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時間,全網都在曬女兒。我想曬的是我女兒超強的自控力。
在整個寒假期間,她除了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完成寒假作業、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之外,還主動給自己整了很多的事情去做。
比如,每天雷打不動的1小時以上的閱讀、1小時的英語聽力訓練、1小時的數學思維訓練、自由寫作(不少于兩千字)以及上千下的跳繩鍛煉等等。寒假雖然很忙,但她卻感到很充實,收獲頗豐。
如果孩子不具備超強的自控能力,是很難一天都不落下做到這些事情的,最多只能堅持兩三天就要開始“放飛自我”。
作為家長,經常會談到學霸和學渣的問題。如果我們認真琢磨,就會發現,絕大多數學霸和學渣之間在智商上的差距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他們之間真正的差距在于自控能力的大小。
這不難理解,大家在智商方面都差不多是在一個水平線上,而學習恰恰是最能考驗孩子自控能力高低的“試驗場”。
我們再從日常生活中來看,就會發現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無論是在情緒自控方面,還是在行為自控方面,亦或是在言語自控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不足,表現為愛亂發脾氣、缺乏耐性、學習和做事只有三分熱度等等。
我們不要小看了自控能力的作用。自控能力對一個人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它對孩子的品格、性格和人格的形成,對孩子人際關系的正常建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等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比如,自控能力強的孩子一般都具備如下特質:
能夠抵制誘惑(例:看到同齡人玩電子產品不為所動等);
具有果敢的品質(例:做事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和優柔寡斷等);
能控制好脾氣(例:不會因為很小的事情而大發脾氣等);
不依賴于他人(例:獨立性強,能自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等);
對學習不輕易產生畏難情緒(例:遇到難題時,習慣于自己先想辦法去解決)
換句話說,孩子自控能力低下并不是小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的話,就將阻礙孩子各方面的正常發展。
因此,我們家長要有意識地從情緒、行為、言語等方面入手,對孩子的自控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訓練,達到提升孩子自控能力的教育目的。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由于某種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沒有找到合理的釋放渠道,就通過發泄情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如果我們不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合理的疏導,孩子的情緒發展就有可能走向極端。
一個合格的情緒自控者,能做到不隨意發脾氣,能承受失敗帶來的挫折感,也能經受大人合情合理的批評等。
要幫孩子發展情緒自控能力,我們一方面要給孩子創設充滿寬容、和諧的家庭氛圍,另一方面要教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情緒的方法。
如果孩子在情緒上出現失控的局面,我們家長可以采取諸如回避式的冷處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方法,或者讓孩子在心里默念“不能發脾氣”之類的話。
這些都是有助于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渠道。
兒童在行為自控能力方面天然就不如成年人強,他們缺少相應的自我約束力。
因此,針對他們這一特點,我們要通過教育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思考做這件事情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會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如果判定這件事情沒有違反規則、不對他人造成侵害的話,那么,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讓孩子對自己接下來的行為進行自我調控,采取合適的行為方式。
言語自控能力不足的孩子,一旦突破了情緒上的臨界點,就會飆出臟話、會罵人、愛用言語頂撞他人等。
如果我們不對孩子的這一習慣加以引導,孩子以后就容易在性格發展上出現缺陷。
一個具備言語自控能力的孩子,還表現在不會做出隨便插話的無禮舉動。
如果發現孩子有愛插話的舉動,我們要引導孩子如果需要表達時,必須要等對方停下談話的時候。
方法一: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首要模仿對象。因此,要提升孩子的自控力,父母首先要給孩子做出自控的表率。
舉例來說,如果父母要求孩子閱讀,自己卻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父母要求孩子早起床鍛煉,自己卻賴床睡懶覺。這兩個都是錯誤的示范。
方法二:給孩子提具體要求和反復訓練
要提升孩子的自控力,除了之前提到的父母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之外,還需要對孩子提具體要求和反復訓練。
給孩子提具體要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要做到的規矩,要有哪些邊界感意識,等等。
同時,如果孩子因為不能自控而導致不良后果的發生,我們還要讓孩子針對這個不良后果負起應盡的責任。
想要讓這些規矩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一方面,我們要巧用激勵法,使孩子能體驗到因為自控而帶來的好處。
另一方面,我們要對孩子進行反復的訓練。自控行為在反復訓練之下,就會逐漸轉化成孩子的良好習慣。
不管怎么說,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出優秀孩子,這種自控能力一定要讓他們養成,只要引導和訓練方法對路,要實現這一教育目的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