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目前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仍處于開發及測試階段,距離量產仍有較長時間,與國外企業的技術水平仍然有較大的差距。燃料電池車初期售價可能會偏高,不過隨著技術逐步成熟,加上有政府補貼或免稅等優惠,價格將會慢慢進入大眾可接受范圍之內。考慮到燃料電池高效、環保及安全等諸多優點,氫燃料電池車仍然值得期待。
氫燃料電池基本情況概述
燃料電池按燃料類型可分為直接型、間接型和再生型;按電解質種類又可分為堿性燃料電池(AFC)、磷酸鹽型燃料電池(PAFC)、熔融碳酸鹽型燃料電池(MCFC)、固體氧化物型燃料電池(SOFC)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
圖表 1 不同電解質類型燃料電池基本參數對比
1、工作原理
氫燃料電池,即使用氫氣作為燃料,利用電解水的逆反應產電的一種燃料電池,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即:將氫氣送到電池的陽極板,通過催化劑的作用,氫原子變成一個正電荷的氫離子和一個負電荷的電子,其中氫離子通過電解質到達陰極板,而電子不能通過電解質,而只能通過外部電路形成電流。電子到達陰極板后,與氧原子和氫離子重新結合為水。
圖表 2 氫燃料電池工作示意圖
氫燃料電池陰極板供給的氧可直接從空氣中獲得,因此僅需不斷給陽極板供應氫氣并及時把水帶走,氫燃料電池就可以不斷提供電能。相對于其他能源,氫燃料電池的發電過程無污染,能量轉換效率更高,且其燃料氫氣來源廣泛,可再生。因此氫燃料電池是目前發展最好的燃料電池。
2、產業鏈
氫燃料電池主要包括電池組件和燃料兩個部分。因此其上游主要是氫氣供應以及電池零組件。氫氣供應部分主要是為燃料氫氣而準備的,主要流程包括氫氣生產、輸送和充氣機。而電池零組件部分則主要生產燃料電池組、氫氣存儲設備和配件。中游則是將上述組裝,形成一個完整的可投入使用的燃料電池系統,每種系統構成都依據其不同的應用領域而有所不同。下游的應用板塊則主要包括了固定、交通運輸和便攜式三個主要領域。
圖表 3 氫燃料電池產業鏈圖
產業鏈的核心在于中游的燃料電池系統,系統的組成必定要對應下游的應用,而在燃料電池系統中,燃料電池模塊是最為重要的。一般燃料電池由電解質、催化劑和雙極板構成,在這三者中,催化劑的有無對燃料電池成本的影響最為巨大。
氫燃料電池汽車成本構成
區別于傳統汽車和鋰電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中的成本部分有71%與其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相關,分別是燃料電池系統(63%)和車載儲氫系統(8%)。在占半數以上成本的燃料電池系統中,電極、電極板、電解質膜和反應催化劑都是至關重要的核心部件。
圖表 4 燃料電池汽車成本構成
氫燃料電池成本下降空間主要來源于以下幾方面:催化劑、質子交換膜、雙極板、制氫、儲氫。
1)催化劑:目前主流是用貴金屬鉑,由于鉑資源稀導致成本高。解決辦法一方面提升鉑鍍層技術、減少鉑用量;另一方面是研發新型催化劑代替,如今所有的替代品都處于實驗室階段,還沒有有效可靠的解決方案。
2)質子交換膜:質子交換膜具有足夠高的機械強度和結構強度,以及膜表面適合與催化劑結合等性能。達到燃料電池汽車質子交換膜使用要求的目前只有美國杜邦公司的Nafion質子交換膜等少數幾家公司的高端產品。中國國內裝配燃料電池所用的質子交換膜主要依靠進口,
3)雙極板:目前石墨雙極板是主流應用,加工成本高,約占極板成本80%,同時加工時間長,限制了大規模供應。
4)制氫:目前制氫多采用電解鹽水、冶煉等高碳排放技術,由于該種制氫方法成本高,效率相對較低,同時碳排放量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化。
隨著全球氫社會建設的加快,氫消費量也將快速增加,從 2015 年的小于 1 萬億上升到 2050 年的6.5 萬億左右。在此期間,氫的價格也會逐漸下降。根據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的測算,刨除加氫站的利潤,2013年的供氫成本為 1 立方米 120 日元左右,而這個價格在 2015 年降低到 90 日元,到 2020 年僅為 60 日元。
圖表 5 供氫成本下降趨勢(單位:日元/立方米)
數據來源: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一覽眾咨詢
5)儲氫:氫氣要安全儲藏和運輸成本相對于普通能源要高很多。豐田Mirai中設計了一大一小兩個儲氫罐,通過高壓的方式盡可能多充入一些氫氣。以目前的主流儲存技術,豐田選用了700個大氣壓的高壓儲氣罐,兩個儲氫罐一共的容量是122.4升,采用700個大氣壓儲存,能容納約5公斤的氫氣,續航里程達到650km。目前,歐日儲氫技術已達到成熟水平,但安全性問題仍沒有得到可靠的解決。
在汽車領域,燃料電池系統的高成本增加了整個汽車的成本,未來的主攻方向是如何在減小成本的同時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并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汽車的成本。但是高壓罐的成本卻很難下降,因為高壓罐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昂貴的復合材料,所以目前的研發重點集中在降低高壓罐的復合材料成本。電池和電力控制系統的成本隨著技術的進步都會有一定的下降,因為材料的限制不會下降得太多,但是高技術的融入會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從而提高整個汽車的使用性能。
圖表 6 氫燃料電池汽車成本預測
數據來源:一覽眾咨詢
