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柳春鶯"又稱"西湖返照",兩者都要從"堤"字說起.據古代文獻記載,宋朝"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主持建筑的"范公堤"和明朝御史楊澄修建的"楊公堤"都經過溱潼.楊澄曾任泰州鹽官,為方便運鹽,沿泰東河筑堤一條,史稱楊公堤。據《東臺縣志·楊公堤記》中載,堤高七尺,樹以萬柳等云云。堤長百余里,柳樹成蔭。“堤柳春鶯”的景色,可想而知。溱潼西北角(即現在鹽倉庫),當時為纖夫的“茶岸”。因“茶岸”地處西大湖,連接夏家網,那滔滔白浪,汪洋一片。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映在湖面上,堤下蘆葦青,堤上柳葉綠,蝶舞桃花園,鶯啼柳枝頭,景色十分迷人.
楊公堤溱潼段有個古地名叫茶岸垛.相傳岳飛曾在此屯聚牛馬,抗擊金兵,故名"馬牛溝".至今,仍有一處叫"營房口",也許是岳家軍當年在此安營扎寨的地方.
一條楊公堤留下許多讓人回味的往事.從景點的名稱可以看出,"堤柳春鶯"是以堤畔春日之景取名,"西湖返照"則以秋天的水上風光入詩.不妨讀一讀孫喬年的詩吧:
盈盈綠水映長虹,倒影樓臺鏡底紅.
片片去帆風力飽,秋蘆似雪映丹楓.
款識:堤柳春鶯 盈盈綠水映長虹 倒影樓臺鏡底紅片片去帆風力飽 秋蘆似雪映丹楓清孫喬年詠堤柳春鶯詩一首庚寅春仲興來畫并記于古三水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