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財務 鄒夢雨
“一到年底,我的會計就逼著我去找成本票,說是如果成本票不夠,光企業所得稅就要交好幾萬。”李總唉聲嘆氣:“我到哪里去找這么多成本票呢?”
眾所周知,除了增值稅以外,企業還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稅率大概可以理解為企業利潤的25%。有不少企業都會找大量成本票,降低賬面上的利潤,達到避稅的效果。
像李總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呢?
“我能不能自己再去注冊幾個個體戶,用個體戶給公司開票,來當做成本票?”李總問。
“如果您有認識的個體戶,可以用這個方法。您自己不能注冊,因為國家規定,每個人只能注冊一個個人公司或個體,您已經注冊了自然人獨資的公司,就不能再注冊個體了。”這是李總公司的會計出的主意。
“那我讓我的家人去注冊可以嗎?”李總又問。
“可以,”這位會計又說:“您的家人,如果以前沒有注冊過個人獨資的公司或者個體戶,就有資格注冊這個個體戶。關于發票,無論是什么途徑得到的,您都要有三流——發票流,資金流、物流。”
其實,如果僅僅是需要成本票,沒必要弄這么麻煩。直接找那些開假發票的還簡便些。
會計出的這種主意和買假發票性質都是一樣的:沒有真實交易。如果非要比較孰優孰劣,那位會計出的主意更笨一些。言歸正傳:不管哪種方法,用一句新疆話概括:滿把子胡整。
小編還接觸過一些這種客戶,注冊一個公司或個體戶,利用每月3萬元免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對外開些發票,收點所謂稅點的錢。這類公司沒有活過半年以上的。這是歪門邪道,長久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