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類進步的除了自然科學以外,再就是哲學了,每一次人類在科技方面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哲學就適時地出現了。當哲學也解決不了人類的疑問時,最后都會把它歸結到一個神奇的人物那里!這些神有上帝、有老天爺、有如來佛祖、有耶穌、有真主安拉等等!
1687 年,牛頓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面世,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和哲學等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牛頓對書中暫時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歸結為上帝的安排,提出了上帝的「第一推動力」。從此有一種說法流行開來,那就是「科學必須由哲學來指導,科學的盡頭就是哲學」。
科學為人提供物質基礎,神學為人提供永恒的精神關懷,哲學則平衡科學與神學的關系。無論哲學家科學家還是普通人,人生的盡頭都是死亡,神學作為虛無縹緲世界的永恒描述,自然就是人最好的歸宿。神學不給人什么,人走向神學是因為人要死亡之時要有一個永恒的寄托。
聯合國曾經用世界著名的蓋洛普民意測驗方法進行了一項調查,即調查最近300年間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學家是否相信神。其中除38位因無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計以外,其余262位科學家中,信神者有242人,占92.4%;不信神者僅有20人,占總數的7.6%。
愛因斯坦與牛頓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都站在了當時的思想領域的最高峰。當他們窮盡了物理世界的客觀規律之后,他們終于發現,關于宇宙問題的最終答案,只能指向神。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牛頓、愛因斯坦等偉大的科學家在晚年不約而同的研究或相信神學一定不是偶然的。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我大概可以理解科學的盡頭是哲學這句話: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即使是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人,也無法將人生中如宇宙般的未知一一解答,現存的理論無法解釋客觀存在的事實,于是,主觀上的神的出現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給無法解釋的事情一個原因,自古至今的各路鬼神都在干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