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05
地點:青島即墨
主講:石卉
聽眾:手牽手志愿者
事件:周年慶典
題外話:
轉眼過去一個多周了,再不整理都就忘了。整理的時候,有些已經模糊、記不起當時的語境了,只能靠記憶和自己的理解勉強補足。
由此不禁想起了艾賓豪思遺忘曲線、聯想到學生的一堂課時間、單元小考、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在設置上其實都是遵從和符合這個記憶遺忘規律的,原本都能較好地保障學習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成績。而現在有些學校實行的“滿堂灌”教學、滿負荷地“趕”著學生學習,好像有點違背教育規律,效果未必佳......
激情是容易退卻的,要經常給自己賦能,不斷給自己充電。有效陪伴:心不在焉的陪伴是無效的,對方感受不到的陪伴也是無效的。陪伴的核心:互相能感受到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之所以是“互相”,家長也要能感受到孩子感受到了、并有正向的反應和回饋。人生幸福力,包括家庭幸福力和職場幸福力,我理解可以是家庭幸福力和社會幸福力。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此消彼長,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壓力與“生”俱來的理解:生,生命,最原始的來源。如影隨形,太陽越亮,影子可能越黑;目標越高,帶來的壓力可能越大。面對壓力的反應在1歲前就形成了。逼自己一把不能太過,要學會與自己和解,放過自己才能高飛,放下負擔才能飛得更高、更遠。目標不是底線,目標可有可無、可高可低,實現了更好,實現不了就換一個唄;當成底線是必須要突破,達不到最低標準就沒法活了、就全完了......就給自己帶來了無形的巨大的壓力。目標出現問題,壓力就來了;壓力調節好了,機會就來了!所以當自己感到有壓力的時候,不要輕易地否定自己,首先要想一想:是不是目標出了問題?調整修正好之后就要讓自己放松、開心、全力以赴,因為機會也同時來了!壓力下的、求生存的、自動化的、自我保護的、安全防御策略負面思考負面預期負面情緒必定會帶來負面效果,所以凡事要常思一二,多往好處想。否定對方否定自己否定關系就會導致人不好事不好關系不好,越來越不好。壓力來了要能發現,發現壓力(發現不了只能莫名地煩躁),發現造成壓力的根源,發現自己(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調整目標、減輕壓力),發現機會(讓自己輕松愉悅),然后歡迎擁抱,輕松愉快地度過。學會自我關愛,把慈悲先給自己不是自私,杯滿才能自溢,先讓自己好了才有能力、有精力去幫助別人,讓別人好。壓力調節是自我療愈,不是別人,別人也只是激活自己。激不活的話,那就是喚不醒裝睡的人。自己不覺醒,除了是裝睡,就是自我沉淪。情緒會引起自體反應。壓力的四大征兆:心理征兆、情緒征兆、身體征兆、行為征兆。是逐漸加深的。所以,有些疾病都是由自己的心理、情緒引起的。過程應該是可逆的,有些人靠“意念”“治病”、有些宗教忽悠人,或許就是掌握了這個變化規律。簡單的頭腦、純凈的內心、聰明的身體。身體的聰明在于身體有靈性,通天地之靈,能自發地調節,讓自己適應外界變化,最原始的是適應冷熱等變化。一旦外界刺激太劇烈、長久,出離了身體的調節范圍,就會引起疾病,或者“內分泌失調”。當感到自己即將情緒失控的時候,如何讓智慧回來?問問自己“是這樣嗎?(有些問題并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自己臆想的、還未發生的)”“為什么會這樣?(多從自身找原因,抱怨別人只會讓事情越來越壞、毫無裨益,從自身找到原因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半)”“會怎樣呢?(如果自己什么也不做會是什么后果?最重要的是問問自己能不能接受?)”“還有別的辦法嗎?(第三選擇,任何事務都有不止一種解決方案)”老師講的第五點是“為情緒命名”,不理解。刺激和反應之間有一個空間,空間里有我們的選擇和力量,當有力量做選擇,代表著我們的成長和自由。