線條,原子筆書寫關鍵詞,能夠讓思維導圖看起來結構層次清晰。
(2)電腦端操作技巧
在電腦端,讓思維導圖色彩豐富就更簡單了。以Xmind Zen軟件為例,在「格式—樣式」中可以選擇彩虹線條,并且對顏色進行調整。
除了彩虹線條,也可以直接選中線條,在「格式—樣式」中調整搭配合適的顏色。可以看到,從黑色的思維導圖到彩色的思維導圖,閱讀體驗完全不一樣。
(3)豐富色彩時的注意事項
①每個分支結構采用一個色彩
線條的顏色功能,除了在視覺上區分不同主題、類別之外,最主要的是透過色彩表達自己對某一主題、類別的感受性,來激發創意或對內容的記憶。
相鄰的兩條脈絡,顏色差異度越大越好。顏色差異度拉大,對大腦的刺激強度會加大,最好的方式是暖色系與冷色系交錯運用。
即使你出門時,身上只帶著藍色與黑色兩支筆,只要兩色交錯使用,就能達到色彩對大腦的刺激效果。
②運用不同的筆體現層級
為了視覺容易辨別思維導圖中包含的類別或主要因素,與中心主題圖像連接的主干線條較粗的小天,下一階之后的支干線條則以細線呈現。
可以直接使用不同類型的筆實現層級劃分的效果,水彩筆等筆觸較粗的筆,用來繪制主干線條,原子筆等筆觸較細的筆,繪制分支線條和關鍵字。
③使用恰當的色彩
用色可以參考色彩給心理帶來的暗示,不同類型的內容,采用不同的色彩。舉個例子:
02 合適的配圖這樣找
① 如何選擇合適的配圖
很多時候,面對關鍵詞,我們不知道應該配上什么樣的圖像。如果再遇到比較虛寫的關鍵詞,比如時間管理、創意、發現需求等,就更加束手無策了。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根據關鍵詞,選擇合適的配圖呢?
A.聯想發散思維
選擇合適的圖形需要運用聯想發散思維,其實就是“換句話說”。虛寫的關鍵詞無法表示,但是實物很容易表達和畫出,我們可以將關鍵詞聯想到有關的實物上。
你也不用想象的那么復雜,我們沒必要像美術家或是插畫家那么厲害,只要畫一些符合關鍵詞意義的簡單小圖示,能讓我們輕松聯想起這個關鍵詞即可。
比如,“發現需求”這個詞語,非常抽象,我們可以這樣想,通過什么能夠發現需求?為什么需要發現需求?發現需求能夠帶來什么?
眼睛觀察可以發現需求,發現需求之后可以帶來合作,合作的時候需要握手,這樣發現,眼睛和握手這兩種方式,都能聯想到發現需求,可以用來做配圖。
B.用五感描述來找靈感
越多種感官刺激,大腦活化程度越大,如果沒有思路,試著不要使用視覺來描述形狀,改用其他感官。
例如,固體、柔軟、平滑、冰涼、可以吃、易破碎的、扎實、沒有孔洞,這樣的形容更容易讓電腦回憶起相關事物的感覺。
②怎么找到這樣的圖像
有時候,我們自己往往想象不到配圖,或者不知道這樣的圖形應該怎么畫,這樣的情況應該怎么辦呢?推薦使用兩種方法。
1.運用圖片搜索引擎
這時候,我們可以借助搜索引擎的圖片搜索功能。但是,如果直接搜索,我們得到的圖形看起來一言難盡,而且并不方便繪制。
先要明確,我們要找到的是符合關鍵詞內容,簡單方便繪制的圖形。基于這樣的需求,確定我們的搜索方式。
搜索關鍵詞為:握手 簡筆畫,發現結果中有我們想要的圖形,挑一張你喜歡的圖片,如果是電腦端,將圖片下載直接插入,如果是手繪,根據圖片簡單描繪圖形即可。
2.利用圖標庫搜索
圖標是具有指代意義的圖形符號,具有高度濃縮并快捷傳達信息、便于記憶的特性,能讓枯燥的內容變得形象生動,很適合用來表達抽象概念。
用各類圖標做思維導圖的配圖,非常符合思維導圖壓縮信息、方便記憶的特點。
一些思維導圖軟件自帶豐富的圖標庫,以Xmind Zen為例,在「圖標—標記/貼紙」中,可以看到各種圖標。
有些時候,自帶的圖標庫不夠用,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圖標網站,下面推薦幾個實用免費的圖標網站。
A. IconFont
網址:https://www.iconfont.cn/
Iconfont是阿里巴巴圖標素材庫,功能很強大且有圖標內容很豐富的矢量圖標庫,提供矢量圖標下載、在線存儲、格式轉換等功能。
搜索的方式非常簡單,直接搜索對應的關鍵詞即可,可以看到,出來的結果非常方便添加進思維導圖中。
IconFont內容
除了強大的搜索功能以外,還對圖標庫進行了分類,在分類圖標庫中,可以輕松地找到一種風格或一種類型的圖標。
下載提供了三種格式,直接就可以下載使用,還可以在網站上隨時更改顏色。
B.Iconstore
網址:https://iconstore.co/
Iconstore是一個設計感比較強的網站,slogon是“Free Icons by First-Class Designers”。
iconstore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在這上面下載的圖標都是成組的。選擇想要的圖標點擊下載。直接下載的是一組圖標的所有內容,風格非常統一。
統一風格的圖標組
C.Easyicon
網址:https://www.easyicon.net/
easyicon也是一個強大的免費圖標素材網站,直接就可以根據關鍵詞去搜索圖標。而且在搜索時,你可以按顏色、熱度和尺寸去搜索圖標,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圖標,否則反而容易失去焦點。
按顏色篩選
對于思維導圖來說,插圖是用來輔助文字記憶的,即使是配上只有簡單幾筆畫的圖像,對大腦的記憶效果都很有幫助。在特別重要的關鍵詞旁邊或上面加上圖像,以凸顯重點所在。
但是,絕對不是隨便到處亂加插圖,不要為了畫插圖而畫插圖,而在導圖上畫一些不相干的,或者是復雜的圖像,反而容易失去焦點,讓閱讀負擔更重。
到這里為止,思維導圖的基礎內容就結束啦。未來再寫關于思維導圖的內容,會以解決實際問題和案例為主,讓它真正成為輔助我們思考與學習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