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4169字,預計需要時間10分鐘
閱讀是勤奮的果實,分享是快樂的前提。在文章最后有完整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
今天要分享的書籍是《寫作7堂課》
作者秋葉,秋葉商學院創始人,秋葉PPT系列”網課+圖書+訓練營”品牌課程創始人,旗下秋葉PPT、秋葉Word、秋葉Excel、秋葉大叔等系列短視頻賬號粉絲已超過3000萬。
《創業7堂課》《學習7堂課》《寫作7堂課》《時間管理7堂課》都是他出的系列,那這位資深的作家是如何用7堂課講清楚寫作的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框架思維!
當你有一個框架,你的大腦就不會把靈感放掉,而且一旦你發現有什么東西需要寫,就可以先把它歸納到框架里面的某一個節點,或者給這個節點增加下級節點。要知道,我們的大腦喜歡有結構的記憶。
搭建個人品牌的寫作框架
評系列運營自己的個人品牌
要想建立個人品牌,做一個自媒體創作者,就要有屬于自己的個性名稱,還得有自己的基礎粉絲。
在某個平臺上獲得影響力后,要爭取在傳統紙質媒體占據一席之地,獲取主流社會的認同。
同時要通過線上線下“刷臉”擴大影響力,然后把各個渠道認識的鐵桿粉絲組建成自己的社群,然后借助自己的社群影響力,不斷鏈接更有影響力的社群,鏈接高端人脈,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請選擇合適自己的發布平臺
要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個人品牌,先不要著急研究怎樣寫作,而是先選一個自己相對容易干出成績的平臺,然后努力成為這個平臺有基礎粉絲的人,做出自己的影響力,再逐步把自己的影響力輻射到其他平臺上。這樣的話你就相當于自帶流量,去任何一個平臺,都會帶一部分讀者過去,而且平臺為了挽留你,會提供免費的流量扶持,這才是快速打造個人品牌的關鍵點。
最佳策略是:先在一個點突破,再借勢卡位多平臺。
請明確自己產出的內容風格
要打造出個人品牌,和只是寫稿賺錢賺流量不一樣,最好有一定的個人風格,讓自己的文字在內容之外加上個人的溫度,這樣才方便讀者對你產生獨一無二的印象。
怎樣寫稿有很多文章介紹,但是如何在文章里加上自己個人獨有的標簽,很少有人介紹。
快速提升流量的框架
這是葉秋老師基于自己的運營經驗快速寫出來的框架,只要能基于這個框架持續完善下去,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結構化流量提升的框架思維,而不是學到了幾條給微信公眾號起名字、寫爆文的建議,就認為解決了問題。
有了這個框架,如何快速提升流量、引導關注就變成了一個知識框架樹,我們可以用這個框架樹上的關鍵詞去搜索相關的文章,將發現的好技巧合并到知識框架樹中,在以后的寫作中對其加以實踐、提升和驗證。
按正常的思維,我們應該教大家如何寫微信爆文,并提供幾點建議,但是這種直接給答案的方法存在兩個弊端。
第一,它并沒有教會你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沒法舉一反三。
第二,它沒有辦法迭代升級,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任何方法都需要迭代升級。
對于我們來說,關鍵是要建立知識框架樹,并定期對其進行升級。
賺去稿費渠道
質量高的征文、專訪、游記、書評、影評、樂評、食評、產品評論,都會帶來不錯的稿費和收入。目前來說,相對較大的賺稿費的渠道是微信公眾號,大部分渠道都公開對外征稿,比如在秋葉團隊的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上發布原創稿件,一經錄用都有豐厚稿酬,如果文章閱讀量高則另外有獎勵。
