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藥
1、反復“感冒”中醫治療
桂枝9克,生白芍9克,細辛3克,制附子(先煎)15克,炙甘草3克。7劑水煎服。
2、感染后咳嗽偏方
生黃芪8克,煨白芍6克,山藥6克,桂枝3克,大棗2枚,生姜2片,甘草3克,炒麥芽8克,川貝母4克,紫菀6克,前胡5 克。囑其停用一切西藥,5劑后復診。
3、糖尿病頑固性腹瀉 以溫腎健脾治其本
茯苓、黃芪、炒薏苡仁各20 克,黨參、炒白術、補骨脂、淫羊藿各12 克,炒山藥、肉豆蔻各10克,芡實、訶子 符6克,升麻、肉桂各4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4、冬春交際 藥茶調理失眠煩躁
百合50克、蓮子30克,可以用茶壺熱水浸泡半個鐘頭左右,根據自己需要添加冰糖。
5、治心悸 腦動脈供血不足方
桂圓肉、柏子仁、酸棗仁各 20克,丹參、黃芪、黨參各15克,生地、熟地、炒白術各10克,柴胡、白芍、枳實、川芎、當歸各8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6、治流行性腮腺炎經驗
取青黛粉30克,食醋適量。調成糊狀,涂于塑料布上,敷貼患處,每日2次。
7、受寒后咽痛用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10克,制附子30克(先煎30分鐘),細辛6克,甘草10克,百部10克,桔梗10克,蟬蛻6克。2劑,水煎服。
8、鼻衄辨治偏方
藥用桑葉10克,菊花12克,連翹15克,薄荷1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蘆根15克,白茅根30克,牡丹皮10克,旱蓮草15克,梔子炭12克。
9、秦皮治療眼結膜炎
秦皮(去粗皮)50克,桑根白皮50克,玄參75克,葳蕤50克,川大黃25克,竹葉100克,梔子仁25克,青鹽25克(未成湯下)。研成粗末,以水2大盞,煎至1盞半,入鹽,濾去滓,微熱淋洗,冷即再暖洗之。
10、中耳炎 自制外用滴劑藥液
冰片1克,枯礬1.5克,苦參、黃柏各3克,芝麻油50克。用法:先將苦參、黃柏曬干研末過100目篩,冰片、枯礬研細,然后把麻油放入鐵鍋內燒開,冷卻數分鐘后,把上藥末倒入麻油中攪勻,裝瓶內備用。
11、中醫治身體濕氣偏方
身體有濕氣往往表現頭發油膩,面部油亮,早上睡醒大便粘稠,一次沖不干凈,晚上還磨牙說夢話,對房事興趣減弱等等,民間常用艾草,竹酢,薰衣草,枇杷葉等等中草藥磨粉制作成 腳舒貼一本目 不方便去醫院可以在掏寶上買,使用簡單:晚上睡覺前貼腳心涌泉穴,早上起來揭掉,隔一天一次,一盒見效,三盒一療程,基本痊愈。
12、桑貝止嗽散
桑白皮15克,川貝母10克,炙紫菀10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陳皮10克,荊芥10克,甘草6克,杏仁10克,薄荷10克,矮地茶10克,法半夏10克。7劑水煎服。
13、主治脾胃失調之厭食嘔吐腹痛驗方
藿香10克,蘇梗10克,竹茹10克,佛手10克,天花粉10克,烏梅6克,焦三仙10~30克,砂仁3~6克。
14、艾灸印堂穴方
睡前取仰臥位,點燃一支艾條,手持艾條一端,閉目,將艾條輕輕放在鼻尖上,讓燃著的一端對著印堂穴,距離2~3厘米,持艾條的手以鼻尖為支點輕輕上舉和內收調整艾灸位置,溫度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宜,床旁放一小盆水,當溫熱感減輕時把艾灰用拇指食指輕輕彈入容器內,當灸至瞌睡時,將艾條用容器內水熄滅,順勢入睡。
15、妙治面癱 治腦梗塞后遺癥方
羌活、荊芥、威靈仙各30克。將上述藥物一起放入藥罐中,加適量的清水浸泡5~10分鐘,再用小火煎煮15~20分鐘,去渣取汁,將藥汁倒人玻璃瓶中;用毛巾遮蓋住頭面部,將患側頭面部對準瓶口,用熱氣熏蒸20分鐘左右;待藥液稍涼后,可用毛巾蘸取藥液擦洗患側頭面部5—10分鐘。建議在每晚睡前用藥1次,連續用藥7~10天為1個療程。
16、茲舉治療口臭驗案1例
柴胡10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枳實10克,熟大黃6克,黃芩10克,焦山楂10克,生麥芽10克,炒梔子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5枚。6劑,水煎2次兌勻,分2次溫服。
17、清咽飲 除咽痛
菊花、金銀花各10克,生甘草、胖人海各6克。上藥共置保溫瓶中,用沸水1000 毫升悶泡30分鐘后濾出,代茶頻飲,每日1劑。
18、肝腎陰虛方
熟地黃25克,山藥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牡丹皮10克,知母12克,黃柏10克,旱蓮草15克,阿膠(烊化)12克,玄參15克,黃精10克,藕節炭15克。
19、治青光眼(氣郁化火)方
茯苓、菊花各12克,丹參、丹皮、柴胡、當歸、白芍、白術、黃芩各10克,葛根各15克,梔子8克。水煎方,分3次服,每日l劑。
20、豬腎粥延緩耳聾
取豬腎臟1對,粳米100 克。將豬腎去臊腺洗凈,切成細丁和粳米同人沙鍋中,文火熬成粥,將熟時人蔥、姜、鹽及五香粉調味。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21、綠豆紅糖加陳皮治胃腸型感冒
綠豆150克,陳皮10克。綠豆洗凈與陳皮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再煮30分鐘,待綠豆開花爛熟時,放入紅糖25克調勻即成。每天早晚服用,連服3天。
22、外感后久咳中藥方治愈
玄參、牛蒡子、桔梗、瓜蔞 皮、款冬花各15克,白僵蠶、苦杏仁、 浙貝母、百部、陳皮、防風、甘草符10 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餐后 口服。兒童用量酌減。用藥期間慎避辛 辣刺激、甘厚肥膩之品。
23、腸道息肉予烏梅丸法施治
炙烏梅30克,川連3克,炒黃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川椒3克,炒黨參10克,當歸10克,炙僵蠶10克,炮山甲10克,木香10克,檳榔10克,敗醬草30克。
24、鎮肝熄風湯加減方
代赭石30克,川牛膝10克,川楝子9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生龜板15克,生白芍15克,玄參15克,天冬15克,甘草6克,夏枯草15克,葛根15克。
25、治隱性冠心病(脾濕內阻)方
丹參15克,赤芍12克,厚樸、鹿角霜、郁 金各10克,香附9克,遠志、炙甘草各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