2015年,豐田公司宣布最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試運行期價格是6萬美元,但是該價格可能主要反映的是客戶的支付意愿,而不是生產汽車的成本,因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目前主要是針對高收入群體和汽車技術愛好者,并且要求在居住地附近有相應的加氫站。
加氫設施建設情況
除技術、壽命、成本等因素外,加氫站的數量將是影響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的另一重要因素。全球加氫設施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三大區域:北美、歐洲和日本,整個加氫站建設的密度將與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導入量相匹配。目前而言,中國僅有一個加氫站,加氫站不僅遠遠低于美國數量,也遠遠低于臨近的韓國和日本。
2015年全球加氫站建設邁入新階段,新增54座加氫站,其中日本新增加氫站28座,是新建數目最多的國家,顯示出日本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截止2015年底,全球共有214座加氫站正在運營。其中亞洲67座,歐洲97座,北美50座,南美1座,澳大利亞1座。
圖表 7 全球主要國家加氫站規劃建設數量
2016年3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為普及燃料電池車,計劃到2025年度使供給其燃料的加氫站增至320處。這一數量相當于目前的4倍。燃料電池車力爭到2025年在日本國內售出20萬輛,到2030年售出80萬輛。通過提出政府目標,以補貼和放寬限制等政策來扶持降低成本的做法,經產省打算加速普及燃料電池車。
根據計劃,加氫站設置成本將從目前的約4億日元降至2億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159.7萬元),與歐美不相上下,讓加氫站在本世紀20年代后半期達到在沒有政策扶持的情況下也能盈利的程度。燃料電池車價格到2025年將降到200多萬日元,促使普通消費者也購買。
加氫站的建設仍為各國政府主導,同時車企也加入其中,包括豐田、現代、寶馬、奔馳等車企也開始規劃建設充電站。
圖表 8 主要燃料電池車企業均布局加氫站的建設
燃料電池汽車市場運行情況
歐美日等國家均制定了氫燃料電池汽車(FCV)發展戰略,在FCV的研發上投入資金,修建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FCV。
日本不僅在氫能利用方面技術領先,并且計劃構建一個以氫能為主要能源的清潔城市;同樣的,日本在FCV的研發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日本計劃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修建的加氫站將形成一張網絡,覆蓋以東京、大阪為代表的城市帶。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正加大消費者購買FCV的補貼力度,并表示到2025年,將FCV的市場價格降至2萬美元。
歐洲方面,以英國、丹麥為代表的國家,正加快推進加氫站的建設。如今,丹麥已基本實現加氫站全覆蓋;英國、德國也在提高加氫站的資金投入和地域覆蓋。特別是英國,在政策上大力支持FCV,并計劃至2030年,生產、銷售160萬輛FCV。
車企方面,世界主要汽車制造商均設定了氫燃料電池汽車(FCV)的商業化時間,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FCV僅有3款,分別是豐田Mirai、本田Clarity、現代ix35FC。
圖表 9 已量產燃料電池汽車
數據來源:一覽眾咨詢
目前我國燃料電池車仍在開發及測試階段,距離量產仍有較長年時間,與國外企業的技術水平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國內涉及燃料電池的有上汽、長安、一汽、江淮、廣汽、奇瑞、宇通、福田等較大企業,科研機構也僅限于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有較強實力的科研院校,產業的活躍度不夠。
2016年5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下發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并同時發布了《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該《計劃》列舉了包括“先進儲能技術創新”、“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等15項重點任務。而《路線圖》則明確了上述15項重點任務的具體戰略方向、創新目標及創新行動。未來幾年,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更多地利好政策將會持續出現,屆時將會增大行業的發展動力。
燃料電池車初期售價可能會偏高,不過隨著技術逐步成熟,加上有政府補貼或免稅等優惠,價格將會慢慢進入大眾可接受范圍之內。考慮到燃料電池高效、環保及安全等諸多優點,氫燃料電池車仍然值得我們期待。
國內燃料電池相關企業
全球以燃料電池為主營業務的廠商不多,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和日本。除此之外,各大車廠都有燃料電池研發和生產部門,為燃料電池汽車配套。主流的燃料電池廠商包括美國Fuel Cell Energy、美國BE布魯姆能源、加拿大Ballard、美國Plug Power等。國內相關企業有大連新源動力、上海神力科技、江蘇氫陽能源、北京億華通,重塑,康諾,弗爾賽等。
圖表 10 國內燃料電池產業鏈企業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