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圖》28cm×70cm紙本水墨 2018
《留得殘荷聽雨聲》48cm×100cm紙本水墨 2016
硯邊雜談
習畫,應力求扎根傳統,且不廢寫生,于古人處尋得觀物之理,造境之法,筆墨之精神。因此,踐習傳統、研磨經典,是學習中國繪畫的必經之路。宋代繪畫,登峰造極,在哲學與美學上都達到了至高境界,盡精微致廣大,逾越千年,如高峰聳立,對后世影響深遠。經由五代“徐熙野逸,黃荃富貴”為宋代花鳥的宮廷繪畫與士人繪畫奠定了基礎,打開了局面。在山水上,“荊關董巨”南北分流,雄渾與煙嵐,為北宋的山水之百代標榜,開闊了格局。隨后北宋一大批畫家在前人基礎上再創輝煌,如寫生之趙昌,荒寒之崔白,巨嶂之范寬,寒林之李成等等;從他們的作品中,感受到的是靜、凈、還有境,于方寸間見天地。但給人感觸最深的,當是他們那種文人的溫潤與情懷,無論是對天地宇宙的敬畏,還是對世間萬千生靈的憐愛,都能穿越時空,給人以心靈之震撼。難能可貴的是,它將法度嚴謹、筆墨書寫、詩畫一體、趣味生動、恢弘氣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在高度的自然主義下,隱含著時代與個人特有的人文情懷,讓人心馳神往。然而宋畫之高格,后人難以企及,此非因一形一色之絕倫,亦非因一筆一墨之精妙,究其根本在于古人胸懷之寬廣,品格之高尚,文心之斐然。《游春圖》62cm×135cm紙本水墨 2018
畫境即心境,若徒以筆墨精巧,錙銖必較,終為能者。然,世之高格所傳,氣象大矣,非畢生修為不足至之。我等后學之輩,當克己修心,勤學好思,心師造化,入古出新,方有所成。《得封》20cm×500cm紙本設色 2021
《吉禽圖》 95cm ×213cm 紙本水墨 2017
《清塘一隅》 68cm ×136cm 紙本水墨 2017
作品1《玉沙洗鉛塵》 95cm ×240 紙本設色 2019
《疏野1—指寒冊》 40cm ×50cm 紙本設色 2019
《疏野2—指寒冊》 40cm ×50cm 紙本設色 2019
《望春圖》25cm×40cm紙本設色 2019
《相看兩不厭》 29cm ×87cm 絹本設色 2019《相偕》35cm×100cm紙本設色 2020
《雪夜》 28cm ×33cm 紙本設色 2019
《玉鸞知春》 28cm ×33cm 紙本設色 2019
《瓜香》29cm×33cm紙本水墨 2018
《踏雪》29cm×33cm紙本水墨 201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