推廣文案
寫文案,在廣告圈里是一門大學問,真正要學起來,要看很多書,還需要針對很多實戰案例做復盤。
多看書,多看范文,模仿成功文案的寫法,這是寫出好文案的有效方式。
文案的種類其實很多,品牌文案、公關文案、活動文案、產品文案、促銷文案、朋友圈文案、微信群文案……在不同場景下,文案的寫作風格完全不同。文案都是為了更好地推介企業品牌、活動、產品,今天還流行引導用戶集體創作,一起用社會化方式做互動營銷,引爆流行。
關于文案學習,最好的方式是系統進行主題閱讀,然后開始練筆。
讓一次寫作帶來多元回報
日更不是最重要的,與其低質量地日更,還不如想想前面講到的“一鴨三吃”。
讓一次寫作,帶來多元化的回報,讓它成為你的優質資產,知識資產。讓這份回報的生命周期延長,從寫一篇文章,到把這篇文章變成分享,變成演講,變成圖書,變成培訓的素材和知識點。
以質量為復利的寫作(時間篇)
第一種復利是以質量為復利的,它適合專業人士,古典老師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他寫作的特點是拼閱歷、拼積累,他寫的內容不多,但是寫一篇是一篇,每一篇都很好看。
以分發為復利的寫作(空間篇)
今天是多平臺寫作的時代,微信公眾號、簡書、大魚號、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平臺數不勝數,為了征得作者,每個平臺都會給作者提供一些紅利。
以變現為復利的寫作(時間+空間)
有了這種復利思維,分答的回復、在行的咨詢、微博和朋友圈的靈感、社群里的互動,都可以變成我們寫作的素材和途徑。無非是在最終變成文字之前,這些內容可以是聲音、回憶、視頻、故事,我們只需要抓緊時間整理,就可以在一個核心的觀點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它的內涵和案例,將它變成可以重復分享的好內容,分享給不同的聽眾或觀眾。這就大大減少了寫作的輸出壓力,提高了變現能力,這就是復利思維帶來的好處。
以人脈為復利的寫作(鏈接篇)
這種寫作,就是著眼于人脈,通過一篇文章,或者一系列文章鏈接上其他優秀作者,得到作者的幫助,其實價值不比直接變現低。
以人設為復利的寫作(風格篇)
如果你的人設是包裝出來的,遲早會崩塌,大家會對你很失望。但是如果你的人設就是你的天性,而且喜歡的人還蠻多的,那這種人設就會讓很多很多人喜歡,你就會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網紅。
把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就是一筆財富。
想一想,上班路上,可能有一小時,等開會的時間有幾分鐘,排隊打飯可能有十分鐘,午睡前還有那么一會兒清醒或者有那么一點點不清醒的時間,到洗手間也可能花十分鐘,下班的路上,也可能花一小時,晚上躺在床上就不要刷抖音了,整理一下寫作思路也不錯。把這些碎片時間利用起來,我們就可以完成大量的工作。
三個關鍵習慣
一有靈感就記錄
馬上抽時間把靈感變成提綱
平時有意識的記錄各種寫作框架
快速進入心流的5個關鍵
從內心接納,讓自己非做不可
任務難度設置在,“跳一跳夠得著”的程度
給完成任務的自己一個獎勵
準備進入心流前給自己一個暗號提示
準備一個不被打擾的環境,而不是要求自己心無旁騖。
別人花十年積累下來的東西,我們也必須通過時間積累才能獲得。所以,要想漲詞匯量,可以多讀一些好詩;要想造金句,可以多看一些優秀的散文和經典的小說;要想講好故事,可以多看短篇小說和劇本;要想寫好評論,可以多看一些民國時期的優秀的雜文和評論,比如魯迅的作品。
如果你要曬一些實用技巧,我建議你多讀一些各學科的歷史,比如讀一下藝術史、哲學史,科學史、文學史,這是比較快地讓我們打開視野的方式。否則的話,一門學問就可以把我們的一輩子都耗掉了。
聯機式寫作:先做一個有足夠視野的人
