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一直都有人在研究,這里就從單純的歷史觀點去講!
首先,我們來看看中國的概念,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并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占中國總人口的90%以上,占世界總人口的約19%,漢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因此也自稱為炎黃子孫。這里的“漢”原是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劉邦建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也被稱為華夏族或者華族。
當中國朝代到了西晉以后,出現過五胡亂華的局面,民族的融合就從這個時候開始,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其實這個時候并不止五胡,這五胡只是其中的有實力的代表。
經常研究歷史的人應該知道,有位唐太宗在少數民族中有非常高的威望,被擁護為“天可汗”。這就見證了大唐是一個極度包容的朝代!
其實,從中國的歷朝歷代中不難發現,各個朝代的興亡都與少數民族有著緊密的聯系。漢高祖剛統一中國,就被匈奴覬覦著;漢武帝在位54年,卻有44年在跟匈奴打仗;西晉后有五胡亂華;唐末的五代十國;宋朝先后與周圍的遼國、金國、西夏、蒙古等等交戰;明朝被清朝取代!這些都是與少數民族的關系。
這里也有一個很明顯的標志,少數民族取得政權后,一般都會認為是正統皇帝,承三皇五帝的一脈,其實這就是承認中華文化,這樣也有助于其執政地位的鞏固。所以,中國的文化一直沒有中斷過,也是因為朝代的更迭不僅沒有讓文化消失,反倒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
我們回到題目問的問題,元朝取代宋朝后,到底是中國屬于蒙古,還是蒙古屬于中國?
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蒙哥汗去世后,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使得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稱帝,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314年,提倡漢化的元仁宗恢復科舉取士,史稱“延祐復科”。不過由于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走上正軌,致使漢化運動遲滯不前。雖然如此,大元開國皇帝自認上承天命,建立大元帝國,這也是最好的佐證。
另外朱元璋推翻元廷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肯定了成吉思汗的作為,同時承認大元為中華正統朝代,因此答案肯定是“蒙古是屬于中國的”。
至于后來的外蒙古問題,是由于特定歷史時期的原因導致的,這里就不去做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