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后期青綠重彩山水畫復興,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兩件。
一件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另一件就是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
江山秋色圖
南宋,趙伯駒
長卷,絹本設色
56.6x323.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一畫卷為高頭大卷青綠山水巨作,在布局上用傳統的“散點透視”法,將高遠、平遠和深遠適當地結合起來,造成容量大、布陣奇、開合有度的效果,在多變之中得到一種和諧的整體感。以極為豐富的取材,展示了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的壯麗景色。圖中所繪顯然是北方山水,群峰綿密,層巒疊嶂。僅在卷之前部有一條長河曲折蜿蜒而遠逝,后卷但見崇山峻嶺,錯落連綿而如龍脈,起伏顧盼,開合揖讓,虛實相生,盤桓而上。卷中山重水復, 間以竹林喬木,樓觀屋宇, 山莊茅舍,及騾綱行旅等人物活動, 畫風精密不茍,設色艷麗和諧,章法嚴謹,造型準確生動, 更多地體現出宮廷畫院藝術特色。
清代王原祁創為“龍脈說”,這里暗藏著華夏民族獨特的哲理,也體現出中國畫獨特的美學。北宋的全景山水畫無不用心于此,而《江山秋色圖》可謂典范,崇山峻嶺,圍繞著一條主線展開,而每一座山峰,也自有其曲折盤桓的脈絡,因而能錯綜復雜而不亂。現代繪畫流行局部取景,似乎傳統的全景山水已經老朽,但是我們試用框架在全景山水圖中取一局部,就能發現即是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再簡單的局部山水圖,其實也離不開山石、樹木、流水、人物、屋舍之間的組合,也必須有其內在的脈絡。
懸崖間行云繚繞,瀑布飛濺,山下河川回環,碧水漣漪,峰間水畔,穿插安排樓觀屋宇,棧道回廊,水閣長橋,配襯以蒼松古柏,茂林修竹,錯落有致,聚散得宜。其間還展現了眾多的人物活動:有三三兩兩閑步于竹徑者,放收于林間者,待渡于溪岸、垂釣于水濱者,游人拾級登高,還有人居山頂高樓侃侃而談。江上小舟蕩漾,車馬行旅正翻山越嶺而來。人物比例雖極小,但須眉表情清晰可見,極為生動傳神。
魯迅先生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茍之處是可取的。”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正是這樣一幅從構思構圖到勾勒設色都“周密不茍”的佳作。畫中山石以流暢多變的長線條勾廓,并根據山石的脈絡加以鉤皴(多用“小斧劈皴”)。畫筆尖細,但并不軟弱輕浮。即使渲染重彩,但始終保持著線條的清晰度。設色先用墨青色層層烘染,山石土坡普罩赭石色,一幅淡彩山水畫已經成形,然后僅在山巖之凸處薄罩石青,土坡之表面薄罩石綠,水面則先以較濃的墨青烘染而后薄罩石青,并在人物、房屋、小樹的局部點綴白粉或朱砂,以石青石綠為主,兼用朱、赭、白等色,色調明快和諧。他以卓越的藝術手法,再現了祖國錦繡河山之美,宛如一組層次豐富,節奏多變的交響詩,使觀賞者為之心潮激蕩。
畫家在《江山秋色圖》中重點表現了千巖競秀的宏偉氣勢,以造成一種靈動而神秘的氣氛,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可能想描繪出一種文人的理想境界,使畫面具有受到文人推崇的“士氣”。雖然這幅畫上出現的是一片太平、悠閑的景象,但卻能從中體味出作者對失去故土的思念之情。
粉絲福利:
我們聯合頂級藝術衍生品公司
為你準備了此件作品的高品質復制品
德國愛色麗eyeone設備進行專業校色
日本最先進愛普森p8080進行藝術微噴
愛普森原裝進口11色環保墨水
搭配專業藝術微噴用宣紙
不含任何有害物質
每張畫作以它最逼真細膩的色彩和質感重現原作傳奇風貌
讓您能夠零距離感受經典之作的魅力
此件作品我們為你準備了超清復制品,一比一原大,足以媲美原作,無論是欣賞、臨摹,抑或掛在家里裝點居所,都很適合熱愛書畫藝術的你……
如此超清巨幅復制品,
優惠價只要219元,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