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有節氣歌,也可叫順口溜,有唱四句的,有順八句的: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四句就概括包含了二十四節氣。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只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后四句是解釋說明節氣在陽歷中特點的。節氣在陽歷里,每月有一節一氣不會變更,相比對照日期最多只差一兩天,不會差遠。從上半年看,節不過每月6號,氣不過21號,從下半年看,節不過每月8號,氣不過23號,很有規律的。節氣是從陽歷來的,所以從陽歷來看很有規律,不是從陰歷來,所以從陰歷看,就沒那么有頭緒,差別很大。
我國很早就使用陰陽合歷的農歷,發明創造了二十四節氣。我國夏朝就有夏歷,就開始使用了節氣。有人認為陽歷是外國傳入的,說法不正確。現在國際公認使用的公歷,是從陽歷改造過來的,我國是最早使用陽歷國家之一,我國過去既用陰歷,又用陽歷,使用的農歷就是陰陽合歷。還發明了用干支紀年月日時,創造了干支歷。
二十四節氣是農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的祖先長期觀察總結天文、氣象與農業之間相互關系而創造出來的,它反映的太陽回歸年的特點,太陽運行變化的規律,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冷熱寒暑變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