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琚,南宋書法家,中國書法史上一個非常特別的人物,特別到令人扼腕,特別到令人忘卻。此書家耗費畢生精力,只學與他生年相隔不到百年的米芾。
吳琚行書《五段卷》局部
吳琚幾乎可以說是“米芾第二”,幾乎耗盡畢生學米字,幾可亂真。只是米字怪誕狂傲,而吳琚的字稍顯收斂溫和,這種看似輕微的性情差異,卻是二者最大的區別。
這差異,背后是時代與個人的生活態度。米芾處于北宋開放的環境,狂怪無拘,而吳琚處在南宋一個復雜的、世事無常的斗爭環境,據《宋史翼》描述吳琚“惜名畏義”,有較高道德修養和行為準則,這種思想約束著吳琚。
吳琚《雜詩帖》一
吳琚的水平高不高?當然高。
吳琚學米,細微差別在于運筆結體更為俏麗俊逸,氣息更流暢,通俗說就是更甜更美、更漂亮。可以說是對米芾的偏離,也可以說是對米芾的補足。
下面我們來看個非常有意思的事,下圖左是米芾《天馬賦》(偽作),右邊是吳琚臨寫,寥寥兩列卻強過蹩腳的偽作。由此可見,吳琚下功多深。
吳琚有多努力呢?
我們微觀吳琚學米芾,結體和運筆相對貼近,在用墨和章法方面會有所優化。吳琚墨色靈活、墨韻華滋,濃不凝滯,枯不傷神。從章法上看,作字成竹在胸,穿插明顯,大小、高低、寬窄及墨色的濃淡粗狂見細膩,能隨遇而變、因篇制宜,獨出心裁。
吳琚墨跡
吳琚給了我們兩個意義,好的,和不好的。
好的是:如果你非常喜歡米芾及其作品,不妨也看看吳琚;如果你要找一個米芾的字,恰好米芾又沒寫過,別擔心,找吳琚的;如果你臨米芾久了字太燥,別怕,不妨寫寫吳琚的;如果你想了解別人是怎么學米芾的,可以去看看吳琚的。
而不好處,也同上。
吳琚《雜詩帖》二
一千年過去了,吳琚都活在米芾影子里里。
秉持一輩子的心血付出,拿出一份足可亂真的學米成績,吳琚本可在南宋萎靡書壇中揚名立萬…但歷史卻把南宋之冠頒給了別人,此人叫張即之。
同樣是米芾的“學生”,張即之學米出米,下筆簡捷凝練而峻健,結字俊秀而骨力遒勁,顧盼生輝,清爽明快,獨具風骨。我們來看看:
張即之墨跡
吳琚墨跡
吳琚水平比張即之如何?其實這已經不重要了。
畢竟,世人只接受一個米芾。
聚思
書法思考◎有益分享
發 現 書 法 的 美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