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數學學習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件“傷心事”,上課聽講,做作業到深夜,每天不斷“刷題”,但大多數時候的數學成績總是難以讓人滿意。特別是對于進入初三、高三的考生來說,數學學習變得更加困難,如知識變得越來越復雜,題型變得更加有綜合性、靈活多樣等等。因此,一些學生自從進入“準考生”狀態之后,數學成績出現滑落等不穩定現象。
數學作為一門拉分特別大的科目,如果在中考、高考中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那么考生很可能就與自己理想的學校失之交臂。
如何才能學好數學?一個人怎么做,才能讓自己成為數學尖子生?如何讓自己成為數學學霸等等類似這些問題,困擾很多學生的數學學習,特別是一些數學學困生,更想讓自己的數學成績能在最后一年取得更大的進步。
因此,今天吳老師結合數學學習和歷年中考、高考數學尖子生的特點,為大家總結出數學高分必須具備的四種學習能力。希望大家能認真細讀文章,結合自身的學習特點,幫助自身提高學習成績。
一、數學解題在于“用”,而不只是在“死做”
中學時期的數學學習方向主要是在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即學習對象集中在“數”與“形”兩個方面,這也就決定數學具有邏輯性、系統性、抽象性等特點。
同樣,每一個學生都是個體鮮明的生命體,各自都具有自身不同的特點。我們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掌握的知識程度、運用知識的能力等等,必須要有一個充分、客觀的了解。特別是對于即將參加大考的考生來說,對自身的數學學習進行一個查漏補缺的檢查,就更顯得尤為重要,如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動點問題等重要題型掌握的如何。
無論是中考生,還是高考生,做題都要先“選題”,如自己對一些基本題型可以做到百分之百正確,就沒必要再多花時間和精力,應該把時間花在以下三類題型上面:
1、拿到題目不能很快想到解題思路,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的題型,我們都要認真去對待和鞏固,加強訓練,加深理解,使“陌生題”變成“熟悉題”;
2、一些題目不難,或很多考生已經掌握相應的解題方法,但很多時候往往不能全部拿到分數,或碰到就錯。對于此類題型,我們也要花時間去徹底掌握好,不管你懂不懂,只要你不能做對,就說明沒有徹底掌握,即“會而不對”;
3、對于“耗時”較多的題型,我們更要認真對待,提高解題速度。考試時間總是有限,不可能讓我們無限的做下去。
只有我們自己不斷提高解題速度,優化解題方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讓同一類題型的解題速度不斷加快,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解題效率。
中考、高考都是為高一級學校選拔人才的考試,必定會體現能力的考查。數學是一門偉大的學科,這種偉大不僅體現上知識內容上,更加體現在數學思想方法上面。每一道數學題都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特別是那些綜合問題就更不用說。要想真正成為數學學霸、數學尖子生,我們就要學會抓住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挖掘數學思想,我們就會提煉出一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二、不要只盯著自己“會的”,更要盯著自己“不會的”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數學成績變得更好,那就讓自己錯的更少,對的更多。
大家都懂這個道理,但很少的學生能應用這個道理,如一些學生在平時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懼怕函數問題、數列問題等等,就“刻意”不去訓練此類題型,反而把時間花在那些已會題型上面。這樣的數學學習只會讓自己處于更加被動的局面,不會的永遠不會,成績無法得到明顯提高。
我們一定勇敢直面自身的學習問題,把那些不會、做錯、經典題型等等摘錄下來,形成錯題本。題目做錯有多種原因,最主要原因來自于這兩方面,一方面是來自于知識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是來自于方法技巧的問題。因此,做好錯題本、用好錯題本,加強對以往錯題的研究,及時找出錯誤的原因,非常清晰地把錯誤原因整理出來。對易錯的知識點進行列舉、易誤用的方法進行歸納。
