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說,“娶了媳婦兒忘了娘”,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句批判“不孝子”的話,我卻覺得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你是一個娶了媳婦兒的人,夫妻關系就應該是最緊密的,要勝過和媽媽的母子關系,這樣的家庭才會幸福長久。
小磊是我們的一個朋友,和妻子結婚一年多,本來應該是最甜蜜的時刻,他們卻鬧起了離婚,我覺得這其中和小磊媽媽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小磊布置婚房的時候,我們很多朋友都過去幫忙,結果,婚房里面除了他和妻子一張大大的結婚照,還有很多小的照片包圍在周圍,都是小時候的小磊和媽媽的合影。
當時,就有說這樣不合適,不如都改成他們夫妻的照片。小磊媽媽頓時就黑臉了,她不高興地說:“這是兒子童年美好的回憶,比結婚照都要珍貴,怎么就不能掛在婚房里了?這兒子可不能娶了媳婦兒忘了娘。”
從這件事情,我們就都隱約感覺到,小磊的婚后生活大概會有一些矛盾出現,媽媽和媳婦兒如果發生矛盾,最難辦的就是他這個夾在中間的兒子。如果這種婆媳矛盾不能處理好,夫妻感情也會受到影響。
小磊結婚以后,媽媽和媳婦的矛盾從來都沒有斷過,舉個簡單的例子,小磊和媳婦兒都去上班,工作也挺忙的,媽媽在家洗衣服,就只洗她和兒子的衣服,兒媳婦兒的臟衣服就給放在一邊。家里面媽媽做飯,她從來只做兒子喜歡吃的飯菜,從來不會考慮兒媳婦的口味。
小兩口有一次開玩笑打鬧,婆婆沖出來就把兒媳婦兒推倒在地。
小磊面對媳婦兒的哭訴,就只會說一句話:“我媽上了年紀,她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改不了了,你要多包容,愛我就要愛我的一切,特別是我媽。”正是小磊的這番話,成了夫妻倆分手的導火索,媳婦兒正式提出了離婚。
雖然我們是男方的朋友,也覺得女方沒有什么錯。有句話說得好,“婚姻的空間很狹窄,容不下三個人”,第三者不能有,媽媽也不能愣擠進來摻和。很多失敗的婚姻,充滿矛盾的家庭,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把親子關系看得最重要,夫妻關系都要靠后站。
四種不健康的家庭關系,家庭氛圍不和諧,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我們需要警醒和改變
第一種不健康的家庭關系:“喪偶式”育兒,容易把娃培養成“媽寶孩”
爸爸參與帶孩子比較少,這是很多家庭的現狀,也是很不正常的一種家庭氛圍。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少,孩子的什么事情都要依靠媽媽,所以,對媽媽的依賴性很強。所以,有些已經成年了的孩子,三句話不離“媽”,被稱為“媽寶男”。
嫁給“媽寶男”的婚姻,大多數都是不幸福的,你既嫁給了丈夫,也嫁給了自己的婆婆。老公時時刻刻都要聽從媽媽的安排,也拉著你一起加入,假如不能服從,就會爆發激烈的矛盾,而你的老公大概率還是站在婆婆那一邊的,就像上文中小磊一樣。
第二種不健康的家庭關系:“保姆式”育兒,孩子像家里的“皇帝”
如果一個男孩從小被父母照顧得非常周到,那么結婚以后,他也會把你當成是自己的“港灣”。有句電視臺詞說,結婚成家就是為了過安穩的生活,有一個避風的港灣,可是都想避風,誰來當港呢?
一個男人,總是希望妻子像媽媽一樣照顧他,婚姻也是不會長久的,幸福的婚姻是雙向奔赴的,愛情、關心、呵護都應該是彼此都付出,又都享受其中。
所以,如果媽媽總是像保姆一樣照顧孩子,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沒有人會心甘情愿當他一輩子的保姆。“父母之愛之,則為之計深遠”,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己做決定的能力,讓他成為一個有責任心、也有能力的人。
第三種不健康的家庭關系:“控制型”育兒,孩子可能不會太有出息
孩子小的時候,很多事情需要爸爸媽媽來幫忙做決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該把這種權利逐漸還給孩子,不然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缺少魄力的人,將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孩子的獨立意識從2周歲左右就開始萌發,當孩子在沒有犯錯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第四種不健康的家庭關系:孩子結婚成家以后,父母仍然不愿意退出
如果孩子已經結婚成家了,我覺得父母就應該完全退出孩子的生活,這一點外國的父母做得非常好。如果父母總是參與孩子的生活,就會制造出比較多的矛盾,讓孩子們的感情出現問題,父母的生活也不得安寧。
愚蠢的父母沒有自己的生活,孩子就是全部的喜怒哀樂,孩子是你的孩子,但是,你的生活重心不能全部放在他的身上。愚孝的孩子才會覺得媽媽最重要,他最重要的人也應該是自己的另一半了,這才是最幸福的家庭。
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應該是越來越像朋友一樣,偶爾互相幫助,彼此心里惦記,但是應該少一點打擾,才能相處得更愉快。
互動話題:家長們不妨梳理一下,你家的關系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