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爸
相信很多家長、老師都會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愛護老人,老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要及時伸出援手,比如扶老人過馬路,比如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老人仗著自己特殊,開始倚老賣老。
作為便利群眾出行的公交車,經常會載著滿滿的人,在一次下班放學高峰期,小凌和爸爸上了車,剛好車上只剩下一個位子,小凌便卸下塞滿課本的書包坐下,爸爸則站在一邊,過了兩站,上來了一位老人,車上人有些多,老人慢慢地走到了小凌身邊,小凌看老人站著不方便,便要背起書包給老人讓座。
塞滿課本的書包有點重,小凌在背書包的時候有點慢,老人便一把拽走小凌,說道:“讓個座怎么這么慢啊?!?/strong>小凌被猛地一拽有點嚇到,爸爸趕忙護住自己的孩子,并對老人說:“我的孩子因為尊敬您所以給您讓座,而您不但不感激,還嫌棄我的孩子動作慢,把我的孩子拽開,我的孩子每天上課也很辛苦,對于您這不懂得感激的人,不值得我的孩子為您讓座?!?/strong>
寶爸話一出,車上的人都紛紛看向了老人,紛紛表示老人太過分了,老人感到非常的羞愧,車子到站后,老人便悻悻地下車了??梢哉f,這樣的現象并不少見,對于未經世事的孩子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在孩子的印象中,世界是美好的、和諧的,而當孩子接觸到不友好的事情,碰到道德綁架,對孩子的思想、認知和心理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1、孩子會自我懷疑
孩子接收到的教育一直都是相親相愛、尊敬老人、和諧美好,然而現實生活卻讓孩子感受到了傳統美德之外的現實社會,這會讓孩子開始自我懷疑,會懷疑自己的眼睛、懷疑自己的經歷,嚴重的還會質疑傳統美德的真實。
2、孩子對于現實會變得畏懼膽怯
當孩子遇到與自己認知相反的事情時,很容易會對社會感到畏懼、膽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里會覺得現實社會太可怕了,會傷害到自己,所以漸漸的就會變得自閉,不愛與外界交流。
尊敬老人,是傳統美德,不是老人可以拿來倚老賣老的手段,所以對于讓座這件事,是情分,但不是本分。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當孩子無法判斷善意的行為和惡意的行為時,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1、讓孩子保持純凈的心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依然要讓孩子保持純凈的心,依然要自覺遵守中國傳統美德,養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2、教孩子勇敢對道德綁架說不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對的,什么事情是錯的,要讓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別人過分的要求,對于道德綁架,要義正言辭的說不。
3、引導孩子學會思考
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學會判斷事情的對錯好壞,這樣孩子未來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才會有自己的判斷力。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讓孩子明白什么是中國傳統美德,什么是尊敬老人,也要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斷力,能勇敢向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