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平平媽媽
定稿:韓丹
我是一個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從小縣城到大城市深圳讀大學。剛剛到深圳的時候,也有一點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的感覺。但是,我還是有自己的驕傲的,引以為傲的是我認為還不錯的學習成績。
進入大學,我才發現,以前上高中的時候,并不怎么關心的家庭經濟條件的差距,等到大學的時候,就表現得特別明顯。比如,有的女同學在去上課的時候,已經背上了幾萬塊錢的名牌包包,也有的男同學會開著家里的豪車進學校。
在我自己的認知里,這些“富二代”的學生,他們大多數都是靠著家里的有錢,然后他們自身大多數都是不學無術的“草包”。可是,在上完一個學期以后,我這樣的認知觀念就徹底改變了。
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我還是像高中階段一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爭取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可以考到最高級別的獎學金。所以,在選擇選修課的時候,也是盡量選擇那些比較容易學,好得高分的課程。
期末考試,我如愿以償,得了一等獎學金。可是,身邊的那些經濟條件特別好的同學,他們選擇課程內容的時候,并不看學分是多少,而是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程。
也許,有的課程他們的成績平平,但是,在自己非常擅長的領域,他們已經開始在一些期刊上發表論文了。還有的同學已經開始準備托福考試,準備出國深造了。
我從來不認為,我的家庭是給我拖后腿的,父母已經在盡最大的努力,給我創造盡可能好的教育資源了。但是,我在上大學以后,深深地感覺到,貧窮家庭和富裕家庭出來的孩子,從很多方面都是有差距的。從試卷分數是看不出來的,因為這些差距是刻在骨子里的。
窮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最大的差距并非物質條件,而是以下方面
經濟條件不同的家庭,孩子的眼界不同
就拿學習來說,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學習是我們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所以,我們追求的是更高的分數,考上更好一些的學校。好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獲得收入更高的工作。
但是,那些富裕家庭出來的孩子,他們考慮的并不是工作的問題,他們更多參考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希望可以做自己喜歡的的事情,并且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可以有所建樹。
所以,我們從一開始的出發點就不一樣。我們的站位不同,他們的起點比我們高,眼界更寬,看得也更遠。
孩子受教育的資源不同,整體素質不同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學習,考更高的分數。所以,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時間和精力都是用在學習上的。我們總是說,北京的孩子500多分可以上一所好大學,而我們卻需要更高的分數才行,這是不公平的。
但是,當你真正接觸那些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來的孩子,他們的談吐氣質,他們的動手能力,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真的是我們不能比的。
他們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各種各樣的綜合素質方面的學習、提升,都是比我們強太多了。從這一點來看,也許我們就并不冤枉。
富人的孩子更有主見,對父母的依賴也更少
我們的一個初中同學,家里因為條件比較好,高中就出國留學了。當然,家庭經濟條件好,是他可以出國留學的基本條件,但是,他自己本身也是獨立能力非常強的小孩。
因為父母的工作都是非常忙的,這些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孩子的獨立性反而會更強。因為從小就很獨立,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很有主見的,這對他們以后的個人發展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現在,我們也是為人父母了,也撫養自己的孩子。而家庭的貧富差距,比我們小時候差距可能已經更大了。
作為大部分都是經濟條件很普通的家庭,父母應該怎么教養自己的孩子,才是給他們最好的教育呢?
首先,家長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一個人的價值觀,會決定他將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所以,在對待金錢、感情、生活等等方面,我們都應該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引導孩子成為正直、善良、熱愛生活和學習的人,這比給孩子更多的物質享受還要重要。
最后,家長要盡可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注重培養孩子的素質和能力。
現在,全社會的教育也都是很內卷的,家長們已經意識到了,要給孩子盡量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大的舞臺,讓他盡可能做最好的自己。
我們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還應該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培養有知識、有能力、素質高的新一代社會的中堅力量。
貧窮或富有,我們的孩子都應該成為敢于拼搏、不怕吃苦、更有創造力的新一代!
互動話題:你覺得窮人和富人教育孩子時,最大的差距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