聯機式學者的5個特征
從知識點到關鍵詞
從泛閱讀到主題知識樹閱讀
從“刷屏閱讀”到“開機式閱讀”
從跟蹤趨勢到跟蹤行業
從輸入信息到輸出信息
10種載體寫作框架
如果把框架式寫作理解為快速搞定可以寫作的方向,那么結構化寫作就是給每個方向寫出好文章。
寫一流文章,需要天賦,寫合格文章,需要套路。有了套路,即使沒有靈感,也可以開啟你的寫作模式。
什么叫套路?就是文章的寫法。我們很多人寫文章,容易陷入一種套路中,或者去不同寫作班學寫文章,學了一些套路,但是這種套路用多了,讀者會膩,自己也會膩。
比如現在網上教大家的寫作套路一般都是寫故事,上金句,寫反轉,這些套路當然有效,只不過寫好一篇故事除了需要方法指導外,還需要反復訓練。
簡單好學的結構化寫作方法。日記體、清單體、語錄體、資訊體、點評體、圖片體、問答體、互動體、實用體、雞湯體。
清單是積累經驗,避免犯低級錯誤
把經驗變成清單,讓別人也能照做,這才叫積累。
一個人積累多了,不是他厲害,而是他不犯低級錯誤。
我們都以為高手是很厲害的人,其實不一定,高手不一定厲害,高手只是不犯低級錯誤。高級的繼續犯,但是犯完了,他會把這些總結成經驗,變成清單。這樣的好處是下次它就可以變成低級錯誤,變成可以用清單去糾正并加以解決的問題。
在醫療行業,為了避免手術流程失誤,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引入了清單管理的概念。完成清單表上的一項工作,才能進入下一流程工作,這個小小的清單,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清單讓流程標準化,把“我知道”變成“我行動”
如果我們有一份檢查清單,或者把我們經常寫作的類型套路化,變成寫作自檢清單,我們的文案帶流量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清單的價值在于能夠把“我們知道的”變成“別人能夠按照我們知道的去行動”,我把它叫作“我知道”變成“我行動”。
這樣的話我們的寫作就有了一個參考的標準,這樣一來所謂的普通人也比所謂的“大咖”寫的好,因為這些“大咖”匆匆寫完一篇文章卻沒有用檢查清單。
7個注意事項
清單不是越細越好,夠用就好。
寫檢查清單是為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是自我檢查的過程。
清單不是完美的,先完成,再完美。
越是重要的文章越是語言清單管理,比如,商業文案。
文學類很難用清單管理
一個人的工作質量和他的管理清單有很大的關系。
清單體和清單式是兩個概念,清單體是寫作的一種文體。
清單的分類
文章推送內部檢查清單
雞湯型文章推送檢查清單
商業推廣文案檢查清單
是的,我認為最重要的寫作習慣是復盤,這也是能讓一個人快速提高工作能力的優質習慣。
如果你養成復盤的習慣,而且你刻意培養你的框架式寫作習慣,復盤的內容不斷幫你完善和細化你的知識框架,寫作技巧框架,話題框架,檢查清單,你不但寫作水平會越來越高,而且可以越寫越快,越寫越好。
如果沒有復盤,我們就不可能有積累,不復盤哪來的清單呢?沒有清單,就沒有問題提出來,也談不上有好框架。這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PDCA循環思維
記錄:把你做的事情記錄下來。
復盤:檢討工作得失,形成框架。
清單:按優化后的清單去做。
當你有了框架式思維來解決寫作方向的問題,又能創造復利來解決寫作動力的問題后,就要解決“沒有時間寫怎么辦”的問題。答案就是碎片化寫作。
寫的時候沒有素材怎么辦?聯機式寫作。
有了素材不知道怎樣串聯,沒有靈感怎么辦?結構式寫作。
寫完不知道質量好不好怎么辦?清單式寫作。
想讓自己持續提高、進而提升框架思維應該怎么辦?復盤式寫作。
這樣,7堂課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