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不久,婉貞就生下了 奕譞的長子愛新覺羅·載瀚。母憑子貴,婉貞很快就在醇親王府中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奕譞也更愛這個嫡福晉了。可“天有不測風云,人人有旦夕禍福”。載瀚,這個正處在蹣跚學步的年齡的小皇室成員,竟像一陣來去匆匆的春風。在兩周歲時,就過早地棄世了。婉貞大受打擊。
不過很快,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八月十四日。她又生下了奕譞的第二個兒子——愛新覺羅·載湉。可這時, 慈禧太后剛剛年過二十的的獨子——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駕崩。并且沒有留下子嗣,“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慈禧為了讓千秋萬代的帝王都能流著自己這個家族的血,更為了選擇一個年幼的小孩作為“ 傀儡”,在第一時間,想到了妹妹的親生兒子載湉。此時載湉年僅三歲,就離開了婉貞充滿母愛的懷抱,坐著八抬大轎去 紫禁城了。
婉貞后來還生了載洸和一子,但終究命薄如紙,早早夭折了。載湉成了她在世的唯一的一個孩子,可是這個孩子畢竟是九五之尊啊!豈能是自己想見就見到的呢?就算見著了,也得三拜九叩的,不能有常人母子相聚的快樂!而這時,奕譞的兩位側福晉劉佳氏和李佳氏頻出子嗣,地位如雨后春筍般上升,而她又能怎樣呢?只有在夕陽西下時獨吞眼淚,哀聲載道。只有看著載湉小時的衣服用品潸然淚下罷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她就在苦苦的掙扎與思念中過了二十二年,她終于支撐不住了,病危之際,慈禧命令她朝思暮想的兒子載湉來探病。婉貞見到了兒子,縱有千言萬語,也遲遲講不出。只是愣愣地看著這個獨子。對視良久之后,她終于帶著幸福逝去了。
死后,光緒帝輟朝十一日,稱婉貞為 皇帝本生妣。
雖為皇帝 生母,卻從未有過太后之名!
現存于第一歷史檔案館《宮中雜件》第一二四七包中,其中有一份用大紅紙寫成的“排單”(即當時選秀女的名單),當時慈禧妹妹是這樣記載的:“鑲藍旗滿洲,恩祥佐領下,原任道員惠徵之女,年十五歲, 辛丑七月二十八日戌時生,納(那)拉氏; 原任員外郎吉郎阿之曾孫女,閑散景瑞之孫女;原任副都統惠顯之外孫女;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同治四年(乙丑,公元1865年2月1日)正月初六辰時,葉赫那拉·婉貞為醇親王生下長子載瀚。同治五年(丙寅,公元1866年)十一月初三未時,年僅兩歲的載瀚夭折。
同治十年(辛未,公元1871年8月14日)六月廿八日,她又為奕譞生下第二子載湉,這是她所生的四個兒子唯一存活者。同治十三年(甲戌,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駕崩后,時年三歲多的載湉被慈禧太后扶上帝位。
光緒元年(乙亥,公元1875年2月13日)正月初八日子時,婉貞又為奕譞生下第三子,初九日午時夭逝。
光緒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11月28日)十月二十六日酉時,婉貞又生下第四子載洸,光緒十年甲申四月二十四日申時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