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個體或者群體來說,從誕生的那天起,就同時也意味著有結束的那一天,只有時間不會消逝,所以雖然時間無罪,卻成為了最大的敵人,任萬物懷恨在心,也只能好好活著,坦然面對死亡。
在人類之前,地球上已經先后發生了五次大滅絕,其中距離人類最近的一次,還是在6500萬年前,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是相當的幸運!
在4.5億年前的奧陶紀,地球迎來了第一次大滅絕,由于超新星的爆炸,釋放出了強烈的伽馬射線,在籠罩了地球的那幾分鐘時間內,卻極大的程度上破壞了地球的臭氧層,這一結果導致了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直接照射在地球,由于沒有臭氧層的阻擋,地球表面的生態系統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因此導致大量的生物死亡。
時間到了泥盆紀晚期,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的幾千萬年后,海洋中的生物突然間神秘的大規模的消失,然后陸地生物受到的影響卻微乎其微,給人類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
到了2.5億年前的二疊紀,這次的生物大滅絕是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原因可能是西伯利亞火山大噴發產生了足夠數量的顆粒和溫室氣體,整個地球在此籠罩之下,嚴重的影響了地球上植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導致90%以上的物種因此消失,再也不見。
在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之后的5000萬年后,地球迎來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這次導致了50%以上的物種滅絕,正所謂一物死一物生,這一次慘痛的災難,卻為后來恐龍的興盛提供了條件,也因此讓恐龍成為了食物鏈上的霸主。
最后一次大滅絕則是發生在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了尤卡坦半島,大量灰塵進入了大氣層,導致陽光日照量急劇下滑,75%的物種死亡,恐龍就是在這次滅絕中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