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導讀
9月17日,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開征求《山東省藥品零售企業分類分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為加強山東省藥品零售企業管理,促進藥品零售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藥品經營管理的有關規定,山東省藥監局起草了(征求意見稿)和《山東省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企業設置條件與藥品經營范圍、經營規模的適應程度,核定的經營范圍從小到大分為一類、二類和三類,相對應的企業分別簡稱為一類店、二類店和三類店。
以上三個表格分別為山東、廣東及國家版的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意見稿。相對于商務部版本“一類店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的規定,山東版和廣東版都將一類藥店的經營范圍設置為“非處方藥”,僅有三類店才獲得經營中藥飲片的資格。
這也就意味著,山東省內大批二類藥店也將失去銷售中藥飲片的資質。業界呼吁多年的“藥店分級”改革終于進入實質階段,未來極有可能在山東落地,但對于中藥飲片的銷售限制,又是中國零售市場的一次洗牌。
國家從 2017 年開始起草,2018 年 1 月連續發布第二版和第三版《意見稿》,到2018年 11 月發布第四版《意見稿》,可見,國家有關部委要對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的決心,而分類分級具體政策如何落地也牽引著醫藥零售行業的高度關注。
百億市場或將受挫 藥店面臨整改倒閉
商務部發布關于《全國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全國大部分省市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法規政策體系基本建立。
推廣時間點越來越近,行業大洗牌時刻已經到來。2018年6月商務部發布的《2017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性和區域性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市場占有率較上年均有提升,零售市場集中度及零售連鎖率不斷提高。
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藥品零售連鎖企業5409家(下轄門店229224家)、零售單體藥店224514家。若藥店分級管理全面實施,初步估算全國最多只有1/6的藥店可以達到三級。隨著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制度的推行,全國45萬多家藥店超過十萬家可能會倒閉,而這些藥店只能經營乙類非處方藥,最終因高額的成本壓力而消亡。
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典型樣本城市零售藥店2017年品類銷售統計,零售藥店銷售額中的藥品類居主導地位,占零售總額的81.8%,其中西藥占47.7%(化學藥品占39.9%、生物制品占7.8%),中成藥占27.1%。
有分析人士指出,藥店分級管理一旦實施,中藥飲片在零售藥店的銷售勢必受到強烈影響。零售藥店應積極轉型,提升自己的藥物服務質量,升級藥店的整體分類,否則將會失去百億市場。
不可否認的是,零售藥店近年來發展迅速,但行業準入門檻低、欠缺行業規劃管理,藥品零售行業呈現散、小、差。
在業界看來,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將有助于升級整個藥店行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在優勝劣汰效應下,行業集中度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隨著醫藥分家不斷深化,藥店分級管理已實施頂層政策的重要一環。業內普遍認為,政策對于那些在分類分級管理下,經營規范、服務能力強的高級別藥店而言,在承接處方外流、享受慢病醫保、大病醫保等政策紅利方面將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