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pace.com網站報道:離太陽最近的恒星即比鄰星的行星-比鄰星b,很可能在其表面擁有大量的液態水, 從而為生命的存在創造了基本的條件。這一研究,剛剛發表于9月5日版的《天文生物學期刊》,領銜作者是位于紐約的NASA戈達德空間研究院的安東尼幾內歐。
比鄰星b上的日出想象圖 NASA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離我們最近的咫尺之遙的鄰居-是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也就是大劉在著名科幻小說《三體》里描寫的那三顆三體恒星之一。早在2016年,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這顆紅矮星的一顆系外行星-比鄰星b。從那時開始,人們一直好奇并試圖探究這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是否具備生命生存的條件?
宜居帶
生命,或者說人類已知的生命形式,存在的一個最基本的必要條件是液態水。這就要求宿主行星處于其恒星的一個窄窄的所謂宜居帶中,才能保證行星表面的溫度既不會太高,導致水全部蒸發成為蒸汽甚至逃逸出大氣層,也不會溫度太低,水全部凍結以冰的形式存在。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地球是唯一一個幸運的位于宜居帶中的行星,也因此才孕育了如今地球上無比豐富多樣的生命形式和物種。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和它們的衛星上,尋找液態水存在的證據:在木衛二歐羅巴的巨大冰蓋下,最有可能存在著浩瀚深邃的液態水海洋,也因此成為了探索地外生命的重要目標衛星。
搜索地外生命的另一個主戰場,就是人類已經發現的幾千個地外行星。遺憾的是,在已發現的幾千個地外行星中,處于宜居帶的只是極少部分。其中,Kepler-186f是第一顆被發現的位于母星宜居帶的行星,而之后的Trappist-1,有7顆巖質行星,其中赫然有三顆位于宜居帶上,并且之前的報道證實三顆行星都預計有大量的液態水!美國科學院正在征集意見的一個十年計劃-Astro2020,就是要建造大型的空間和地基望遠鏡,對系外行星進行直接觀測。
比鄰星b的想象圖
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回答一個人類最基本的問題-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
相對于我們的太陽, 比鄰星是一個更小更冷的紅矮星, 距我們僅僅4.2光年。 盡管離我們最近,科學家們對于陪伴它的行星仍然所知甚少,除了它是地球質量的1.3倍,以及它的公轉周期為11天。因此,為了建立模型,安東尼的團隊們必須先要做一些假設。比鄰星b位于它的母星的宜居帶,即它接受到的光照使得它的表面剛剛處于水的冰點之上。 但是對于比鄰星而言,這個宜居帶和母星非常接近,因此這顆行星很可能和它的母星恒星是引力鎖定的。這意味著行星永遠用同一面面對恒星,正如我們的月球永遠用同一面對著地球一樣。
利用類似于研究地球大氣變化的計算機模型,他們發現即使在極其不同的假設條件下,比鄰星b表面仍然能存在大面積的液態水,而這對于有機生命的起源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安東尼說, “從我們模型運行的結果看,有相當大的可能性,這個行星可以支持生命的存在。”
NASA發射的開普勒望遠鏡就是用于尋找地外生命的
之前的模擬認為,由于比鄰星b被引力鎖定,因而向陽的一面將會是炙熱難擋,而背影的一面則永恒冰凍。但是安東尼的團隊進行了更加完整的模擬,包括類似地球的大氣和海洋環流的作用,從而能夠把熱量從一個半球傳輸到另一個半球。地球的氣候深受洋流的影響,比如,美國東海岸的氣候,由于受益于墨西哥灣暖流,比預計的更加溫暖。安東尼團隊對此做了大量的模擬,結果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計算表明比鄰星b的表面很可能存在著大面積的液態水海洋。
也許,地外生命的存在,并沒有那么遙遠,甚至就在離我們最近的恒星系里,就已經孕育出了生命的雛形,甚至真的如大劉所描寫的那樣,已經出現了如三體似的智慧生命和文明。到了那一天,當我們再次仰望太空的時候,我們眼里的宇宙,將永遠會是不同的樣子了。
作者:何飛,審核:于新陽,更多精彩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銀河旅游局】,期待你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