經過錯題本的梳理,我們可以對自身的數學學習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一個人犯錯誤的地方就是薄弱的地方,僅僅只是暫時訂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行適當、針對性地的強化訓練。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數學學習不斷的破解錯題,把不會變成會的,避免“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數學成績才能得到提高。
三、平時再怎么牛,關鍵要考試能夠考出來
在平時數學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平時的作業完成的確實不錯,上課也能聽懂,但一上考場就完全變了一個樣,不能發揮自身正常的水平。這類考生就是缺乏各種考試技巧的訓練,或是在平時的解題過程中,忽視考試技巧的積累,不能夠很好適應考試氛圍。
要想在考試中發揮自己應有的水平,那么就要通過加強考試技巧的訓練來解決,讓自己把該拿的分數全部拿到手。如數學高分的保證就是要把客觀題(選題和填空題)盡量都做對,而此類題型大部分難度不大,主要是考查考生對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基本性質、基本圖形等掌握程度。
具體來說,我們面對選擇題,我們可以選用直接法、間接法、形數結合法、特殊值排除法、驗證等各種方法并用;
對于填空題,不需要大家考生寫出推理、證明過程,這就要求考生的解題思路非常清晰、計算正確、注意細節等來。
解答題是攀登數學高分的堡壘,特別是最后幾道壓軸題,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我們也要理性去認識解答題,如試題分布按照從易到難的梯度。如果在解題過程中,遇到自己知識的盲點或者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要果斷暫停答題,先跳過去,把后面的題目答好,盡量先把該拿到的分數都拿到。這樣之后再回過頭來解決前面沒有解決的問題,認真審題,要一字一句地“讀題”,而不是“看題”,把題干的條件和已有的知識儲備進行聯系,找題目最薄弱的環節下手,尋找突破口。找到解題“橋梁”,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對于即將參考中考、高考的考生來說,不僅要加強考試技巧的培養,更要多加訓練與中高考數學試卷結構相同的試卷進行模擬訓練,并對每次訓練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既可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更可以提高大家的考試能力。
四、自信是唯一不能丟的學習武器
縱觀歷年中考、高考,我們發現一些考生沒有樹立良好的自信心,沒有擺正心態,造成考試失利,遺憾終身。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每年有中高考“黑馬”的出現,這些考生在強大自信心支撐下,超常發揮,考出平時難以達到的成績。
因此,面對數學學習、面對考試,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掌握好所有基礎知識和方法技巧,更重要讓自己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幫助自己戰勝中高考。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只要充分發揮應有的水平,把會做的題目全做出來,把能拿到的分數都拿到,就是考試的勝利。
那么如何讓自己在考場中,實現正常發揮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
1、平時學習要做到勞逸結合,不要讓大腦處于一個過度疲勞狀態。如果你的大腦過于疲勞,面對考試的緊張,更容易讓自己發揮失常。避免大腦過度疲勞,可以幫助大家提高自信心;
2、重點題型重點掌握,力爭在考試之前吃透所有重點題型,通過模擬考訓練,提高應試能力,增強自信心;
3、加強基礎知識和方法技巧的鞏固,不要讓自己在基礎題上丟分。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超過70%的題目都是屬于基礎和中等題型,只要大家徹底掌握好相關的知識內容,一般都能全部拿到基礎和中等題型的分數,那么考試分數就有了基本保障,自信心自然就上去。
4、數學學習講究系統性,因此我們要把數學知識進行梳理和完善,形成知識脈絡、知識網絡,這樣即使遇到高難度的題目,也不會退縮,只要抓住某個“知識點”,順著某個知識網絡去尋找問題解決方法,我們就能正確解決問題。
數學會“考什么”、“怎么考”,關鍵就是看大家平時怎么學。從考試角度來講,我們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學會運用各種方法和技巧去解決問題。進入考場之后,勇敢面對考試,按照平時的解題訓練,認真審題,思想高度集中,不急不躁,就能發揮自己應有的考試水平。
最后基礎一句話:
“慎”做容易題,必須全部對;
“穩”做中等題,保證全部對;
“巧”做較難題,力爭多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