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梅 (呂瑞英主演越劇)
《桃李梅》是呂瑞英老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越劇男女合演的典型劇目之一,由呂瑞英與當時上海越劇院最出色的男演員史濟華、劉覺、劉國華聯袂演出,好評不斷。
寧安知縣袁如海,家有三女——桃、李、梅。玉桃已出安嫁,玉李、玉梅分別與書生鴻學勤、顏文敏訂有婚約;總兵郎亨行老朽驕橫,看中玉李,依仗權勢欲強娶為妾。袁如海畏懼權勢,焦慮無奈;小女玉梅憤而進京告狀卻又投訴無門,遂女扮男裝應試會考,數日后竟皇榜中魁,由此引發出一段錯綜復雜、悲喜交加的感人故事……
主演:呂瑞英, 史濟華, 張桂鳳, 沈于蘭, 劉覺, 張國華, 張慧娟, 丁沙生
《桃李梅》是呂瑞英老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越劇男女合演的典型劇目之一,由呂瑞英與當時上海越劇院最出色的男演員史濟華、劉覺、劉國華聯袂演出,好評不斷。
呂瑞英
她以《打金枝》、《西廂記》、《花中君子》、《穆桂英》、《凄涼遼宮月》、《三看御妹》、《桃李梅》、《十一郎》等諸多名劇譽滿藝壇,在五十余年年的藝術生涯中創造了眾多性格、身份、命運、風貌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創造了別具一格的“呂派”旦角藝術。[1]
1940年,入四友社(又稱四季班)科班,拜男班藝人蓋月棠為
呂瑞英劇照集
呂瑞英劇照集(8張)
師,工花旦,學藝兩年半。
1943年起,演出于杭、嘉、湖地區。
1945年抗戰勝利前后回到上海,先后在小劇團唱頭肩旦,后分別進入林黛音、邢竹琴領銜的劇團擔任三肩旦。
1947年,進入竺水招領銜的云華越劇團,任并三肩。
1949年,進入東山越藝社,先任三肩旦,后升為二肩旦。
1950年歇夏期間,與丁賽君聯袂主演《梁山伯與祝英臺》而嶄露頭角。與丁賽君、金采風,被觀眾美稱為東山越藝社的“三鼎甲”。
1951年6月,進入國營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后轉為上海越劇院),成為重點培養對象,開始比較系統的文化和專業知識學習,例如定期向朱傳茗、張傳芳、方傳蕓等“傳字輩”昆曲老師學習身段;中文、歷史、政治的高中課程;試唱、練耳、鋼琴等音樂專業知識和技能,等等。
1952年,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扮演《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銀心,獲演員三等獎。
1953年,參加了第一部國產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拍攝,該片于1954年在國內外放映后,她扮演的銀心,戲雖不多,卻受到觀眾青睞,聲譽鵲起。
1954年,在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中,飾《打金枝》中的公主,獲表演一等獎。[2]
1955年,隨中國越劇團赴民主德國和蘇聯演出時,受到國外專家及觀眾的一致好評,開始在越劇《西廂記》中扮演紅娘一角,后被譽為“活紅娘”。6月19日,隨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頓等地演出《西廂記》和《梁山伯與祝英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理格羅提渥觀看了《西廂記》的演出,并上臺接見演職員。7月24日,為駐德蘇軍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鐲》、《樓臺會》等劇目。[3] 7月30日,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赴蘇聯訪問演出,呂瑞英隨團離開柏林,在蘇聯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劇目。8月15日,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米高揚、別爾烏辛等,觀看了《梁祝》的演出,觀后在劇場休息室接見了劇團的同志,伏羅希洛夫還親手把一束束鮮花分送給被接見的劇團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畢《西廂記》后,蘇方將“驚艷”一場攝成電影。9月10日,離開新西伯利亞回國。[4] 同年,被評為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