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男少女愛戎裝,千里遠征屯北疆。魂斷荒原耕黑土,十年春夢在他鄉(xiāng)”。這張照片記錄了一趟開往黑龍江的知青專列發(fā)車時的場景。啟動的瞬間改變了所有人的一生。
這些知青到北大荒以后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磨煉著這些年輕人,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迫使他們盡快成熟,并造就了剛強、堅韌、能吃苦的奮斗精神。
冬天伐木,天氣冷得伸不出手腳,女知青把所有的毛巾都包在了腳上,把腳塞進42碼的棉鞋里都不管用。
冬天熬過去,總算把春夏盼來了,哪想到新開墾耕地的蚊子特別多,一只只像餓死鬼托生似的又兇又狠,叮住就不松口。用手拍一下臉,滿掌都是血。
秋天就更苦了,割豆子腰累得像斷了似的,只好跪在地里割,半生不熟的饅頭送到地頭,咬口就能看到冰碴兒。
知青大返城時,嫁給當?shù)厝说呐嗝媾R一場嚴峻的抉擇:是離婚棄子返城,還是為愛人和孩子留下來?這不僅是對愛情和婚姻的考驗,也是對這些女知青的責任、道德和良心的檢驗。
從青春年少到白發(fā)蒼蒼,那段歲月留下的刻骨銘心記憶,影響著一代人的人生。雖然這些照片看起來有些發(fā)黃破舊,照片中有些人也已經(jīng)不在世了,但這段歷史始終凝刻在他們的心中,這些照片也承載著老知青們對那段黑土情懷的回憶。
北大荒人稱這些將步入老年的知青為“北京青年”、“上海青年”或“杭州青年”……在北大荒,他們永遠是青年(知青)!他們是最后的“青年”、永遠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