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學數學經常考100,進入初中,尤其是初二以后,成績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家長在小學沒有做好規劃,沒有教會孩子3條基本的學習方法。
數學這門學科,小學到初一的內容都偏簡單,只要孩子把知識點記牢,做題時認真一點,考高分并不難。
但從初二開始,數學的平面幾何和函數會成為孩子的老大難,數學不再是背背公式和解題套路就能學好的,開始越來越側重考察數學能力。
什么叫數學能力?其實就是一種了解數學概念本質,探究“為什么”的能力。
試想,如果孩子學到一個公式,不僅能記住公式,還能了解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并且知道公式如何去運用,那么,不管題怎么變,都難不倒他,數學又怎么可能學不好呢?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呢?
一位從教30年的數學高級教師總結了3條學習方法,不僅適用于數學,也適用于物理化學等學科。
黃金圈法則就是指,孩子學每一個知識,解每一個題時,都要回答3個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是讓孩子了解知識本質,在學習上開竅的重要方法。
孩子學習不開竅,其實是因為有太多的“為什么”不知道,只是背會了公式定理,卻沒有把公式定理學深學透,題目變一變,就不會做了。
1、家長要多問孩子“為什么”。
問問孩子為什么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是分母不變,分子相加?為什么小數相加要對齊小數點?帶著孩子去探究答案,加深孩子對知識的認識。
2、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些提升認知的途徑。
比如,書籍,影像資料,多帶孩子逛逛博物館,科技館,讓孩子了解知識的源起、發展和運用,了解學科之間的關聯,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
要想讓孩子學好,一定要把費曼學習法用起來。這是很多學霸孩子都在用的學習方法。
從小學開始,家長就要讓孩子當小老師,每天孩子放學回來,讓孩子把課堂上學的知識,給你講一遍,在孩子講的過程中,要多向孩子提問題,促使孩子深入思考。
孩子若能清晰流利地講出來,就說明他學明白了,如果孩子講不出來,或是講出來邏輯混亂,則要再次強化,直到能流利講解為止。
數學學科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如果前面基礎不扎實,越學到后面,會越糊涂,越學越沒有信心。
家長可以反向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不同的記憶周期,如12小時、1天、2天、4天、7天、15天,督促孩子及時鞏固復習,把每一個知識點記牢,把基礎打牢!
以上3條學習方法,我和兒子一直在用,親測有效,建議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就用起來,其中的費曼學習法和復習這兩條,比較容易實施,唯獨第一條“黃金圈法則”,可能會有難度,因為很多數學概念和知識的本質,家長自己也不太了解,又如何跟孩子講解呢?
這里建議家長幫孩子選購一套數學百科全書,最好有故事,有插畫,最好能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如分數,函數,幾何,數列,方程等,用有趣的故事帶出來,配以精美的插圖,一次性給孩子講透。
讓孩子在閱讀故事的過程去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當孩子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發起來,他自會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會慢慢愛上數學,逐漸建立起數學思維和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